APP下载

城市道路畸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组织

2015-10-21石欢欢王学重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0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

石欢欢 王学重

【摘要】本文以永州市现状一级公路(规划拓建为城市主干路)与规划道路蓝连路畸形交叉为例,探讨在解决城市道路畸形交叉路口交通组织方面如何合理的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

引言:在城市路网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些旧有的道路已经形成,而在路网规划中新的道路走向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与老的道路交叉时难免会出现不合理的畸形路口。虽然在城市道路中这样的交叉口为数不多,但因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好往往会成为局部区域交通微循环的瓶颈甚至极大的影响车辆、行人的安全。

1工程概况:

永连公路为现状一级公路,南北向,规划扩建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红线宽60m,断面组成为:2×10m绿化带+2×4.5m人行道+2×13.75m车行道(3m非机动车道+10.75m机动车道)+3.5m中央绿化带。

蓝连路为规划的双向四车道主干路,从东北侧向西南向止于永连公路,红线宽45m,断面组成为:2×6.5m绿化带+2×4m人行道+24m车行道(2×5m非机动车道+14m机动车道);

两条路的交角约为35°,为典型的畸形交叉路口;该位置位于城郊,行人、非机动车较少;两条道路均为城市主干路,依据规范宜采用进口道展宽的交叉形式。

2 车道数量及宽度确定

2.1车道宽度处理

对于交叉口位置,规范规定的车道宽度情况为:进口道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可取3m,改建用地受限可取2.8m;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5m,条件受限时不宜小于3.25m。

实际应用中,对于城区内的交叉口,道路红线往往受限,而交通量又较大,同时对绿化景观、道路美观的要求较高。如何协调各方面的问题,合理的分配车道宽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车道宽度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如设计车速、大型车还是小型车居多、用地受限情况、横断面设置等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车道宽度设计合理且节约用地、增加车道数(即增加路口通行能力)、增加绿化量等目的。

交叉口处行车干扰因素大,车辆应以较小的车速行驶以提高安全性,相对于小速度的车速,车道宽度也较小,降低车道宽度车辆横向干扰增加也会反过来影响驾驶人员,从而降低行车速度以增加交叉口处行车安全性。因此,若车道宽度富余,对于合理的交通组织问题及节约用地是不利的。

规范规定交叉范围内设计速度取正常路段的0.7~0.5倍,直行取大值,转弯取小值。设计速度60km/h,即直行设计速度约为40km/h,转弯30km/h。

综合增加车道数、控制道路红线、保证绿化量、提高道路美观性等目的,对于城区内或交通量较大的位置,进口道3.25m的车道宽度宜定为上限,一般宽度为3m,下限为2.75m;对于城郊或交通量较小的位置车道宽度宜取3.25~3m。出口道的宽度宜定为3.25m~3.5m,条件允许尽量与路段宽度保持一致。

本案例为T型路口,永连公路只需增加一处左转专用道,横断面有中分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可供压缩,蓝连路无需增加车道,因此初定交叉口内进口车道左转、左转掉头、右转专用车道一般取3.25m,直行车道取3.5m或3.25m,掉头专用车道一般取3m。出口道一般取3.5m或与正常路段一致。

2.2车道数量确定

根据交通量、道路等级、交通流方向等设置进、出口车道及设定车道数。增加交叉口处车道数相较于保证车道宽度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交通压力大的交叉口,保证车道数可以较大的提高通行能力。城市道路相对于公路在道路红线上往往受限,在交叉口处按规范需要拓宽车道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压缩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偏移道路中线等方式,当压缩后的道路宽度仍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考虑拓宽道路红线。在压缩绿化带时,考虑带美观性尽量不要压缩超过绿化带一半的宽度。交叉口处增加左转车道时,条件允许尽量采取压缩中分绿化带或偏移双黄线的方式来辅助增加左转车道,一方面可提高道路的对称美观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直行车道顺畅的行驶轨迹、减少左转车道对于对向空间浪费。

该交叉口为T型交叉路口,进口道的车流方向:永连公路分别为直行、左转和直行、右转,蓝连路为左转、右转。因此只需在永连公路进口道车流方向为直行、左转的位置增加左转专用车道。

综合以上车道宽度、车道数量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

(1) 对于永连公路此处根据道路断面的情况采取向左压缩中分绿化带、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度、设置合适的进口道车道宽度来增加一条左转车道:1、从道路的美观性及路拱双向横坡的特点,绿化带压缩一半为1.75m、车行道边线不展宽;2、同机动车道一同设置的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2.5m,此处3m非机动车道压缩为2.5m宽;3、正常路段机动车道宽度为3.5m、3.5m、3.25m,压缩后的直行车道为3.25m、3.25m 、3m,另增加一条3m的左转车道。右转弯车道宽度设计为5m。

优点:满足功能的同时保证道路美观性;缺点:规范进口车道宜为3.25m,条件所限设置有一条3m直行车道。

(2) 对于蓝连路,无需增加车道数,进口道宽度设置为3.25m,但需保证合乎要求的等待车道长度。为减少对右转车的干扰,将等待车道设置于岛内,由于岛内空间有限根据规范要求长度设置两条左转等待车道。右转弯车道宽度根据转弯半径采用的宽度为5m。

3 畸形交叉路口所存在的问题及渠化组织方案

规范规定城市道路交叉不应出现交角小于70°(特殊困难条件下45°)的斜角交叉口。

(1) 蓝连路左转车辆与永连公路直行车辆的冲突。渠化组织前,交通流交角过小、对冲严重,视距不良、影响安全;

(2) 永连公路左转交通汇入蓝连路,渠化前转弯幅度过大,行驶路线不明确;东南角(即锐角)位置交通流线之间富余空间过大,容易造成交通混乱。

综上,该畸形路口主要引起的问题是左转交通与直行交通之间的冲突,同时需合理的组织好交通流流向避免混乱。

根据规范的最小转弯半径及交通流轨迹、流向,基本确定交叉口内空余空间。

对于问题(1),将左转交通流右抬至直行、左转的交通流夹角大于70°,从而保证安全视距;

对于问题(2),设置合适的转弯半径,施画交通导流标线及提示牌,以引导左转车流正确驶入;同时结合红绿灯控制:永连公路北侧直行车流基本不受限,右转不受限。第一相位:永连公路左转车流通行,永连公路南侧直行车辆、蓝连路左转车辆等待;第二相位:永连公路南侧直行车量通行,两个方向左转车辆等待;第三相位:蓝连路左转车辆车流通行,永连公路南侧直行、北侧左转车辆等待。三相位红绿灯控制结合标志、标线共同完成畸形路口交通流渠化组织。

参考文献:

[1]张金水 张廷楷等 道路勘察与设计 同济大學出版社 上海 2009.

[2]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 2006.

[3]CJJ 37-201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中国建筑出版社 北京 2012

[4]CJJ 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中国建筑出版社 北京 2010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百度Apollo平台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
浅谈太阳能路灯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浅探城市道路中的智能路灯节能控制系统
市政道路照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分析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昆明市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办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