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官与能吏

2015-10-21郝英明

中国青年 2015年20期
关键词:雍正帝清官巡抚

郝英明

当官之人应该做一些有益于地方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自身的清廉。如果像木偶和泥人一样,即便连一勺水也不私取,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治国之要,首在选贤任能。古人对选贤任能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尚书·洪范》曰:“居官者,当‘有猷、有为、有守,三者并重。”宋人吕本中有当官三法:“曰清、曰慎、曰勤”。总结起来,无外乎“品德”与“才能”两项。

康熙选官重操守

康熙帝选官,首重操守,表现为对清官廉吏的大力拔擢。所以,康熙朝以清官辈出为主要特征,如于成龙、汤斌、范承勋、傅拉塔、彭鹏、陈鹏年、郭、张伯行、赵申乔、施世伦等,皆为著称一时的清官。他们大多以操守清廉、为政勤慎,深受康熙帝赏识和重用,由县令等低级官员而升至部院封疆。

如此强调清官政治,与康熙帝面临的政治形势有直接关系。康熙帝登基时,清朝建国不过18年,且一直处于与南明政权和各种抗清势力的战乱之中。执政至12年,又爆发了波及全国的“三藩之乱”,清政府虽最终取得胜利,但八年的战争造成生灵涂炭。康熙帝认为,“三藩”一呼百应,各省军民相率背叛,平定如此艰难,皆是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导致民心丧失。为赢得百姓对异族统治的认可,康熙帝需要一批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清官安抚民心,重塑清王朝的政治形象。

康熙帝不仅在舆论上反复强调“节操清廉,最为紧要”,而且在行动上也是对清官大加庇护,营造一种重用清官的政治氛围。康熙帝的这一用人政策,在处理督抚互参案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江苏巡抚张伯行弹劾总督噶礼贪污贿赂,而总督则反过来弹劾巡抚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两名地方最高行政官员互相弹劾,其下属也纷纷被卷入其中,引发了江南官场大地震。康熙帝十分愤怒,经过调查后,发现两人都有恶意攻击对方的成分,同时两人也都有自己的问题,总督有才能而操守不好,巡抚虽做官清廉却短于才干。康熙帝斟酌之后令巡抚留任,总督革职。江南老百姓听说这一结果后,欢呼雀跃,发出“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的呼声。简单说,这是一场“德”与“才”的较量,在康熙帝的天平上,德是第一位的。诚如其言“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

但是,清官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与德相比,才能略显不足。如张伯行,是康熙帝树立的清官榜样,但他时常不能按规定时限完成漕粮和赋税的征收;案桌上的诉讼状子经常是堆积如山,不能及时完结。钱粮和刑名都属于政务中的大事,巡抚责无旁贷。所以,康熙帝私下里也指责张伯行“才不如守,果系无能”。再如汤斌,享受配享孔庙的殊荣。他任江宁巡抚时,在出示的告示中有“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之语。此语虽然隐含对世道黑暗的无奈,但身为巡抚发出如此感慨,也反映了他治理能力的匮乏。

另一方面,清官清正廉洁,“眼里揉不进沙子”,对同僚和下属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这样极易造成官僚间的紧张关系,滋生事端。例如,康熙朝另一清官赵申乔,在担任云南巡抚期间参劾湖广提督俞益谟侵占兵饷。数月后,俞益谟亦参赵申乔“每事刻意苛求,故欲陷人”。康熙帝虽令俞益谟休致(退休去职),赵申乔革职留任,但也认为赵申乔不易在地方任职,将他调任京官,改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就此事在继任巡抚王度昭的密折中,批评赵申乔“做官虽有清名,众论不服。”告诫王度昭,“地方只以安静,自然百姓受福。”

康熙中后期,随着清官自身弱点的不断凸显以及老年皇帝“居官安静”的为政心态,康熙帝对清官也颇多微词。他不但多次私下里指责“清廉者为人多刻”,而且还做了一个贴切的比喻,说当官之人应该做一些有益于地方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自身的清廉。如果像木偶和泥人一样,即便连一勺水也不私取,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雍正眼中的小廉与大廉

由于晚年的康熙帝倡导为政平和、居官安静,对大臣过于宽容,导致官员贪污腐败、朋比党援、国库亏空,为清王朝的统治埋下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雍正帝即位后,为扫清康熙末年积弊,刷新政治,不得不运用严厉的铁腕手段,雷厉风行地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清查全国亏空钱粮,惩治腐败,打击朋党势力,推行耗羡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改革。为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建设一支振奋有为的官僚队伍,任用一批敢作敢为的风力人物。在这种客观形势下,雍正帝选人用人的方针是,在操守尚可的前提下,更注重官员的才能。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雍正帝也承认“居官之道,自以清廉为本”,但他对廉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定义。他说,“箪食豆羹,一介不取”,不过是小廉,而所谓大廉者,应是“理财制用,崇俭务本,使天下之人家给人足,路不拾遗,盗贼不生,争讼不作,贪官污吏无以自容”。他认为,作为封疆大吏,身负察吏安民、兴利除弊的重任,不是一个“清”字就能胜任的。他对那些“恃其操守而于地方不能整饬”的清官,进行了辛辣严厉的批评。他说,这样的清官不敲诈百姓,但也不能禁止百姓为非作歹,所以好人坏人都称赞他;不勒索下属,但也不制止下属违法乱纪,所以贤能和奸猾的下属都拥护他。姑容那些犯法的大臣子弟,宽待那些生事的地方豪强劣绅,所以同僚们和地方乡绅都称赞他为人和平。甚至对作奸犯科的胥吏也不惩罚,对大肆横行的盗贼也不能缉捕。等到因地方事务废弛而被朝廷罢免时,地方官员和百姓都为他叹息和叫屈,认为少了一个清廉上司。这些都是那些所谓的清官们平日里模棱悦众,违背常理、追求名誉导致的。

在改革的背景下,雍正帝提出了“用当其可,即中人亦可有为,即小人亦每能济事”“凡有才具人员,当惜之、教之,朕意虽魑魅魍魉亦不能逃我范围,何惧之有”这样具有争议的用人观点,并付诸于实践。他对湖南巡抚王国栋的评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清慎勤三字朕皆许之,然不能扩充识见,毫无益于地方,殊不胜任。”将其巡抚职,召回京师用为侍郎。而田文镜、李卫等老成干练、实心任事、不计嫌怨、孤立无党、执政风力的能吏在雍正朝得到了重用,往往以破格提拔跻身于封疆大吏。

雍正帝重才能的用人方针,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改革、整饬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政治效应。首先,清官作为一个群体,尽管存在短于才干、沽名钓誉、为官苛刻等毛病,但它代表着社会正气,雍正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如此公开批评贬损清官,无疑营造了一种错误的为官导向。其次,如同清官一样,能吏自身也具有两面性,长于才能而短于德行。朱元璋曾尖锐地指出“大抵人有才能者,不失于贪鄙则失于骄蹇”。雍正帝重用能吏,无意中也造就了一批贪吏、酷吏。雍正乾隆时期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批评雍正朝督抚都以“严酷之政”为能。最后,雍正帝“从来用人,只论人才,原未科定条例”的思想,导致不按成例选拔人才。纵观雍正一朝,人事變动极为频繁,微员骤升大吏,大吏突然降革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做法破坏了国家正常的铨选制度。

责任编辑:赵涛

E-mail:zqzhaotao@126.com

猜你喜欢

雍正帝清官巡抚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雍朝戏事——从《活计档》看雍正帝与宫廷戏曲的发展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一字一师
从借戏韬晦到节戏治吏——雍正帝执政前后戏剧理念变化及其影响
泥塑彩绘雍正帝坐像
陈县令拍错马屁
萌萌哒的皇帝朱批雍正:朕就是这样汉子
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