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意培养学生制题能力

2015-10-21刘娟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数学题课堂教学

刘娟

摘 要:在高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制题能力是衡量他们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制题能力,帮助学生在制题与解题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是打造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师数学;课堂教学;制题能力;数学题

在高师数学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除了知识之外,还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制题与解题是变具体为抽象,继而通过分析验证,将命题变抽象为具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发挥,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数学思想也因此而形成。因此,以培养制题能力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启发学生的数学思想,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制题能力,带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窥探数学的门径,掌握数学的奥秘。本文对高师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制题能力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强化模型分析,培养制题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制题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行知合一”的基本素质。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即行动与思想并重,用当代教育语言来解释,是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众所周知,学习一门学科,以“学科”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探究其内在规律是学习的主要方法;然而“探究”也是一种思想,仅有探究的行动,而缺乏对学科的理解,则重蹈了古代哲学中“格物”的覆辙。因此,作为高师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制题能力时必须要引导学生行知合一,强化模型分析,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用行动来检验思想,用思想来倡导行动。

如“互斥事件”一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教学视频导入互斥事件在实践中的表示方法,继而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分析和制题来概括“互斥事件”的定义,即事件A和B的交集为空,即为“互斥事件”,也叫互不相容事件。那么,该如何对生活中的互斥事件进行定义呢?对此,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制题,首先变具体为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随后重点对模型进行分析。

制题:某工厂生产了10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样品,其中,有6个样品达标,3个样品为残次品,1个样品为废品;如果从样品中拿出1个达标样品标记为事件A,拿出1个残次品标记为事件B,拿出1个废品标记为事件C,那么,A、B、C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分析:在学生已掌握互斥事件理论定义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互斥事件进行准确定义和分析,是本课的重点所在。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对该示例进行分析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提示1:如果从样品中拿出1个达标样品,那么说明事件A怎样?

提示2:如果從样品中拿出的1个样品是残次品,即事件B发生,则说明事件A怎样?

提示3:通过对事件A、事件B的探究,能够发现什么?

如此,通过上述示例与提示,则将“互斥事件”与学生想到的、需要验证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将理论与实践在课堂上反映出来,帮助学生实现了行知合一,而这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奠定了基础。

总之,制题能力不仅是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重要帮助,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聚焦于问题的结果,而是能够重点放在过程层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体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制题能力是高师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环节,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媒介。

参考文献:

石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数学题课堂教学
解数学题后的思考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道高考数学题的多种解法オ
换位思考
数学题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