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2015-10-21白鑫伟
白鑫伟
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提高工程管理与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变得至关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立足之本。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竞争越来越重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与企业发展、管理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工程的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和竣工阶段都有所涉及科学地组织工程的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技术、质量、经济以及进度。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建筑工程管理分析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 科学的、正确的、可行性高的项目计划和项目目标对建筑项目的科学决策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如果项目的选择上有错误,会导致建筑工程企业犯下原则性、方向性的错误,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其次,高效率、强有力的建筑项目管理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再次,客观、公正、有效的建设项目的监督可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成果。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原则
(1)质量原则。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建筑工程的管理必须首先要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思想。
(2)预防原则。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好的设计、好的施工必然会产生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因此,在进行工程的管理中,必須要先进行积极的质量预防,消除各种不符合质量的因素,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 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保障。首先,根据工程管理的预防原则,要先对工程施工的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设计完整的施工现场的布置图,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堆放地点进行科学的安排,拒绝乱放材料现象的发生,尤其是针对钢材、配件以及模板等要做好分类堆放的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对于木质的材料则要做好防火防雨的措施。施工的场地需要做好相关的排水措施, 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证畅通无阻、整洁平坦,施工场地的周围最好设置围墙,并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卫生的管理,施工现场的水、电线路要妥当安排,做好相关的防火防盗措施。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并结合具体的考核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各专业部门的配合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企业中各部门的沟通对建筑企业的整体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转变管理的观念,做好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保证各部门和各专业人员有效的配合可以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的人力物力的消耗, 节省建筑工程的时间。建筑工程各专业部门的协调首先需要加强技术协调, 在进行图纸的会审时要保证严密性和完整性,找出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点,发现不同专业之间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进行不同专业之间的明确分工,以防止建筑工程出现工序混乱的现象。
(三)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非常关键。首先, 相关的部门应该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工程质量的宣传力度, 提高各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意识;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建筑工程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再次,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保障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的实施,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对各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相关的考核,同时,也要完善各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 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 以指导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
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一)制定施工管理细则
首先,现场布置图必须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基础、结构、装饰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道路畅通、平坦、整洁,用混凝土浇捣,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建筑物周围应浇捣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不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凡市区沿道路的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5m的围墙,围墙两面刷白。外面涂上建筑物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班组必须做好操作落手清,随作随清,物尽其用。在施工作业时,应有防止尘土飞扬、泥浆洒漏、污水外流、车辆沾带泥土运行等措施。有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评分考核,成绩上牌公布。砂石分类、集成堆放成方,底脚边用边清。砌体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碎砖料随用随清,无底脚散料。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安全、整洁,灰不外溢,渣不乱倒。施工设施设备、大模、砖央等,集中堆放整齐。大模板成对放稳,角度正确。钢模板及零配件、脚手扣件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钢材、成型钢筋,分类集中堆放,整齐成线。钢木门窗框扇、木制品分别按规格堆放整齐,木制品防雨、防潮、防火,埋件铁件分类集中,分格不乱,堆放整齐。特殊材料(包括安装、装演、装饰、保温及甲供、自购)均要按保管要求,加强管理,分门别类,堆放整齐。
五、各个专业间要协调管理
作为建筑施工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施工管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讲究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给予有效的、合理的解决。技术协调工作要避免交叉繁琐,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不一定能够衔接。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出现的问题。管理协调要避免“多头出口”、条块分割。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六、结语
建筑施工涉及到各种专业,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安全合理性等,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必须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不尽如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经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