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路面水泥稳定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2015-10-21高照领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0期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面施工

高照领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大,重载车辆也逐渐增多,这对道路的标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程实例,阐述路面水泥稳定层的施工技术要点,以期达到技术参考之目的。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面;水泥稳定层;施工

1.道路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该工程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光大道以北,三窖立交以东,土华立交以西,新滘立交以南。本工程为连接新光快速路—南环高速—南洲路的全互通枢纽立交。土建一标包括A、D、F、I、J匝道、辅道A、B、C、规划路以及部分B、E、I、K匝道、南洲路、土华地方辅道。主要有道路、桥涵、排水、给水泵房、交通疏解、路灯照明管线预埋等工程。

1.2道路工程简介

道路工程主要包括挖弃土方32376m3,填土方(包括借土填方)75943m3,土工格栅136847m2,水泥搅拌桩223095m,旋喷桩30572m,砂垫层15724m3,边坡防护14033m2,20cm 厚4%水泥稳定碎石36339m2,30cm 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36225m2,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51366m2,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1366m2,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2141m2,人行道铺设6012m2,侧平石14784m及拆除工程等。

1.3场地稳定性及地震评价

根据场区地质资料,场区距深大断裂较远,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来看,工程所在地属中小型有感地震,基本烈度属Ⅶ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1g。

2.路面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基本要求

2.1基(底基)层材料

道路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4%水泥稳定碎石。石料应由坚硬、耐磨、干净的无风化砾石或岩石轧制而成,颗粒开关具有棱角,接近立方体。碎石中不应含有粘土塊、植物有害物质,不得含有软质集料和其他物质。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其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混合料宜在最佳含水量时展压[1]。

2.2基(底基)层施工

水泥碎石稳定基层施工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特别是要尽量缩短从拌合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所以在施工时应做延迟时间对强度影响的试验,以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稳料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3. 路面水泥稳定层的施工过程

3.1施工准备

⑴路基准备:路基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在铺筑前,应将路基表面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5~10m)事先交错开挖泄水沟。

⑵测量准备:首先在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隔15~20m设一中线桩,平曲线处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的路外侧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垫层边缘的设计标高,以便控制施工进度。

⑶确定材料用量:要根据路段垫层的宽度、厚度和松铺系数(一般取1.20~1.30)计算出各段所需的碎石的数量,再根据运料车的体积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从而保证碎石垫层摊铺后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⑷材料、配合比及试验段:在开工前56天,将拟用材料的样品委托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认为合格的试验室进行混合料设计。正式开工前28天,将拟采用的混合料配合比方案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并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合料配合比和试验地点,试铺一段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试验段,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压实遍数、碾压速度,测试其干密度、含水量,使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压实程度等指标,确定施工工艺,以此指导全线路面工程的施工。

3.2拌合料的拌制与运输

⑴拌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拌和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有利于保证配料的准确性和拌和的均匀性。拌和时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现场测定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添加的水量,拌和要均匀。

⑵运输:已拌成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至铺筑现场。如运距远、气温高,混合料在运输当中加以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

3.3摊铺和整型

摊铺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按照规定的松铺厚度和坡度调整好,均匀摊铺混合料。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2],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摊铺整平过的地方,不得有机械碾压或人工乱踩。

3.4碾压

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率±1%时,立即用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幅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一半的宽度,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全幅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般为6~8遍,使其密实度不低于98%。

碾压过程中,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水。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进行拌和,或用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在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遍,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

3.5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⑴应十分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工作缝)的处理。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层末端沿稳定层挖一条宽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此槽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碎石的面应切成直线,而且应垂直向下。将两根方木(长度为水泥稳定碎石宽的一半,厚度与其压实厚度相同)放在槽内,并紧靠着已完成的稳定层,以保护其边缘,不致遭第二天工作时的机械破坏。如机械必须到己压成的水泥稳定层上“调头”,应采取措施保护“调头”部分。一般,可在准备用于“调头”的约8~10m长的稳定料上,先覆盖一张厚塑料布(或油毡纸),然后在塑料布上盖约10cm厚的一层土、砂或砂砾。整平时,接缝处的水泥稳定料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5cm,以便将“调头”处的土除去后,能刮成一个平顺的接缝。整平后,用平地机将塑料布上大部分土除去,注意勿刮破塑料布。然后人工除去余下的土,并收起塑料布。在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将接缝修整平顺。

⑵工作缝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在水泥碎石稳定料摊铺结束后,在预定长度的末端,按前述方法挖一条横贯全路宽的槽,槽内放两根与压实厚度厚的方木,方木的另一侧用素土回填至3~5m长,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第二天,除去顶木,用新料回填,靠近顶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进行整平。

⑶纵缝的处理:水泥碎石稳定层的施工尽量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如沿老路部分,为保证通车需半幅施工),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并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后,拆除支撑木(或钢模板)。第二幅混合料摊铺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部分,应人工进行补充摊铺,然后进行整平和碾压。

3.6养生

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稳定土层表面潮湿,不应时干时湿。洒水后,应注意表层情况,必要时,用压路机压实。养生结束后,应尽快进行面层的施工,不宜让基层长期暴晒而开裂。

4.结束语

可以说,道路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很多,为确保施工质量,应重视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作,施工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董春华. 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层施工技术初探[J]. 中国城市经济,2011,(09):162-164.

[2] 宋晓波. 水泥稳定层施工裂缝的预防与处治[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1):83-85.

猜你喜欢

道路工程路面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
路面上的新科技
浅析道路施工现场的组织与管理
探讨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刍议在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中质量的控制对策
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阻碍因素及实施策略研究
大决心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