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周恩来群众观及现实意义

2015-10-21冯晓婷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周恩来现实意义

冯晓婷

【摘要】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周恩来不仅在实践上始终身体力行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而且在理论上长期进行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丰富的党群关系思想。重温周恩来关于群众观的论述,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和党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周恩来;群众观;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221-02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在经济工作和文化工作等许多方面,周恩来不仅在实践上始终身体力行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而且在理论上长期进行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丰富的党群关系思想。联系当前的实际,重温周恩来关于群众观的论述,对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恩来群众观的内容比较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中国革命将一事无成

周恩来多次谈到群众问题,“没有革命的群众,哪来革命的党”。在总结1925年11月底开始的两次国民革命军东征胜利的经验时,周恩来没有忽视群众的作用:“东征的胜利,不是军队的能力,是工人、东江农民与革命军联合势力的胜利”。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周恩来提出:应该把党和群众关系的问题摆到突出地位,把争取群众作为今后工作的中心点,“革命的先鋒——中国共产党有隔离群众和削弱的危险,……建立和发展工农革命组织,并发展党的组织,使党真能成为群众的斗争的革命党”,此后,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了紧密相连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基础更为牢固。

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从产生到长大,曾经经历过错误和失败”,但是,我党“能认识和改正错误”,敢于直面挫折,善于自我矫正,在披荆斩棘的历练中,党变得更加成熟而富有力量,并领导人民战胜重重困难,取得节节胜利。党在领导人民“克服困难,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加强我们军队的力量”等多方面成就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息息相关,与人民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周恩来强调,党必须“要相信群众力量”,“永远不与群众脱离”。

二、依靠群众,党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周恩来在讲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经验时说过:“群众观点,这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问题。共产党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就是因为坚定地依靠群众。才把蒋介石的反动派给推翻了。把群众发动起来,力量是无敌的。依靠群众,依靠六亿五千万人民。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不足怕。”

周恩来指出,我党之所以能迎难而上,历久弥坚,关键在于党掌握了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武器,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丰富营养并凝聚无限力量。人民是党的存在之基,更是党的力量之源,新民主主义革命“依靠中国人民的努力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依靠人民的支持获得佳绩,党的所有成就都是“全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得到的”“革命战争是如此,建设也是如此”。所以,“为了保卫人民的福利和社会主义成果,必须依靠人民”。

三、向群众学习,既吸取群众经验,又教育群众

毛泽东曾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周恩来将毛泽东总结的认识论化为他开展党的工作中的行动路线。周恩来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依靠的对象,服务的对象,植根的对象,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是“智慧”、“办法”、“力量”的主体。周恩来强调指出:“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要面向群众,吸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

周恩来认为,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但对群众的意见还要加工,然后到群众中去考验,在这基础上再加工。他曾说过,一个人之所以犯错误。一方面是由于对理论、原则认识的不清楚,所以需要向进步的理论求教,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相信的那一点道理跟实际相矛盾,行不通,所以必须向广大群众求教,从实践中求得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道理。这样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有了力量,就行的通了,也就可以不犯或少犯错误。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指示精神,我感到周恩来群众观,在五十多年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义之一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忠实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各项政策方针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周恩来群众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对毛泽东群众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形成和基本观点的确立、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意义之二是,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强大武器。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党关注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初就十分注重防治腐败的产生,不能容忍腐败现象的滋生。尤其是在十八大召开后,党接连查出多起腐败事件,一大批高官的相继落马,让人民看到了党的反腐决心。面对腐败,加强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以周恩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群众观作为范本,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多学习党员修养的知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从思想上加强群众观的教育,在行动上坚决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意义之三是,为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和党际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原则。周恩来是首先提出“群众路线”的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改造建设工作中始终如一的贯彻了群众观,从未动摇过。周恩来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周恩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意义之四是,为实现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群众观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心声,是党的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关键所在,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全体人民在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只有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通过党和群众的共同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仍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这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可靠保证,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群众路线的人,他的群众观为当前实现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

周恩来的群众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论哪个领域,能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学习周恩来群众观,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的政治现状(1924年11月8日)[J].赤光第21、22期合刊.

[2]周恩来谋略学[M].单夫:台海出版社,2009.

[3]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周恩来现实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论周恩来对新四军的卓越贡献
浅谈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心系雪域高原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