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质量管理的探讨

2015-10-21李晓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措施问题

李晓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做好其质量工作,提高其产品质量。本文主要是对质量管理的含义、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质量是发展国内和国际贸易的根本前提。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要形成一個全体人民都关心质量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族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把我国的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质量强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文将对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质量管理的概述

1.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life behind the quality dikes)。质量正像黄河大堤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他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

当前世界的经济竞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归根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当前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 另外,当前用户更多看重的产品质量而不再是价格,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

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质量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我国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不正确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内部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创新意识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骨干的后备力量不足。大部分企业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没有紧迫感,处于观望状态,更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2.质量技术监督与企业联系协作不够

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与企业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弱,企业的技术改进、改造和开发,很少向我们咨询联系;技术机构设备陈旧,所承担的检测项目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3.质量监督管理中不能充分发挥标准、计量的作用

在综合质量监督管理中倚重于行政执法,缺少对各国技术壁垒等技术法规、标准和质量、计量、标准化、安全监察与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未充分发挥标准、计量两大基础工作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几乎所有的出口商品都面临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受限制的品种越来越多,设置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也逐步增多。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冲破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三、完善质量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强化领导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对于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质量是永恒的义务,应站在发展的高度来规划质量管理、培育质量意识。第一,领导应创造并保持全员参与的环境,有良好的质量风气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运行,良好质量风气的行成,领导作用至关重要。第二,管理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各层次的质量责任起着指挥、组织、分配和协调作用。只有统一步骤协调一致,才能使企业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可以避免责任不清、协调不好、互不衔接甚至互相扯皮的问题。

2.提高员工素质及其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教育应由浅层次逐渐向深层次发展,不能只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阶段性的教育,让职工重视质量,应该从文化的高度进行引导和培育,形成规范化、定型化的体系,根植于职工头脑中。第一,要丰富质量意识教育的内容。要增强质量意识教育的系统性和导向作用,在标准、用户、市场、规程等方面逐步形成具体化、规范化、系统性的质量理念。同时改变质量意识教育方式,增强感染力和互动性,要把质量工作的典型人物事迹、典型质量问题剖析、客户反映评价、人物访谈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让职工时时刻刻处于质量工作的警励之中,从切身感受中去提升思想认识,转变愿望动机,并引导职工把认识付诸实践,逐步培育形成内涵丰富、包容个性的质量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第二,要加强和改进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是质量工作的基础,也可以说是质量文化的最基本外在表现。要改变阶段性、活动式的演练和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针对岗位实际和工种需求进行培训,做到坚持经常,力求让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都能满足各自岗位的要求,为确立良好的质量文化理念,提供实践上的保证。

3.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等认证工作

鼓励企业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建立管理体系,实施认证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申报“名優产品”、“原产地域保护”和“政府质量奖”,推进名牌战略。向先进的国外质量认证迈进,特别关注环保、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强制认证。

强化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力度,根除“假冒伪劣”,保护民族工业产品,形成一整套严格的产业和产品保护法律程序、标准和方法,充分运用认证、检验程序,有目的地进行保护。大力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加强企业执行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必将是质量的竞争,大力推行和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强有力武器。因此,我国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需要重视并强化其质量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虹,李丹丹.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9(12).

[2]姜鹏,苏秦,党继详,刘强.不同类型的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

[3]李钊,苏秦,宋永涛.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1).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