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
2015-10-21张荣
张荣
【摘要】人们越来越关注安全质量的问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关系着多方权益,涉及建筑物的日常使用,人民的生命安全,国家的财产安全,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建筑业统一标准,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在执行监督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各方权益不受损。
【关键词】安全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一、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时代意义及职责责任
1提高工程质量的现实时代意义
工程质量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质量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关联密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緊密相关 建设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如果建筑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使用功能的保障,将会造成返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不必要损失;达不到合理使用年限,将会造成在经济上和资源上的无效消耗浪费,增加资源过多消耗和环境污染,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模式,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向相违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促使工程质量提高,确保工程产品质量合格,杜绝劣质工程产品出现,充分发挥经济投入和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时代意义。
2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的重大责任及重要原则
新时代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工程质量控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力度,促进质量监督工作成效不断提高,促使建设工程沿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机制运行轨道发展,是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必须担负的重要职责。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职责及职能运作,责任重大。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依据是:国家和省颁发的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规范、规程、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勘察、设计中有关工程质量的要求和说明;工程建设合同中符合有关法规的工程质量约定。监督依据,是指导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原则。在具体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自始至终不偏离这个原则,坚持做到依法监督、依法办事、公正执法、行为规范。
二、加强工程质量行为监督对策思考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和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保障能力,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监理行为,实施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有效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培育有效的建设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推动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和监理咨询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保险和建设监理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全方位挖掘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潜力,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专业化和社会比。
(3)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准入关。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无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不发施工许可证。
(4)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和方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效能。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必须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监督方法的科学化,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以有效地适应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监督管理技术装备能力和监管效率,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和建筑科学技术进步。
(5)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体系,保证建设市场良性运作,提高建设工程整体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参与、受众多因素影响、涵盖建设工程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建设、使用维护全过程的复杂系统,从根本上治理建设工程质量差的问题,就必须树立系统工程的观点,对其进行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治理,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体系,即各建设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设监理与工程保险在内的社会监督保证体系,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三、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1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前这个环节上,较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建设单位为了抢市场、抢时机动工,所提供的资料欠齐全完善;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欠完善;或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运作方面,现场核对审查未能真正落实;在建设程序上质量行为不规范。因此,应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加强规范化监督控制措施,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得以保障。
2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现场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应有针对性的对“辨识”所述薄弱环节的质量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和预控措施,如重点检查:三级教育、技术交底的签名记录,工程质保资料,施工记录资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作和责任落实的情况,质量责任人员管理是否到位的情况,必备标准规范规程配置落实情
况,工序质量控制及验收记录签名存档资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规定的情况,各方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及工程技术标准所反映的情况等。当发现质量行为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时,应及时指正、限期整改或按委托权限采取必要的处理办法及措施。
3 加强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管理
加强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应严格控制和监督的内容包括:对工程验收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是否规范,工程实体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标准,结构安全、室内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抽样检测资料及验收评价、指标反映、结论报告是否真实客观,建筑产品质量是否完全合格可靠等情况,按规范规定进行监督抽测、检查和评价。质量监督检查:发现一般性质量缺陷的,应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发现有严重质量缺陷的,应按相关规定及程序进行处理。
总结
在建筑业发展迅速,建筑主体多元化和建设程序规范的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各种监督手段和措施,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只有保证了工程质量,才能够保证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保证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