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砖石外墙劣化成因分析

2015-10-21邴卓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北京地区迹象外墙

邴卓

【摘要】通过对20世纪北京重要遗产建筑的现状分析、对比,总结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砖石外墙的种种劣化迹象,探讨其形成原因,为今后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 砖石外墙 劣化成因

1. 前言

20世纪建筑遗产,这一研究对象从时间上是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优秀建筑遗产。这一时期的北京建筑,处于一种辞旧迎新的时代,涌现了一批批杰出的建筑。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这一时期的北京建筑,采用一系列的先进建筑材料、建筑形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但由于其年轻性,人们往往忽略了它们存在的重要意义,对于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的保护缺乏一定的正确认识。

在北京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中,20世纪遗产建筑所面临的问题的越来越严重。其自身的完整性、与整个城市的融合性,都是遗产建筑保护所面临的问题。而对其外墙劣化成因的分析,能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保障其功能性的同时,恢复完整性,与城市相融合,保护与发展同时进行,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2. 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砖石外墙的现状调查

1.北京宣武门教堂

宣武门教堂(图1)位于前门西大街141号,是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教堂。现存建筑为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整座建筑为砖石外墙。建筑现今仍在使用中,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宣武门教堂毗邻西单、前门商圈,建筑立面影响着整个地区的城市形象。

教堂现今保存完整,但砖石外墙仍可发现种种的劣化迹象。建筑立面材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深浅不一,呈现出泛霜迹象,同时也有大面积的水侵痕迹。建筑台基部分虽然有围栏的保护,但仍有

明显的剥落、松散迹象。最为严重的为建筑北侧圆顶部分,剥落迹象十分严重。

2.北京王府井教堂

王府井教堂(图2)位于王府井大街74号,是北京地区最广为人知的一座天主教堂。现存建筑是一座三层式罗马建筑,重建于1904年,整个建筑占地近1万平方米。教堂处于著名的王府井商业圈内,在一座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摩登建筑中,散发着其古朴气息。教堂至今仍在使用中,但其斑驳的砖石外墙无一不在诉说着它所具有的浓厚历史。

建筑立面采用砖石材质,整体保存较完整。但在其外立面,材质均有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清晰可见其泛霜、泛黄的迹

象,同时在建筑的局部立面也存在着植物侵蚀的生长。在建筑的局部转角部位,有着大片发黑痕迹,为材料残留及部分霉变迹象。在台阶部位,有明显的剥落迹象。

3.其它建筑

除此之外,本文还调查了北京市内其它砖石外墙的20世纪遗产建筑,有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崇外天主堂、东交民巷天主堂等。这些建筑绝大部分仍在使用中,并且都处于繁华的闹市当中。这些建筑立面呈现出种种的劣化迹象,主要迹象有:剥落、粉化、泛霜、松散、植物、开裂等。种种的劣化迹象影响着建筑外立面,而砖石外墙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可以减缓劣化进程而不损害其特色,不妨碍或破坏历史结构,不改变其历史价值的特征。[1] 因此,充分了解其劣化成因,对其今后的修复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劣化成因

砖石外墙的劣化成因多种多樣,有些劣化往往是多种不同的成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本文从宏观出发,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原因出发,探讨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砖石外墙的劣化成因。

1.自然原因

(1)骤然劣化:北京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深受地震灾害的影响。而地震对于建筑的危害,轻则外墙开裂,重则建筑坍塌。除此之外,北京地区在春季的沙尘天气,夏秋季节不期而至的飓风、雷电等天气,也会对遗产建筑产生种种劣化。

(2)长期劣化:1.冻融破坏。北京处于建筑气候分区中的寒冷地区,受到冻融破坏的影响,砖石材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受寒冷天气影响,结冰膨胀而产生开裂、剥落、松散等迹象;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也是长期影响遗产建筑的另一因素,大气污染包括酸雨、雾霾、灰尘等。酸雨会对建筑外墙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灰尘附着于建筑外墙;3.水浸破坏。特别是地下水会对遗产建筑产生破坏。地下水位较高或者是地表水不能及时排除掉,墙基础的防潮措施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地下水或地表水沿砖墙体毛细孔渗透到墙身内。墙身长时间处于水饱台状态,随着一年四季的交替和冻融循环,砖的表面就被粉化,出现剥落;[2]4.植物破坏。植物的生长也会对砖石外墙产生劣化。北京地区墙面生长藤本植物,植物根部分泌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墙体,如果任其生长会导致墙体的开裂、剥落;5.动物破坏。动物活动也会对墙体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鸽子、燕子等。动物的一些日常行为,会对墙体产生破害,

2.人为原因

对于北京地区的20世纪遗产建筑,也面临着人为破坏的因素。

(1)从社会层面来说。城市的建设、基本设施的设置,例如:管道的铺设、空调的安装等,会因施工人员的大意导致建筑产生一系列的劣化。除此之外,不科学的发展、保护、使用也会对建筑产生破坏,特别是火灾等不可逆的破坏因素,例如:2010年清华学堂火灾事件,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2)从个人层面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公众道德意识的浅薄,屡屡发生乱写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的现象,使得遗产建筑产生种种损毁。其次,人为的忽视。例如:2009年、2010年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大门两次被轿车撞损,突显出公众对于遗产建筑的不重视。

4. 结语

漫长的岁月,磨损了建筑的棱角,折磨了建筑的躯体,却沉淀下了历史文化的厚度。[3] 正因如此,对于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风霜的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从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砖石外墙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种种劣化的成因。通过上文中的归纳、分析,可以看出对于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的保护,不是单方面的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在今后的岁月中从方方面面渗透,为保护20世纪北京遗产建筑做出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昌鸣 成帅 近代历史建筑砖石外墙劣化成因与修复技术探索 [J] 建筑学报 2011 S1期 76—79

[2] 张利 砖砌墙体腐蚀、粉化、剥落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J] 小城镇建筑 1996:01.05.15-16

[3] 侯建设 上海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 [J] 时代建筑 2006/2 58-60

猜你喜欢

北京地区迹象外墙
外墙素混凝土抹面竖纹凿毛技术应用
北京地区常见宿根花卉种植管理技术要点研究
北京地区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发展及人才培养分析
迹象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大堡礁涅槃重生
判断:哪位洗得快
子弹离心3毫米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歌华发布
基于技术输送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