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现状探讨
2015-10-21李庆惠王志军
李庆惠 王志军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建筑行业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作为主要参与方,一定要适时加强对于相关管理理论和观念的研究,并且逐渐构建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现状的管理模式、机制和制度。在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关系,施工单位一定注意两者之间的融洽与协调,进而才能保障施工作业在安全的环境下,达到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基础;验收
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 桩基技术
①沉管灌注桩。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上,研究了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静压沉管夯扩灌注桩和锤击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直径0.5m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在防止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方面,研究出了有效地措施。②挖孔桩。近年来已可开挖直径3.4m扩大头直径达6m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亦可施工深60m的超深人工挖孔桩。③大直径钢管桩。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在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技术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④CFG桩复合地基技术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土、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同等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的综合造价仅为灌注桩的50%~70%左右。⑤桩检测技术。桩的检测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后者主要是动力检测,检测的软硬件系统正在赶上或达到国际水平。已编制了“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和“高应变动力試桩规程”等,对桩的检测和验收起了指导作用。
1.2 深基坑支护技术
为适应不同坑深和环境保护要求,在支护墙方面发展了土钉墙、水泥土墙、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等。①土钉墙费用低。施工方便,适宜于深度不大于15m、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得到应用。②地下连续墙。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工程。近年在某大厦施工中,基础外墙采用封闭式三合一型(防水 护坡 承重)0.5m厚的地下连续墙,深度达30米,在施工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解决了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③内支撑H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皆有应用,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桁(框)架式、圆环式等,还可多种布置方式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深大基坑土方开挖目前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开挖土方,以减少时空效应的影响,限制支护墙的变形。
2、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现状;①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材料之一,混凝土技术以及质量都是施工单位较重视的问题,也是具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传统的混凝土技术主要以强度大为目的,但是由于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施工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快,混凝土技术不仅要求强度大,更要求持久耐用,主要体现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预拌混凝土,这些方面都必须要有得倒进步,比如说混凝土添加剂的性能,由原来的单存减水剂发展到早强、微膨胀、抗渗、缓凝、防冻等,这样就有效改善了混凝土性能。预拌混凝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各个方面的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②混凝土的模板方面。混凝土新技术开发模板的方法也很关键。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技师,以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研究出一些科学、先进的混凝土支模技术,比如说;平模板、全钢模板、竖向模板,而且每一种模板的自身都有独特的优势,比如说全钢模板独特的优势有,成型质量好、刚度高、承载能力比较强等。③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检验人场的原材料。原材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把关工作,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相关资料进行验收,杜绝不达标的材料人场。并且还要加强人员的技术管理。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技术交底工作,且要在施工前完成。在施工完成后,要做技术总结工作,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各种现象,组织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2.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目前我国已利用多种地方材料(磨细砂渣、无机超细粉、粉煤灰、硅粉等)和超塑化剂在工业化生产水平C60的高强混凝土,C80高强混凝土在一些大城市开始用于工程实践,也已基本掌握了配置100MPa高强混凝土的技术,并在国家大剧院工程中应用。
2.2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的推广,以及开发研究的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应用,都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创造了条件。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应用较为普遍,后者能减少板厚、减低高度、减轻建筑物自重,优越性显著。
2.3 钢筋技术
在粗钢筋连接方面,除广泛应用的电渣压力焊外,机械连接(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及气候影响,质量稳定,无明火,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尤其是直螺纹连接,可确保接头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连接套筒通用Ⅱ、Ⅲ级钢筋,该技术正得到国内广泛推广。
2.4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①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发展。近20年来,竖向模板经历了小钢模一钢框竹胶合板一一全钢组合大模板,目前市场的主流体系除组合钢模板外,木胶合板模板使用量也比较大。水平模板体系一直难以工具化,国内主要采用木胶合板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体系(欧美多采用铝木结合)。全钢大模板具有拼缝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不易漏浆;刚度大,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达60KN/m2,构件不易变形、鼓肚;周转次数多;模板表面平整光洁,成型质量好,能很好保证清水混凝土质量的优点。②模板脚手架技术在脚手架技术方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以及爬、挑、挂脚手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模板 CAD 辅助设计软件。高层建筑施工用附着升降式脚手架亦日益完善。
3、施工中的控制方法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在整个施工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控制也是诸多施工人员难以把握的,在这一环节里笔者建议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或必要的试验等。其具体内容涉及到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4、加大现场巡查力度
质量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及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一是不易检查,还有就是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
5、结语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建筑施工技术,因此针对建筑技术的现状,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技术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