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与人的城镇化问题探
2015-10-21吴英贤陶莉
吴英贤 陶莉
摘要:本文针对实践经验,先对新兴小城镇文化与人的城镇化进行分析,然后从人的城镇化视角分析小城镇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城镇;文化建设;人的城镇化
前言:当前我国的城镇建设对物质与技术层面过于推崇,而对人的发展不够重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经济的城镇化领先于社会与文化的城镇化,而这不利于人的城镇化。如何进一步抓住城镇化的本质,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发挥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在人的城镇化中的作用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与学术界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从人的城镇化视角分析小城镇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不适宜的小农意识与较低的文化素质
当今农村很多地区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决定了农民大都缺乏协作精神,仍然具有浓厚的小农意识。要在这样的文化经济环境中进行小城镇文化建设,实现人的城镇化,必须冲破和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农民文化知识的贫乏使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动力,限制了农民认识世界,制约了农民直面人生新机遇和迎接新生活挑战的勇气,产生了一些不利于新兴小城镇文化发展的不良现象。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要求农民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适应城镇文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使农村薄弱的文化基础遭到破坏,一切围绕金钱转,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素质滑坡。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要求有较大差距,传统落后的农村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他们走向现代生活的步伐,阻碍了人的城镇化的实现。
(二)落后于城镇化进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使得有些地方文化事业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2)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3)农村文化服务人才不足,尤其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阻碍着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问题在有些新兴小城镇建设中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反而有加剧的趋向。地方政府对这种状况难脱其责,不少地方对小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小城镇文化建设难以提到议事日程当中,一些具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目前,地方政府将文化发展战略列入城镇发展规划中的比较少见,小城镇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规划,不利于实现人的城镇化。
(三)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缺陷
对比人的城镇化的新型发展模式,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为:空城现象,扩张式发展导致城镇有城无人;伪城问题,片面式发展导致市民有名无分:病城问题,超载式发展导致城镇外实内虚和黑城现象,粗放式发展导致城镇环境失调。这些现象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忽略小城镇文化建设有关,不利于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受文化的制衡,蕴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合乎民族文化傳统,另一方面指文化是改变传统的先导。城镇化建设要合乎民族文化传统并以优秀的文化为先导,也就是说城镇化建设要保持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使城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进而促进人的城镇化。
目前小城镇发展中的结构雷同、布局雷同和建筑雷同,使得城镇化失去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人文因素相当缺乏,显然不利于人的城镇化。文化是某一地域人们特殊品性的体现,把人和本地区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文化得以传承。小城镇的结构、布局和建筑是新兴小城镇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新市民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氛围,对人的城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城镇化建设保持地域文化与传统,就能突出小城镇的特色,使小城镇建设避免雷同现象而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城镇化。
二、搞好小城镇文化建设,加快人的城镇化进程
(一)吸纳文化元素,实施新兴小城镇文化发展战略,为实现人的城镇化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
新兴小城镇建设要有承载自己历史的文化发展战略,也就是小城镇文化建设的纲领和文化建设规划,其中对文化发展的投资力度、文化项目建设以及检测标准等基本规划要素,都要有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确保规划的正确贯彻,发挥文化建设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的城镇化。从运行角度分析,小城镇文化建设要实现良性发展,即是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发展;从质量角度分析,要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即是以形成高新技术含量为主的先进生产力和结构合理的产业基础上的发展;从模式角度分析,要形成具有不同特色和不同功能的新兴小城镇的新型典范;从效益角度分析,小城镇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要同步甚至高于小城镇经济发展速度,并且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完善小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新兴小城镇就业,为人的城镇化打下物质基础
一是地方政府要适度扩大公共财政中文化投入的比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新兴小城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使用效益。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以提高新兴小城镇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培养新兴小城镇文化骨干,提高其公共文化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三是鼓励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政府应拓宽和建立多元的文化投资渠道和机制,形成以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参与的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投资机制。四是积极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加强和完善小城镇文化产品和市场开发,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利用文化产业扩大就业,为实现人的城镇化提供物质基础。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支持群众自发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小城镇文化建设中实现人的城镇化
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升小城镇文明程度。小城镇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新市民群众的参与,他们当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小城镇的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要尊重和利用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实现人的城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的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新兴小城镇文化建设与人的城镇化要密切相联,对于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利于促进人的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玉明,陈建平.人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思路[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