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规模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几项措施

2015-10-21徐国学何桂玲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圈舍仔猪次数

徐国学 何桂玲

1做好繁殖工作

做好繁殖工作可为饲养育肥猪提供保障,也是提高规模养猪出栏率的基础。主要工作是,本地母猪和另一个外来的优良品种公猪交配,得到一代杂交优良的下一代育肥猪,这一代育肥猪特点是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其中可在育肥过程中再次筛选更优良的种公猪,继续繁殖。

2選优弃劣仔猪

对繁殖的下一代仔猪,要精挑细选,首先是选择体质健壮、体型大小一致、品种类型相同的仔猪,其次是主要选择瘦肉型杂交品种,三是及早淘汰畸形和体弱者。主要选择发育快,出生体重20kg以上,腰长,后驱宽于前驱的仔猪,这样的仔猪在生长、发育方面更有优势。

3抓好三个环节

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管理不当会把优势仔猪养成普通仔猪,耗时耗料,效益大大降低。所以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其一饲料成分更换环节,仔猪饲料不要马上更换种类和比例,待饲养超过半个月后再逐步改变饲料配比;其二是饲喂次数过渡环节,仔猪入栏后,要保持原来的饲喂次数,经半个月饲喂后,仔猪适应了,逐步减少饲喂次数;其三是饲喂量改变环节,不要急于增加仔猪的饲喂量,待仔猪分群稳定后开始增加饲喂量。

4科学分群

科学分群,管理好小群是增加育肥猪整齐度,提早出栏的必要措施。育肥猪大多是群饲,这样猪与猪之间容易挣食,互相撕咬,影响进食和体重生长。所以,必须科学分群,先采取定猪定圈小群管理,避免仔猪在弱小时发育参差不齐。主要是按品种类型分群,把同一品种的仔猪集中到同一个圈中饲养,每个圈中个数不能超过10个。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分群,一般体重在2~4kg。分群后要在一定时间整群、定群,组群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调群,原则是强猪一群,弱猪一群,拆多不拆少,一般晚上进行。随时观察掌握仔猪群体变化,及时调整群组,针对性的饲养管理能充分节约饲料,增加经济效益。

5把握好圈舍温度

猪舍内的温度对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圈舍内温度过低,育肥猪的体热散发热量增大,新陈代谢消耗量随之增加,日增重也就随之下降,同时更增加了饲料的消耗。圈舍内温度过高,育肥猪的食欲就会随之减退,生理代谢失调,也会导致日增重下降。适当的舍温是影响规模饲养场育肥猪出栏率的关键。长期经验表明,体重60kg的育肥猪,最适宜的舍温是16~20℃,体重60~90kg的育肥猪,最适宜的舍温是14~18℃,体重90kg以上的育肥猪,最适宜的舍温是12~15℃。过冷过热都会影响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饲料的利用率。

6直线育肥法

直线育肥法就是将全部精饲料合理的使用到仔猪育肥期的整个过程之中。这种方法快捷简单,省时省力,出栏早,见效快。保障日粮中蛋白质的供给量:笔者饲养过程中总结道,体重50kg以内的育肥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应在16%~17.5%;体重50~100kg的育肥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在13%~14%。调办好湿拌料:体重35kg以内的育肥猪,由于消化系统不健全,料水比应为1:1.5。体重35kg以上的猪用水相应少些,料水比为1:1。喂料过程中不要突然改变湿拌料的比例,要每天一拌,保证饲料的质量。严格的饲喂时间及次数:体重45kg以内的育肥猪,每日4次;体重45kg以上的育肥猪,每日3次。每次饲喂的时间要一致,间隔时间要均衡,喂后供给充足的饮水。限时限量饲喂:体重20~40kg的育肥猪可自由采食;体重40~60kg的育肥猪日喂1.9~2.4kg精饲料;体重60~100kg的育肥猪日喂限制在2.5~3kg之间。

7做好防疫工作

应当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技术措施,配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保障预防接种,突来的各种传染病。主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要及时准确掌握育肥猪的接种日期,及时注入疫苗。严格控制病原,控制出入饲养场的人员及车辆,非本养殖场人员不准进入圈舍,养殖场内技术人员及工人进出一律消毒、登记。

8把握市场行情适时出栏

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既要育肥出肌肉、脂肪比例合适、肉质好、综合经济效益高的育肥猪,把握好最佳出栏时机更为重要。一般育肥猪体重在90~120kg最为适宜,过早过晚都会影响经济效益,育肥猪体重的增加,采食量也随之增多,不但饲料报酬降低,肉质和销售价格也随着下降。

猜你喜欢

圈舍仔猪次数
浅析导致断乳前仔猪死亡的因素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最后才吃梨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农村集贸市场2016年10月仔猪价格
如何在IMS网络中计算呼叫接通率
确保发酵床正常运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