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述评

2015-10-21史杰

基层建设 2015年34期
关键词:风险评价方法

史杰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一项有力的防灾减灾非工程性措施,从点、面、区上评价、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针对性的采取预防、避让、治理为主或者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和部署相关工作,为国家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更加有利于对现在或未来城市规划和工程选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突发性、分布广、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

1.根据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形成条件,选出了对地质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和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风险评价的主要因子。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明显地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受控于工程地质的岩土组合类型,与活动构造和断裂关系密切,与河流水系的发育程度、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资料程度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别选择10种因子作为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的因子(表1),风险评价则是危险性和易损性的综合反映。

2.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影响因子构建各自的分级标准和赋值标准。

(表1)

二、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是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任务的综合诠释,依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系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实施包括以下5个流程,详细步骤如下:

1.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图、遥感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层岩性分布图、区域地形图、区域地质图、地质构造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建筑物结构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已有防治工程布置图等各种基础图件。

2.危险性评价: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其评价工作思路和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第 2 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在基础数据库中选取敏感性控制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体系,引入诱发因子(地震或降雨),最終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3.易损性评价:对影响易损性的各种致灾因素和抗灾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承灾体的承灾能力。首先建立易损性评价体系,开展易损性综合评价。鉴于致灾体和承灾体的致灾及易损性特征,对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地质灾害体的致灾特征;二是承载体的抗灾特征。

4.期望损失分析:在危险性、易损性及抗灾能力分析评价与区划的基础之上,对评价区所有资产进行期望损失分析。

5.风险决策、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整体分析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和风险区划,从而进一步明确风险区的风险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防灾减灾对策建议,实现风险决策、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国家政府职能部门服务。

三、问题与展望

1.问题。近年,虽然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现有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评价理论方法方面。鉴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新的领域,且研究对象影响因素多元化,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不完善不成熟。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现状,主要问题梳理如下:一是我国地质灾害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国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复杂,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每种地质灾害类型具有不同的控制因子和属性结构,评价结果具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或上下阙值,总体决定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整合任务的艰巨性。二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的主观性和差异性。由于风险评价理论的不成熟,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因人而异,因地区而不同,因类型而差异,不同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三是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由于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生态系统、地质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存在着东、中、西 3 个带,经济的差异性决定减灾防灾工作差异性,常常地质灾害越发育的地区经济越落后,地质灾害风险工作越滞后,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极度不协调。同时,地质灾害的发育有一定的周期性、阶段性以及多发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更何况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尚不健全,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也不完善,我国地质灾害减灾任务十分艰巨。

2.展望。21世纪开始以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基于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和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认识的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子、多层次、多标度的动态和非线性系统,要重视该系统运作和发展规律。鉴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展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工作的未来,总结如下:一是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基础,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体系,统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标准,注重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耦合交叉的综合研究体系。二是进一步丰富现有的研究手段和先进技术。GIS 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也将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所利用,新手段和新技术可有效解决地质灾害系统中的动态开放性、非线性叠加等复杂问题。三是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引入承灾体的抗灾能力因子,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综合模型,力保评价模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四是进一步重视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过程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过程,但本质上又是一个地学问题。深入研究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和孕灾机制,有利于克服致灾体分析的不确定性。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过程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制胜法宝和强力武器,是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五是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国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任重而道远,深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规划、防治工程及其它经济社会的结合度。加快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力保及时传送各种地质灾害信息,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提供服务,实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的价值。

中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要走向真正意义的风险评价与管理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而滑坡易发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滑坡灾害管理的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领域仍应更多地关注易发性评价和危险性区划。为此,要重视对区域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分析,重视对灾害发生机理及其区域性规律的认识,重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借助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方法,从而为实现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喜琼,黄润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11(1):38-41.

[2]殷坤龙,张桂荣.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10(1):32-35.

[3]唐川,张军,周春花,等. 城市泥石流易损性评价[J].灾害学,2011,20(2):11-17.

猜你喜欢

风险评价方法
学习方法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黔西北某炼锌渣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研究
基于数学建模的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预警研究
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BOT项目前期风险评价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