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过奶治疗仔猪口蹄疫
2015-10-21郝小东
郝小东
摘 要: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獸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母猪感染口蹄疫后症状明显,仔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但仔猪死亡率高。治疗时对吃奶仔猪不能注射药物,只能通过过奶进行治疗。这样能有效降低吃奶仔猪死亡率。
关键词:哺乳母猪;仔猪;口蹄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4.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1-0034-02
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鼻吻部、蹄部、乳房发生水泡溃烂。当哺乳母猪发生口蹄疫时,由于母猪正在带仔,母猪身体相对虚弱,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尤为明显。仔猪由于吃乳,很容易感染口蹄疫病毒,仔猪发生口蹄疫时外部表现不明显,身体内部的心脏却损害很大。仔猪越是年幼,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给仔猪治疗时通过注射药物的办法往往引起仔猪的死亡。通过治疗母猪,仔猪通过吸吮乳汁吃到药物,可以有效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减小经济损失。
1 病原
口蹄疫病毒(Foot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有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反应。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传染病,人也可感染,属于人兽共患病。本病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在初夏时达到高峰。处于潜伏期和发病期的动物及其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呼出物都有感染性。直接间接接触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媒介物,如野生动物、鸟类、老鼠、猎狗、吸血蝙蝠、昆虫都可传播本病。本病可通过空气以气溶胶的形式长距离,跳跃式的传播。在风速大湿度高(55 %以上)气温低时传播迅速。本病毒对酸碱敏感,其最稳定的pH值是7.2~7.6。酸碱盐、氧化剂、卤族消毒剂都可有效杀灭本病毒。任何年龄的猪都易感,病毒在一个地区集中暴发流行时,毒力强,致死率高。呈散发状态时,毒力弱,致死率低。
2 症状
母猪表现发烧、寒颤、流口水,步态僵硬。口腔,鼻吻部、蹄趾间、乳房上乳头周围发生水泡,水泡透明、大小不一,严重者集中连片出现,尤其在母猪乳房处最为明显。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消失,表现虚弱。一两天后,水泡破溃,流出淡清透明液体,乳房部由于仔猪吃乳,皮肤大面积溃烂脱落、结痂。四蹄疼痛,爬行,尖叫,有时蹄甲脱落。仔猪表现为发烧寒颤,呆立一旁,步态僵硬,跛行,拉稀,挤作一团,心跳明显加快,节律不齐,身体发白,突然倒地死亡。
3 治疗
3.1 母猪
3.1.1 全身治疗
病毒灵注射液30 mL,头孢2 g,板蓝根注射液 30 mL,混合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 d~7 d。鱼腥草注射液30 mL,阿莫西林2 g,病毒灵30 mL,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5 d~7 d。口蹄疫外源性抗体(超免蛋白-V) 20 mL,肌肉注射,首次加倍。和抗菌抗病毒药物配合使用,可有效控制因病引起的心肌炎,有效控制死亡。饲料中适量拌入荆防败毒散和阿莫西林粉,连用10 d~15 d。
3.1.2局部治疗
碘甘油或1 %~2 %龙胆紫溶液涂擦患部,每天2次,一直到结痂基本脱落为止。用0.1 %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青黛3 g、雄黄6 g、冰片9 g、枯矾9 g、硼砂5 g研末撒布患处。
3.2 仔猪
吃奶仔猪要尽量不惊动,不抓,不赶,不注射任何药物。尤其在仔猪身体发白以后。如果注射治疗药物,多在注射药物2 h内死亡。一般加大母猪投药量,仔猪通过吸允母猪乳汁而吃到部分药物,可有效减少仔猪死亡率。断奶仔猪在饮水中和饲料中加入抗菌当病毒药物如板蓝根粉,吗啉呱粉,阿莫西林颗粒等治疗。
4 预防
4.1 免疫接种
口蹄疫灭活疫苗,母猪2 mL/头,断奶仔猪1 mL/头,每年2次。
4.2 严格消毒
用草木灰溶液消毒圈舍内外及周围环境,每周2次。也可用其他消毒剂如戊二醛溶液,强力消毒灵溶液等。
4.3 注意环境卫生
病死动物严格深埋,无害化处理。猪粪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消灭蚊子、苍蝇、老鼠等传播疫病的害虫。经常保持周围环境清洁,无浮尘。
4.4 严格处理口蹄疫发病猪
发病时严格扑杀病猪,处理病猪尸体。及时报告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统一指挥,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疫点和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检疫、消毒、预防注射等综合防治措施。
5 小结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迅速,难以控制。任何年龄猪都可感染,大猪及母猪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较重,但病死率低。母猪在乳房上的症状最为明显。仔猪发病后死亡率高,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方法。断奶仔猪可采用在饮水中和饲料中加药的治疗办法,对哺乳仔猪可采用通过治疗母猪,给母猪投药让仔猪通过吃奶得到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减少仔猪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2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