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卷一作文题的四个亮点
2015-10-21吉丕林
吉丕林
编者按:据有关方面的消息,2016年高考将有20多个省(区)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高考命题情况的变化必然带来考生备考方式的变化。所以,考生在研究本地区命题特色的同时,也应该看一看其他地区的高考试题。这样就能更好地备战来年高考。
本期选取全国卷的两道作文题和湖南卷的作文题进行评析,希望考生能在对比中找到作文备考的方向。
2015年高考硝烟散尽,尘埃落定。我们打扫战场,寻找“重磅炸弹”,发现引起“轩然大波”的竟然是全国新课标卷一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此题受到万众关注,引发网民热议,更有一些网友编写“段子”进行搞怪式的发泄。此外,还有所谓深度的理性的权威的剖析:这虽然是一件真实的新闻事件,但“儿子举报老子”的这种“大义灭亲”,似乎违反了传统的“亲亲相隐”的儒家道德,使考生陷入法律与亲情的两难境地,引发的价值冲突,难以取舍。并且举例,据说北京某名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他的授课中,曾就此让学生进行讨论,焦点是“正义与伦理的纠结”,结果班上只有一个学生举手支持“孩子选择报警”。
仔细思量,此题至少有四个亮点可以点赞。
第一,它给“新八股”作文模式一个警醒、一次冲击。
诚如一些网友所言,考生练习了十多年的议论文,什么三段论,什么论点、论据、论证,在此都白费了。这些年来,高考全国卷的作文形式虽然基本是“文体不限”,但考生作文还是以议论文为常见,所以高中三年大多以议论文训练为主要内容。每一次训练,很多老师印发范文,圈定提纲思路,甚至写“下水文章”引导,让考生亦步亦趋,依葫芦画瓢,逐步形成一套新的“八股”程式。多年前,有个这样的顺口溜对此作了戏谑的概括:下笔批评王宝森,接着学习孔繁森,之后联系身边两种人,最后自己表决心。
初学写文章,当然有一定的套路可循,正如习武,有些基本招式。但是,若把某种套路奉为圭臬,势必束缚思想,正如戴着镣铐,很难跳出优美的舞蹈。这种重套路轻内容的危害,是有史可鉴的。君不见,千余年科举,状元的八股文章无数,传世者不见一二,而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的不拘一格的散文流芳百世。
况且,纵然某一种程式完美,但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也会使阅卷者出现审美疲劳。
第二,它很“贴切”生活(注意:是“贴切”,不是“贴近”)。
一些网友调侃:“我家没有车。”“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判给了妈妈。”这些调侃,我们可以一哂而过,不必理会。但是,确实有一些作文题,或深奥古怪,或哗众取宠,远离现实生活,有点为难考生。
考生写作时如为无米之炊,只好无病呻吟,或者只有到故纸堆里去生拉硬拽几个人物。于是,屈原、李白、杜甫们,一直都很“忙”。如此,考场作文又怎能见到一点鲜活的亮色呢?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作文题中的乘车和开车打电话,是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考生也许当过坐在副驾驶位子上的“小陈”,也许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只是不曾有过这样的“勇气”而已。对驾驶汽车的爸爸(当然也有可能是妈妈或叔叔等人)边开车边打电话的行为,如果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者,面对此作文题,会有猛醒之感;如果是早就“敢怒不敢言”、憋屈已久者,面对此作文题,会一泻千里,洋洋洒洒。
第三,它符合“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古训,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序良俗。
白氏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關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人生,是高考作文应该的最好的选择。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只用30年,就赶上了世界百年的汽车物质文明。但是,我们驾驶者的素质文明,落后了人家一百年。一些有车一族的任性,恶俗陋习,造就了无数的马路杀手,制造了无数车轮下的冤魂。据网上调查,有三分之一的网民承认自己有过开车打电话、看微信的行为。因此,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做中国好司机”的公益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反复播放。
让考生写这样“贴切”生活的文章,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序良俗。“小陈”的举报,看似大义灭亲,有违“亲亲相隐”,实则是大义救亲。
并且,推而广之:我们的“富二代”,可以给爸爸写信,要为富而仁;我们的“官二代”,可以给爸爸写信,要为官而廉……因为,有道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理,孩子也可以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第四,它拯救了书信这支传统文化奇葩一把。
书信,曾经的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什么“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多少关于书信的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什么“薛涛笺”“黄伞格”,多少关于书信的令人恭谨讲究的规矩格式……
譬如:子女给父母的家信,顶格一句的称呼“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谆谆孝敬之情饱含其中;结尾的祝词“敬祝双亲寿比南山”,拳拳孝爱之心溢于言表;落款的“儿(女)顿首”, 款款孝道礼仪情意绵长。那种“家书抵万金”的幸福,叹如今,谁人能领会?
望昔犹记,捧读鲁迅的《两地书》、傅雷的《傅雷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古人的《与陈伯之书》《与朱元思书》《诫子书》等,无不令人如食甘饴,回味无穷。
遗憾的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短信、微信等“短平快”的通信方式兴起泛滥,传统的书信被冷落被遗弃被遗忘。快捷取代悠长的同时,浅薄取代了深厚,苍白取代了隽永,物欲取代了精神。这是文明的进步,也是文明的悲哀。
我们今天怀念它、拯救它,不仅仅是它的形式、格式,而是它深深蕴含的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文明底蕴。即使不能让它起死回生,也不能让它迅速消失得一干二净。
所以,“举报父亲”的作文题,看似寻常,实则不简单。它“能够对人、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有深刻的思考”,值得我们点赞。(责任编校?筑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