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风雨纸伞传情

2015-10-21江玲

金融理财 2015年9期
关键词:伞骨纸伞桐油

江玲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雨巷》

在戴望舒笔下,一把小小的油纸伞,写尽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

油纸伞是汉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遥想当年,鲁班妻子心痛丈夫在乡间劳作多遇雨淋,“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发明了“伞”。当初古人曾经尝试将桐油涂抹在伞面上,以达到更好的防水和耐热的效果,油纸伞由此得名。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油纸伞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好工具,更因为其造型优美,成为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闲来把玩品鉴的艺术品。傲雪的红梅、翩飞的蝴蝶、红楼和三国典故故事,虽然纸伞千年一面孔,但是心灵手巧的手艺人们却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趣,用画笔在伞面上勾勒出诗情画意。纸伞转动,桃花纸上图案变幻,仿佛混淆了时空。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油纸伞仍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记忆,烟柳画桥、断桥相会、长亭送别……都与那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有关。但它所承载的,就像那段过去时光,似乎沾上了点旧色,在朦胧的美梦中,也叫人柔肠百转。油纸伞华丽的造型背后其实是数代手工匠人祖祖辈辈心手相传的工艺和精益求精钻研的结果。

一把油纸伞市面价格不过二百多元,做纸伞的师傅们却要为此忙活上数月。

手工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前前后后要分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所有步骤中最见功力的是削伞骨,因为一把纸伞有短骨和长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开削好,还要再一根根钻洞,相当耗工。挑选原料也很讲究,竹子、伞纸、棉线都要精挑细选,涂料中的天然熟坝子油和柿子水更要依古法调配。

伞骨的制作很讲究,一开春师傅就得出门去寻觅优质的毛竹,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锯的时候可不能冒冒失失地一锯到底,要翻转着来锯,否则容易毛边。毛竹表皮粗糙,因此还得拿定制的刮刀做“刮青”,等竹筒刮得滑溜光净了,才能劈开做伞骨。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戴上老花镜,踩上吱呀作响的车床便开始在伞骨上锯槽,此时却是做伞的“一大难”,而一把伞的好坏也就全看这一道工序了。等这道工序完成,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会放心地把手里的活交给心细的女师傅们做打眼、穿伞和倒骨的工作,自己躲在一边吧嗒吧嗒抽几口。等女师傅们忙完,伞骨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伞骨做完以后,还要做伞面。余杭纸伞一般选用上好的桃花纸,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的黏贴在伞骨上。刚黏好的纸伞不能直接在太阳底下晒,而要在室内吊起来阴干。撑开的纸伞就像蘑菇似的,一朵一朵地开在家里。等伞干透了,就要上桐油漆,桐油和清油一层层均匀地刷上去,纸伞就再不怕风吹日晒了,雨点落在伞面上就会爆掉,而伞面却能保持最初的柔软,坚牢不裂。

制作工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一个手法娴熟的匠人,一天也只能做一把伞。制作精良的油纸伞一般以云华、古永等地出产的毛竹和当地的木料为伞柄、伞骨,伞面用界头买来的构皮纸蒙上,涂上坝子油或桐油制成。

最初的油纸伞只讲究实用并不讲求美观,自从有了布伞之后,制作油纸伞的手工艺人开始琢磨加上作画环节来增加油纸伞的观赏性。匠人们往往喜欢点缀梅花、杜鹃等花卉,或是添几笔很写意的山水,每把伞自由发挥,少有雷同处。除了制作小巧的油纸伞,老郑有时候还会制作直径3米的巨伞,露天商铺喜欢买这类大伞,不仅可以挡风遮雨,也可以招揽客人,因此有“照铺伞”之称。

另外,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油纸伞除了遮雨,也因为繁体字“傘”的字形内有四个人字而被赋予“多子多孙”的含义。因此,在中国的传统习俗里,旧时女子结婚嫁妆中必有两把油纸伞,寓意“早生贵子”。在结婚典礼中,新娘下轿时避邪所用的器物,也少不了油纸伞。此外,油纸伞的“油”谐音“有”,所以当地人在女儿出嫁后一个月内,娘家还会带油纸伞、竹凳、鸡笼到女婿家拜访,祝福小两口有子有孙。

一把油纸伞,集合了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能不断传承,娓娓道来的似乎还有千年一瞬的惆怅。endprint

猜你喜欢

伞骨纸伞桐油
“守”艺人刘伟学:一把纸伞也能成“潮牌”
谁都要看到的一幅画
小红伞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桐油脱色精制工艺的研究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
郭彦星的诗
太阳伞选购有技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述评
陕南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质联用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