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2015-10-21李晓航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量

李晓航等

摘要: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大,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增加,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无明显变化;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10月10日、10月18日播种的均以播量180 kg/hm2的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总之,该品种在试验点相似地区的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最佳播量为180 kg/hm2。

关键词:新麦23;播期播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0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037-03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on Growth Period,

Plant Height and Yield Characters of Xinmai 23

Li Xiaohang, Sheng Kun, Yang Lijuan

(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xiang 453003, China)

Abstract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seeding rate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the growth period, plant height,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Xinmai 2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delay of sowing date in a certain range, the yield and spike number per hectare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plant height declined, and th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had decreasing trend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 1 000-grain weight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 the spike number per hectare and plant height increased, while th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showed decreasing trend; the 1 000-grain weight had no obvious change. When sowing on October 10 or 18, the highest yield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the treatment with the seeding rate as 180 kg/hm2. When sowing on October 25, the effect of seeding rate on yield was little. In a word,the optimal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were October 18 and 180 kg/hm2 respectively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Key wordsXinmai 23;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Yield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如果仍按以往的适期播种,一旦遭受冬季或早春的寒流突袭势必会对因冬前积温高而生长过旺的麦苗造成冻害,最终引起小麦减产。在小麦诸多栽培措施中,根据当地的光、热、水资源特点选择合适的播期,有利于形成壮苗;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适宜的播量。以往针对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株高、生长发育、分蘖成穗规律等已有很多研究,然而由于各地区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客观条件的相异,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新麦23是新乡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研究当前气候条件下该品种的适宜播期、播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找出最佳播期播量、实现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与试材

试验于2013-2014年度在新乡市获嘉县城关镇前李村进行。试验田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浇排方便。供试品种为新麦23,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副区为播量。播期和播量均为3个水平,其中播期分别为10月10日(A1)、10月18日(A2)、10月25日(A3),播量分别为135 kg/hm2(B1)、180 kg/hm2(B2)、225 kg/hm2(B3),共9个处理:处理1(A1×B1)、处理2(A1×B2)、处理3(A1×B3)、处理4(A2×B1)、处理5(A2×B2)、处理6(A2×B3)、处理7(A3×B1 )、处理8(A3×B2)、处理9(A3×B3)。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 m2,重复3次。每小区8行,行距25 cm。

1.3田间管理

10月8日整地(旋耕、压实),整地前每公顷撒施40%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 g+40%辛硫磷10 mL+水400 g,充分拌匀后,拌麦种5 kg,拌后堆闷4 h,晾干后备播。开沟浇水造墒,水下渗后顺沟撒籽,播后覆土,确保一播全苗。次年3月21日追施拔节肥尿素150 kg/hm2,并浇水。3月13日,每公顷用20%氯氟吡氧乙酸450 mL+10%苯磺隆270 g+水225 kg,喷洒除草。4月19日,每公顷用50%多菌灵1 500 g+20%三唑酮750 g+10%吡虫啉300 g,对水750 kg喷雾,预防小麦赤霉病、锈病和蚜虫。endprint

1.4调查与测定项目

1.4.1主要性状及生育时期于分蘖初期在每个小区用对角线法定点,按1 m双行的面积计算基本苗数。准时调查确定生育期。

1.4.2产量构成参数成熟前在小区中计数各样点上的穗数,折算出公顷穗数。成熟期从1 m双行内取样10株考察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每小区全部收获计产。

1.5数据处理

采用裂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 生育时期的影响

由表1看出,由于播期推后,日均温度不断下降,从播种至出苗的天数随之增加,出苗持续时间为10~25天,各个生育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延后,拔节期延迟11~17天,拔节后不同处理间生育期差距有所缩小,扬花期相差3~4天,成熟期仅相差1~6天。总体上看,推迟播期使全生育期缩短,但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播量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不明显,这与何盛莲等的试验结论一致。同一播期下,不同播量之间的生育时期没有变化。

2.2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株高的影响

由表2看出,新麦23同一播期处理下,播量越大,植株越高;同一播量下,播期越早,植株越高。原因可能为:播期推迟,气温偏低,幼苗生长迟缓,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且晚;即使增加播种量,由于密度加大,影响小麦群体内的光照强

度、CO2浓度、土壤温度,而这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又会影响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和微生物的活动,这些都会直接作用到小麦个体的生长发育上,间接影响群体质量。

2.3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看出,随播期推迟,新麦23的单位面积穗数呈减少趋势,以处理1~处理3(播期10月10日)较多,处理7~处理9(播期10月25日)减少明显,处理3比处理9高19.9%。穗粒数以处理l最多达33.4粒,随播期推迟穗粒数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大,同一播期不同播量之间也无明显变化。多数研究认为千粒重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变异性通常较小,用来反映籽粒充实度,在高水肥条件下一般表现比较稳定。本试验结果表明,千粒重随播期推迟有增加趋势,以10月25日播期的最高,播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则较小。随播期推迟,籽粒产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不同播量的影响则表现为前两个播期以播量180 kg/hm2的较高,处理7~处理9间的产量差异较小。总体来看,以处理5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次之,处理8产量最低,表明新麦23的最佳播期播量为10月18日、180 kg/hm2左右。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与于凯等的研究一致,即晚播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降低产量;新麦23在播期A1、播期A2之间产量差异不大,但与播期A3之间产量差异较大。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但变幅不大;而千粒重则随播期推迟不断增加,播期间差异较大,但播量间差异不明显,这点与先前研究结果不同。晚播需加大播量,进而补偿群体个数,但这种补偿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适宜播期配合适宜密度对小麦最终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以试验地前李村为代表的豫北地区,10月10日至10月18日是新麦23的适宜播期;在此播期内,其相配套的适宜播种量为180 kg/hm2。最高籽粒产量出现在播期播量为10月18日、180 kg/hm2处理上,说明此处理为最佳播期播量。本研究主要侧重播期播量对生育期、株高、产量性状的影响,而与之相配套实现高产的其它栽培措施及其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艳,王式功,马玉霞,等.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小麦的影响研究综述[J]. 麦类作物学报,2006,19(2):12-14.

[2]李本良,王夫玉. 播期播量对小麦个体与群体影响的研究[J]. 作物研究,1994,8(4):22-26.

[3]李素真,周爱莲,王霖,等. 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5):12-15.

[4]李如意,李巧云,尹钧,等. 不同水分处理对半冬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6):9-12.

[5]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研究推广协作组. 小麦生态与生产技术[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0-164.

[6]赵振东,刘建军,董进英. 山东省冬小麦品种品质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1994(5):3-5.

[7]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等. 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9):22-24,48.

[8]吕孟雨. 冀中南麦区冬小麦高产品种性状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2):107-109.

[9]孟丽梅,张珂,杨子光,等. 播期播量对冬小麦品种‘洛麦22产量形成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8):107-110.

[10]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等.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49-950.

[11]陈素英,张喜英,毛任钊,等.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4):681-685.

[12]马小凤,栾春荣,周振元,等.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4-85.

[13]于凯,王廷利,曲日涛,等. 冬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播期播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53-57.

[14]于经川,姜鸿明,刘兆晔,等. 冬小麦品种选育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86-190.

[15]田纪春,王延训. 高白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3号及其栽培技术[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45.

[16]王夏,胡新,孙忠富,等.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170-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量
6.58亿吨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2017年12月汽车销量环比和同比均呈小幅增长产量有所下降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