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
2015-10-21班元元信晓阳
班元元 信晓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逐步增加,各种心理问题也有所凸显,需要在早期发现并治疗,但大多数家长难以接受,延误病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管理,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以期提高学生家长的配合度,更好的處理学生心理问题,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校园稳定。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生家长沟通技巧
一、案例简介
学生W,独生女,20岁,现为大三学生。家住县城,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护士。
学生W刚上大二时,W的父亲电话告诉我:孩子最近和他打电话时有时候就不说话了,感觉语言上和以前不一样,并且有退学念头,要求我关注她。该生平时表现还可以,按时上课,生活作息也正常。我当天便与该生及其舍友分别谈心,该生情况:回答问题时思维有点混乱,经常思维中断,话说到一半就不说了;听到房间外边走廊里有人说话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依赖别人;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自卑;自我矛盾、否定自己;经常坐着发呆,无目的性。
在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后我带W到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断,她的心理状况检查主要为:意识清楚、接触差、多问少语、交流被动、引出牵连观念、妄想、情感适切、意志减退,能觉察自己的部分心理问题。初步诊断结果:适应障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处理意见:加强关注和心理辅导,建议家长陪读和定期咨询。
于是我与学生W的父母联系。W的父亲来到学校后,告诉我:她女儿很听话,年纪小,有些不成熟。他认为医生诊断的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比较幼稚,一直认为孩子比较小(其实只比同年级的一般同学小一岁),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并且觉得老师不需要过分关注,最好不要主动找孩子谈话,以免让孩子更敏感。他认为不需要陪读,最多经常来看看,更觉得咨询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通过与学生W的父亲谈话,我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比较和睦,在家庭中,父亲扮演指导女儿的角色,母亲则是照顾生活。我告诉W的父亲要在学校陪读,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帮助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来自家庭的帮助和支持,这样孩子才能逐步提高适应能力。但其父亲在学校待了十几天就回家了,并表示寒假期间会和孩子好好沟通。我们只好对该生保持关注并经常与家长沟通,同时通过班会等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W勇敢的表现自己或者帮助别人,之后该生情况有所改观,能够主动参加活动。
大三上学期“十一”之后,该生情况突然加重,集中反映出来。据其舍友反映学生 W在宿舍与舍友吵架,情绪激动。说不想听到舍友的声音,在床上捂着耳朵。据同学反映,W上实验课时,突然趴在桌子上大声唱歌并伴随呼吸急促现象,激动时还坐在地上。舍友反映吵架后某晚W在床上突然大哭,并喊到:“我呼吸不上来了,我心脏疼。”并伴随身体颤抖,班上的女生赶快安抚她,之后她说自己没事了就睡觉了。其母亲得知情况后当晚赶到学校。
W的母亲觉得孩子比较敏感,猜疑心比较重,孩子最近的表现可能是有点极端,之前总是小心翼翼,现在又开始放纵自己,想干嘛就干嘛,不受场所的约束。她也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要有所收敛。并且说孩子已经答应控制情绪。她觉得这些应该都没问题,不需要看心理医生。
但是,根据学生W最近的表现,我知道她的行为已经明显超出正常人的表现,心理问题有严重的倾向,需要家长带其去医院诊断。于是,我与其母亲交谈,告诉她以下几方面:1、人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高于学习成绩、毕业证书等;2、人要有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体魄,将来到社会上才能立足,不能一直靠大家的照顾。3、人的身体会生病,心理也会生病,为什么身体生病了知道马上看,但是心理生病了就羞于看医生呢?4、心理出现了问题要及时治疗和干预,不然也会像生理上的疾病一样,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越来越严重。5、列举了一些实例,谈到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不够重视最后产生自残或自杀的后果。经过一番谈话,学生W的母亲表示愿意请假带孩子去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诊断。经诊断,该生存在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障碍,目前正在家休息服药,其家长表示病情好转后来校陪读。
二、案例分析与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很关心自己孩子的,但是他们不愿意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容易把心理问题和精神病画上等号,觉得带孩子看病会影响孩子的前途,所以宁肯相信过段时间能好,或者觉得单纯谈心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能正视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这些也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对心理问题的概念和成因不够了解。所以,在跟家长沟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大多数家长对心理问题不了解,在交流时就要多用通俗语言,多打比方、举例子。要使他们明白心理也会像身体一样生病,心理问题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2、让家长们了解:(1)孩子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高于学习成绩、毕业证等,有了健康的身心,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才能立足,正常和快乐的生活,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的好呢?(2)人的身体会生病,心理也会生病,为什么身体生病了知道马上看,但是心理生病了就羞于看医生呢?(3)心理出现了问题要及时治疗,不然也会像身体上的疾病一样,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难以治愈,如果在早期治疗,基本都可以完全康复。
3、列举一些实例,谈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不够重视或者讳疾忌医,最后产生自残或自杀的不良后果。
4、在实际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愿意听谁的话。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因为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家庭都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关系差、管教过严、从小是留守儿童等等。摸清了家庭情况,才能更有效的处理问题。
5、在与家长交流中要注意语言和语气,多以家长的角度去讨论问题,表明我们是要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尽快康复,拥有更好的大学生活,而不是急于单纯的让家长带孩子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