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现状下的大学生实习的几点思考
2015-10-21姚晓琳赵萌张炜奇
姚晓琳 赵萌 张炜奇
摘要: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实习是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目前大学生实习所存在的困难问题出发,对改善实习环境,帮助大学生在实习中得到实惠,提升就业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就业难
实习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也是自身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各大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将实习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就业人数的持续增加,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了毕业人数的持续增加外,大学生的知识技能,高校的培养方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大多数就业岗位看重大学生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这正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欠缺和有待提升的,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除了加强在校学习和校外个人培训之外,实习是解决这方面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目前大学生实习所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多数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这个问题主要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及学校三方面。对于企事业单位,他们对收取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首先是因为实习生的到来会影响公司内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增加额外的负担。企业是以利益为主要目的,实习生能力有限,培训成本较高,但回报率不得而知,因此多数企业干脆把实习生拒之门外。其次他们担心实习生会泄露商业机密,故而不轻易接受实习生。对于学生自身,许多学生会一窝蜂的向名企进军,却忽略了身边许多能够给他们提供好的实习岗位的小事业单位,最终导致资源浪费。还有就是一些大学生素质低。在事业单位实习时,出现不良的行为表现,例如,诚信问题,由于大学生实习是零报酬,或者只有补贴就算有工资也是很低,因此一些大学生就无故迟到、早退,使得所在的事业单位管理紊乱,给事业单位留下糟糕的印象,导致以后这些事业单位不再启用实习生。最后,高校对大学生的实习工作重视不够。我国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实习环节重视不够,导致不能满足市场企业的需求。许多高校對学生的实习方面投入不足,不能给学生良好的实习环境,实习培训的师资配备也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实习能力有限,不能过胜任实习单位所提供的实习岗位,加上实习单位不愿过多投入对实习生的培训,故由于能力不足,实习生再次被拒之门外。
2.实习的制度和法制不够健全,这直接导致实习生的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虽说国家和校方很注重大学生的实习工作,但有关学生实习的相关制度却迟迟没有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实习期非常短,其次是因为实习生基本上都是在校大学生。故无论是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还是学生与用人单位间,都缺少明确有效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规定。这就使得一些大学生本来实习时间就短,还有学生提前结束实习期,有些甚至是因为遇难而退,因为工作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任务,就选择放弃,结束实习,而这种还没到结束期就提前自行结束的行为有时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企业不愿将实质的任务交由实习生去做。另一方面,有许多在校实习的大学生权益受到了侵犯,本来学生实习期间,也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单位应有比较健全的接收实习的规章制度。但由于是短期实习工作,而用工单位又处于强势,单位无意签协议的话,学生很难与用人单位签协议。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协议,故而劳动法不能适用于这些特殊的工作群体,因此会经常出现学生实习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却很难获得有效的救济补偿。
3.廉价劳动力,实习效果不佳,收获不大。很多大学生即使进入公司实习,也不会接触到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只是被安排做一些打杂,助理,或者是推销产品的岗位。还有进入企业,那些安排来指导及培训学生的工作人员,由于实习生的知识、工作能力及突出的能力表现在企业当中对他们存在竞争问题,因此企业对学生的指导也是局限的,这些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实习不尽如人意。学生没有收获,实习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二、怎样可以让大学生在实习中得到实惠,提升就业能力
1. 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构建我国的大学生实习制度
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实习问题关系到教育、人事劳动、工商行政管理、国有企业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相关部门应当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按照自身的职能和所管理的行业特色,共同积极探索和建立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新制度,引导企业把接纳大学生实习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常规行为,鼓励企业将接受大学生实习作为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以及制定对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有关单位企业给予行政,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的相关政策,为解决大学生实习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和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推动事业单位创造机会,建立接纳大学生到其单位实习的工作制度。
2. 高校与就业单位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生就业信息的缺乏和就业技能的不足,以及企事业单位对高校实习生的岗位职能的要求,突显了建立实习基地的必要性。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作机制,各方协调,建立稳定的、能满足专业培训要求的实习就业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基地特派实训师资,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事业岗位,深化责任理念,提升就业水平。拓展实习渠道,建立能满足大多数大学生实习能力培训的实习基地,提高大学生实习的针对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专业上岗知识技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大企业和学校对实习基地的投入,完善相关制度,为实习基地创造有利的保障体系。
3. 加强学生实习教育体系以及学生的自我意识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将就业指导,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和素质化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中。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实习以及就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同时大学生自身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寻找或者创造能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调整心态,通过实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林.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有效途径——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2, 59-60.
[2]潘喆. 大学生实习问题与对策研究[J]. 企业导报, 2010, 6, 199-200.
[3]赵娜 梁彩红. 对大学生实习制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 教育研究, 2009, 11, 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