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多媒体,趣味读经典

2015-10-21赵菊红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1期
关键词:庐山瀑布国学

赵菊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的古典文学是智慧的先人为今人留下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彪炳千秋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璀璨夺目。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国学经典的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国学经典教学。

但由于年代久远而造成的语言差异,导致有些学生认为其深奥难懂,枯燥无味,难以进入正常的阅读理解状态,对它不感兴趣,甚至心存畏惧,所以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般流于形式的读读作罢。那怎样使孩子们真正浸润到语言文字中去诵读、理解、感悟呢?个人认为,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集声、图、文、像于一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利用其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紧紧跟随变化中的设备功能及富于色彩的影音材料,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来学习国学经典诗文。

一、巧借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源泉是什么?”苏霍姆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而持久的兴趣。”古诗词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词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比如教学《望庐山瀑布》这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借多媒体,帮助体会意境

1.画面展示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西湖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描写,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学生诵读有声有色,但如何方能入境入情?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画面色彩淡雅渲染,虚实相衬,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2.音乐渲染美。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离别情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阳关三叠》,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直到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的情景。

3.配音穿插美。课堂上教师穿插动情的配音解说,必定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如在教学《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两首诗前,在轻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动情地说:“西湖的美,美在一日四时,一年四季。在晨曦里,艳阳下,落日中,夜幕里,她皆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她各具美态;她的美,在晴中见潋滟,在雨中显空蒙;她婀娜多姿,妩媚迷人;她流光溢彩,亮丽照人;她朴素淡雅,清丽动人;她温文尔雅,俏丽醉人;她羞花闭月,倾国倾城……这,正如苏轼所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段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美丽的西湖畔,激起了学生对西湖,乃至今天要学的古诗无限的向往之情。

4.吟诵抒发美。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欢了。而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刻了。

三、巧借多媒体,渲染朗读气氛

学生入情入境,感受了古诗的美后,要通过朗读再现语言美。有感情的诵读不仅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还能帮助积累语言,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在诵读阶段,适当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帮助他们背诵记忆。

《小池》这首诗描绘的景物较多,不易背诵。我让学生看着录像中由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組成的画面背诵。电教媒体创设的幽雅情景,使学生诵读时声音格外柔和、舒缓。画面上的景物,又帮助学生很快地记住了诗句。

巧借多媒体,结合语言思维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拓展古诗文阅读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体味其意境,增加阅读国学经典的趣味,成为国学经典诗文的诵读与教学的翅膀与动力。

猜你喜欢

庐山瀑布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做一次庐山客
瀑布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