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和积淀
2015-10-21邹淑香
邹淑香
文学素养是当今社会必要的素质之一,较为良好的文学素养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许多的积极作用。而当今在处于文学底蕴养成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他们的文学素养却未能尽如人意。
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语文教育的侧重点在于考试,主要目的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拿到好成绩,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逐渐弱化、淡化以至于趋向缺失。当前中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堪忧,大概可以分为如下这几个方面:1.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2.漠视文学经典,阅读功利性较强,文学欣赏水平有待提高;3.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不浓;4.阅读的实际总量不容乐观,而且在内容的选择上有较强的“偏食性”;5.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用于阅读的时间太少;6.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相关调查,初中生这样文学积淀交差的现象在全国范围都很严重,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那么后果将非常严重,甚至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失传的危险。那么对于这样的现象该如何解决呢?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所谓文学素养,实际上指的是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说到底,文学素养与人的其他素养一样,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培养起来。大概归结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范圍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文学素质提升的关键在于社会实践。若想提高文学素养,扩大阅读量是十分必要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据调查,由于受互联网兴起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会在网络上打发时间,而非是读书。当今初中生的阅读量可以说是十分贫瘠,基本除了教科书上的课文,他们很少会主动去读一些课外书籍。文化素养的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书中同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刻画出的像孔乙己、祥子等经典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作者通过特殊的文学方式呈现的独特的思考。另一方面,在作品之中也体现了知识与思想的双重内容,这既是文学修养的锻炼,也是知识的接受与学习的过程,还是综合文化传承的过程,对于提升文学素养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高文学素养,还同时提高了历史人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二、提升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动的阅读永远比不上主动阅读的高效率。所谓兴趣即可以理解为好奇心,学生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的乐趣。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挑出节课专门作为阅读课,让同学们每个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课堂上交换阅读,或者是老师讲述世界名著的竞选片段,在关键部分故意“卖关子”,留下悬念,学生们由于好奇,课下一定会寻找相关书籍阅读,从而促使学生们主动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三、注意总结和归纳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忘了之前所读书的内容,只记得一个大概事情发展线索,而其中所运用的词汇、手法、典故等等都忘得一干二净。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注意做读书笔记,归纳出读书之后的感想,书中精彩的地方精彩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去表现等等,只有定期的归纳和总结,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和记忆阅读中的精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书中的优秀之处记在自己的心里,才能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
老师在课堂上就要经常强调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定期布置作业,督促学生们确实做了笔记,还要不定期的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其他同学分享,做到资源共享最大化。
四、有选择性的阅读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们所能触及到的书籍种类多种多样,既有世界名著,又包括一些言情小说类的“快餐文学”,甚至还有一些包含色情、恐怖、暴力、凶杀元素的读物。对于初中生来说,有选择性的去阅读书籍对于积淀文学素养十分重要,阅读一些不良读物,不但不会积累文学素养,而且还会对他们已经积累的文化底蕴造成扭曲,甚至还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老师和家长指导和监督他们要有选择性的去阅读,阅读适合他们这一年龄段的书籍,这样才能避免他们被一些不良书籍所影响。
初中时代是文学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么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综上四个方面,是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平时的教育工作经验,所总结出来的有关于提升初中生文化底蕴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为各位同行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各位同行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我们一同为语文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