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地生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创新研究
2015-10-21何样
何样
【摘 要】
《纲要》明确指出了教学教育的价值取向:“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 物质环境 心理环境
根据《纲要》精神,我们尝试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究,探求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容、实施和方法,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真实情景中。
一、从根据教材组织幼儿学习到创设情景化的学习活动
数学生活化课题应先从验证教材,提供生活化的材料开始。生活化的材料在单一操作学习活动中是“道具”,在真实情景中更能发挥其多种作用,成为支持幼儿游戏和学习的“玩具”和“工具”,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生活化的情景为幼儿感受数量关系搭建形象思维的平台。
如,在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知识时,教师可创设“娃娃家”炒小菜的情景,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碗勺,让幼儿通过游戏为爸爸妈妈、小朋友分碗勺、分菜等,知道大人用“大碗大勺”且菜量多,小孩用“小碗小勺”且菜量少,进行一一对应训练,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玩得开心,又自然而然地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二、从教师预设的情景化活动到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活动
数学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如在区域活动“包糖果”中,我们发现个别孩子包完糖果,先点数包了几个,又把不同的颜色的糖果分开,再把糖果排图形。包糖果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能否成为其他孩子的关注点?因此我们提出了开个“糖果加工厂”,孩子们包了许多糖果后自发开始卖糖果,教师抓住时机又提出问题:“平时爸爸妈妈在哪儿买糖果?”引出了新活动——参观佳源超市,孩子们知道超市除了卖糖果,还卖许多东西,因此再引发了超市游戏。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开超市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分类摆在货架上,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定价格、编条形码、装袋、付钱等问题。整个游戏是在幼儿自主选择、共同解决问题中逐渐展开的。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增进幼儿数学感和数学意识的形成,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
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教育机会
1.为幼儿编上学号。当幼儿都认识了自己的学号后,对数字变产生了兴趣而且轻松的认识了数字。
2.幼儿午睡脱衣服时,总是边说话边脱衣服,那如何让幼儿能快速脱衣服呢?我想了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小朋友脱衣服比赛,第一名就拍老师肩膀一下,第二名拍老师两下,并说:“我是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依次进行。小朋友兴趣可高了。第二天,可以摸老师的头发,也可以让幼儿自选摸脸、捶背、拍老师手等等幼儿喜欢的动作。这样使幼儿在玩中练习了点数、序数并增加了师生之情。
3.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请小朋友帮老师分发学习用品。例如:分手工纸或画纸,老师便请每组一个幼儿先数一数自己组的人再按自己组的人数数出相应的纸张并分发给每个幼儿。
四、数学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很好途径,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活动材料可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1.与主题结合的数学区域活动。我们在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数学区域活动与主题中的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相整合的主张,即结合主题活动来设计我们的数学区域活动。如主题活动 “六个好寶贝”,其中有一个集体活动是“1个和2个”,目标是通过寻找身上的宝贝来辨别1个和2个的数量对应关系。在上完集体活动后,我觉得有很多孩子对这个对应的数量关系没有很好的掌握,老师也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我又设计了一些便于孩子操作和游戏的材料:一些五官的卡片以及点子卡片,指导孩子进行很好的互动合作游戏。又如在“颜色碰碰乐”主题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供孩子进行颜色方面的感知:插花、钓鱼等。通过这样的一些区域活动,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为老师提供了个别指导的机会,也让每个孩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从儿童数学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在材料投放上体现梯度和层级。以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如在进行“插花”的操作活动时,我在孩子操作时针对孩子的特点有目的地指导,如对已经认识颜色的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就重点指导他们的分类能力,可以把各种颜色的材料都混在一起,让他们操作分类活动;对能力弱的孩子,就不能把各种颜色的花混合放,而是把花分出来,让他们通过颜色的对应来进行插花,并且重复地说出颜色的名称,如插一朵花就说“我插一朵红颜色的花”。巩固颜色的认知。又如在“钓鱼”的游戏中,有的孩子动作发展以及坚持性都比较差,那我们就提供一种颜色的鱼供他们专门练习钓鱼,重点促进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坚持性;而以下能力强的孩子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钓鱼,而是对鱼的数量、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我们就会提供各种颜色的鱼,让他们钓到鱼后还要给鱼按照颜色来分家,或者进一步增加难度,提供有点子的篮子,让孩子们按照相应的点子来钓相应数量的鱼。这些都是不同层次材料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它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了各自的发展的平台。
生活中有很多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去思考创造。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地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D】.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4)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