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教育一体化下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15-10-21李红梅

文教资料 2015年17期

摘 要: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農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短城乡差距的主要方面。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关乎每个农村家庭,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环境的改善等都是当今农村基础教育需要改善和促进的方面,需要在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改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农村基础教育 提升质量策略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农村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这无疑给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政策支持。农村的发展除了政治和经济领域外,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每个农村家庭关注的重要领域。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与农村基础教育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共同发展、协同发展、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福射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均衡的共同体发展局面。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农村基础教育要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和财政投入上的支持,甚至需要给予农村薄弱地区适当地倾斜。总体上来说,也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1]。

农村教育由于长期受到中国国情发展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城市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其要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体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2]。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都是为了使农村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上与城市教育基本均衡,尽量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农村基础教育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改善现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总体上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部分地区的农村教育质量堪忧,教育整体资源匮乏,与城市基础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师资队伍质量总体偏低,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受中国国情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多半由高中或者中师毕业生来担任,其整体学历偏低,发展潜力不足,与城市教师存在较大差距。且仍有部分老师属于民办教师,没有转正,他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和知识储备水平远远少于正规的师范生,同时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大部分农村学校因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因素,留不住教师,稍微有点教学经验的教师都通过考试等形式到条件稍好的学校担任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很少甚至基本没有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和教育观念落后,同时农村教师缺少培训学习的机会,科研能力低,自我素质的提升缓慢,这些都成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阻碍因素。

(二)教学环境差,缺少政府和社会的有力支持。

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环境相对较差,教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个别学校的校舍都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深感缺少安心教学的基本保障和动力,从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上,无法安心教学。同时政府和社会没有给予农村学校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的添置和教学环境的改善不够,农村教师的工作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些都直接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

(三)教育资源缺乏,留守学生问题突出。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伴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其子女的教学问题成为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某些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照顾,这些学生在家庭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之间的代沟和亲情教育的匮乏下,出现学习困难、性格缺陷等问题,导致行为出现异常,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成为当今农村基础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时,在面对学生的慢慢流失中,农村教师的流失成为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川东某地曾组织专人对其辖区内的10余所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后发展,目前该地农村中小学存在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学生数量急剧减少等问题,流失教师的主要去向是县级城区学校(占流失总数的70%),其次是民办学校(占20%)和市级学校(10%)。同时,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约有30%的人表现出调动的意向[3]。

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的素质较城市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因为政府和社会的忽视,导致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设备缺乏,教学环境较差,不少教师无心教学,从而从整体上降低整个农村的基础教育质量。

三、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实施策略

在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契机下,为更好地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从整体上提升农村教育领域发展水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发展契机,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环境。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提高认识,明确教育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中备受关注的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就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契机,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校舍维修或扩建提上日程,这些举措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设施,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敞的教室和活动场所,为教师们教学提供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办公设施,提升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好相关的制度保障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身处农村基层的教师最关心的就是生存问题和自身将来的发展问题,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来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教学。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在特定的领域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给予他们继续教育培训、教学科研、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的照顾,让农村教师能安心教学,扎根农村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缩短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

(三)整体提升农村教師综合素质,改善师资现状。

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难点,留不住教师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某些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师范生毕业后都愿意进入城市学校,总体福利待遇高,未来发展前景也较好,即使有部门愿意去农村支教的教师,也会在活动期结束后回到城市学校任教。在这样的趋势下,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改善这种局面,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部将对连片特困地区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制度上为农村教育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合理调整城乡的教育资源,对改善现有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现状,促进整个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

(四)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减少农村教育潜在隐患。

因农村特有的发展现状,某些农村家庭中,父母均外出打工,留下子女由驻守农村的老人照顾。老年人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仅能给这些留守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对于其身心的成长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从而导致留守学生出现较多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农村教育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和关爱体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农村留守学生的服务机构,如开设“留守学生之家”等,加大社会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关心呵护,从心理上感受到爱与关怀,从而减少其行为问题的发生,减少农村教育中潜在的隐患。

(五)完善农村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框架。

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相对单一,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这样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一边倒,只侧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农村教育中,家长和社会评价教师的仅仅只看重学生的学习,将农村教师特有的需兼顾教学和生产生活,甚至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这个重要方面忽略掉,导致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慢,学生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城乡差距大。在素质教育实施的大环境下,除了基本的教育条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外,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调整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框架显得额外重要,对促进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整个农村的发展影响深远。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教育一体化是重要的环节,与每个农村家庭息息相关,对促进农村学生的成长和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都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针对现有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采用具有实践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措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于月萍,徐文娜.论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2011(5):1-6.

[2]程志强,潘晨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89-293.

[3]李红梅.川东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3):137.

[4]李红梅.城乡教育一体化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11.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川东革命老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SLQ2014C-15)、统筹城乡发展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TCCXJY-2014-C1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