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入园幼儿常见的情绪障碍及对策

2015-10-21何娜

甘肃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表现调整情绪

何娜

【关键词】 新入园幼儿;情绪;表现;调整;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050—01

良好的情绪通常指的是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形成幼儿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而刚入园三岁左右的小宝宝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常因为种种原因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那么,如何调整新入园幼儿的情绪成为了我经常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在平时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一、小班幼儿常见的情绪障碍

1. 儿童恐惧症。主要是指刚入园的幼儿在发育阶段的特定恐惧情绪,表现有:与包括同龄人在内的同龄人刚见面交往时,存在一定的焦虑,有的幼儿出现哭闹,有社交回避行为;有的幼儿对新环境感到不了解和无知、痛苦、不适;对刚交往的生面孔过分关注或表现尴尬,而与此不同的是幼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则表现为宽慰、社交关系良好。

2. 幼儿分离焦虑。主要是指随着幼儿的生长而不断建立起对亲人的依恋,在进入幼儿园后与自己的亲人分离而表现出伤心、痛苦。有的幼儿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导致不想上幼儿园或干脆拒绝来园,还有的幼儿没有父母陪伴就不参与游戏,常托幼儿则拒绝上床就寝,好不容易安慰入睡,则又反复做噩梦,惊醒后往往哭闹不休,等等。

3. 陌生人焦虑。主要是指随着幼儿逐渐长大,幼儿能分清生人、熟人及母子依恋,幼儿在周岁前后能很好地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及熟人、陌生人区别开来。而大部分幼儿到3岁时,陌生人焦虑已逐渐减弱,但仍有部分幼儿因遗传基因与社会交往(成长时的环境)关系,陌生人的出现仍然会引起幼儿的恐惧焦虑。

二、对策

1. 建立幼儿入园成长档案,详细了解每个入园幼儿的情绪与情感表现、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有的要与家长详细交谈记载,有的则需通过幼儿游戏、认知表现以及语言表达来分析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做到有记载、有对策、有处理,按照幼儿生长规律进行不懈的努力,为稳定幼儿情绪奠定基础。

2. 利用各种有效的交往形式,培养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教师可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如收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创设亲亲一家的墙面来满足幼儿对家长的依恋情绪等。游戏是幼儿最容易产生兴趣的活动之一,教师可带孩子们参观中班幼儿游戏活动,也是稳定幼儿情绪的良好手段,在参与活动中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建立友谊,不但可以使幼儿对幼儿园感到不再陌生,同时还能引导幼儿懂得主动关心、爱护别人,尊敬、尊重父母、老师(长者)。

3. 针对儿童恐惧症及焦虑,要和家长配合对有此类情绪的幼儿引导进行自我调节。当幼儿此类情绪强烈爆发、哭闹不停时,我会给他们放一些活泼有趣的音乐,或者引导他们做游戏、讲故事等,对情绪进行转移调节,并引导幼儿对幼儿园设施进行熟悉、玩耍,使他们感到幼儿园能和众多小朋友游戏是很快乐的,精神上得到安慰。对个别哭闹严重不停的幼儿,可暂时放弃对他们的表面关心、询问,但并不是放弃关注。

4. 幼儿也有尊严,也需要父母、幼教工作者的尊重,也需要一定适度的关爱、自由。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原有母子依恋模式的分离,会形成一种安全胜依恋的心理。安全胜依恋要靠新环境、新的依恋对象的产生、幼儿对幼教工作者的信赖等形成。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这种安全的环境。

5. 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影响幼儿。在密切关注新入园儿童的行为,引导幼儿具备良好情绪从而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具备良好情绪。不要将自己工作中的压力、同事间的矛盾、不快或社会家庭造成的不良情绪发泄给幼儿,避免给幼儿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6.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学2、3个月后,幼儿的团体意识会逐渐增强,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小皮球、小足球、小篮球开展球类活动。有关研究表明,球类游戏运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对空间、速度的感知能力以及幼儿克服困难、参与竞争的良好情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 提高幼儿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幼儿情绪控制,指对幼儿情绪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调控的过程。幼儿情绪的自控能力比较弱,但是幼儿内在的对秩序和安全的心理需要和集体生活向幼儿提出的基本要求,又使得幼儿需要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应把握情绪控制发展的关键期,从幼儿早期就重视孩子情绪控制的学习,依靠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培养幼儿情绪控制的能力。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表现调整情绪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与对策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