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难点与对策

2015-10-21刘海锋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2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

刘海锋

摘要:近年来,宏观经济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大、产出水平低的产业结构遭遇到了巨大挑战,随着政策“红线”不断上移,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不得不调、不得不转”的境遇。但是,“朝哪儿转”、“如何转”等问题制约着欠发达地区。文章选取欠发达地区较为典型的安阳市进行剖析和讨论,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一、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紧迫性

(一)单一的产业结构受到宏观调控的硬约束

安阳市是河南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2008年以来,国家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两高一剩”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不断加大,迫使欠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安阳市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更易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2012年安阳市淘汰落后产能到达峰值,当年淘汰炼铁产能160万吨、炼钢产能100万吨、铅冶炼产能8万吨。同时,国家连续出台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旨在抵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但也进一步打击了以生产建材为主的安阳市钢铁行业。2011年下半年安阳市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急剧下滑,2012年钢铁行业亏损企业达15家,亏損面为14.4%,亏损额达到28.75亿元,其中安钢集团出现25亿元的巨亏。

(二)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安阳市经济在经历了1996~2001年连续6年低速增长后,迎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2007年GDP增速达到17.9%的峰值,即使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面暴露后,GDP增速也维持在13%左右。但是,2011年下半年安阳市集中爆发了多起非法集资案件,给当地的房地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当年经济增速下滑至12.1%;2012年钢材市场全面萎缩、宏观刺激政策退出、非法集资影响进一步加深,经济增速锐减至7.5%;2013年和2014年一季度,下滑局面虽然得到控制,但是回升基础不牢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2013年经济增速也仅为8.5%,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2015年一季度更滑落至1.6%。经济增长转而过多依赖投资拉动,2014年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78.9%,较2007年提高了34.8个百分点。

(三)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愈加突出

多年来,安阳市沿袭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思路,二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始终在60%以上,并未实现区域三次产业均衡发展,形成了“一产稳定、二产过快、三产滞后”格局。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4∶60.7∶25.9,2012年和2013年安阳市工业经济遭遇前所未的“寒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1年18%骤降至2012年的9.5%,2013年虽有所恢复但增速也仅为12.4%,远低于历年发展水平。在此背景下,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7.1∶31.1,一产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了5.2个百分点。近年来,三产的发展也经历了与工业经济相同的下滑轨迹,2013年安阳市三产增速仅为6%,较2007年下降了9.7个百分点。由于三产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撑,整体水平偏低,三产原有吸纳劳动力强的优势属性未得以充分发挥。2013年全市三产从业人员为88.6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数的25.3%,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科教文卫等其他服务业从业人员数达到55.9万人,占三产全部从业人员的63.1%,物流、旅游等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较低。

(四)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压力前所未有

与中部地区相比,安阳市资源优势并不明显。2012年全市原煤产量仅为207.17万吨,占河南省总产量的1.15%;发电量为92.8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3.53%。但是,安阳市单位GDP能耗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万元,全省排名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9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1132.31千瓦时/万元,全省排名第六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6.31千瓦时/万元。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经济发展的要素禀赋进入转折期,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环保力度的加大,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对依赖要素投入的安阳市经济扩张约束将越来越强。

二、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难点

(一)经济地理区位的边缘化

安阳市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是经济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处于几个重要经济圈的结合部,距离经济圈核心相对较远,较难获得经济圈集群发展效应。安阳市较早加入了环渤海经济圈,是37个成员城市中距离海岸线最远的城市。2012年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为中心的发散型经济区域,以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9市在内为核心区域,安阳市则是最外层的辐射带动区域。2008年,安阳市GDP总量为1036亿元,与处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的许昌市1063亿元相接近,全省排名第六位。2014年,安阳市经济总量为1791.9亿元,低于许昌市317亿元,全省排名滑落到第15位。2014年,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核心区域内最低的开封市为4.39亿美元,而工业基础较好的安阳市仅为3.81亿美元。

(二)研发投入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差

2012年,安阳市876家规模以上企业拥有数仅有36个,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9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普遍偏少,2014年全市高技术产业仅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2.38%。企业设立的科研机构人数仅4418人,其中,博士学历占比仅1.77%、硕士学历占比为8.01%。企业研发水平低,产品升级换代周期较长,自我调整、自我创新能力较差,这是由安阳市企业整体实力偏弱的特性决定的。安阳市经济结构偏重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产业,多数居于产业链顶端,利润空间狭小。特别是近几年,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率,企业没有更多地资本投放到新产品研发当中。

(三)新兴产业未进入“繁荣”,先进入“过剩”

安阳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7年,2009~2011年处于快速发展期,截至目前安阳市已经拥有光伏企业16家,但是规模相对偏小。与此同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将光伏产业列为了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2012年全国光伏组件产能达到了45GW,而当年全球产量仅38.4GW,安阳市光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就要面临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光伏市场未出现较大回暖迹象,2014年安阳市光伏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1%,多数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这一现象是欠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产业,欠发达地区在技术、资本、环境等各个方面不具备与发达地区竞争的优势;梯度转移的少数产业,则要面对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激烈争夺。同时,产业的的梯度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要经历发达地区产能的削减与欠发达地区产能的增加,但两者往往不是同步的。相反,产业的梯度转移过程,更会使该产业产能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快速增加,从而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

(四)缺乏资本的有效支撑

安阳市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影响同样表现在区域融资方面。自2011年爆发大规模的非法集资以来,安阳市信贷投放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制约,连续三年处于低速增长,2011年增速为6.17%,2012年为8.37%,2013年回升至8.93%,2013年增速全省排名仍为倒数第一位,较许昌市低8.23个百分点,增量仅为许昌市的四成。2013年全市各项贷款增量仅61亿元,其中投向企业的仅为17.48亿元,仅占28.31%。2015年4月末全市存贷比仅为46.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29个百分点,1-4月新增存贷款仅33.66%,较全省平均水平低15.74个百分点。安阳市资金还是相对充足的,但是受信贷政策影响,资金无法流向实体经济,资金无法完成向资本的转化。

三、加快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建议

(一)立足区域自然禀赋,充分发挥相对优势

对传统优势产业,要坚持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原则,以精深加工、节能降耗、重组整合为着力点,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新产品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以此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中部欠发达地区之间,自然禀赋也各不相同,存在着地区差异。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当重视这种差异性,要将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发挥相对优势的产业上,不能盲目的跟风,将资源过多地投入到竞争激烈的产业当中,从而形成资源的浪费。

(二)摒弃单一的产业结构,向产业结构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安阳市区域经济不景气同样也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有着密切的联系,偏重于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受到了来自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经济转型要求的硬约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安排好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工业结构的优化,在发展重化工业的同时,也应发展与人民生活联系密切的轻工业,将区域各类资源在产业链上进行合理配置。当然,产业结构多元化并不是要求所有产业门类齐全,而是不能过多依赖单个产业,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未雨绸缪。区域产业结构当中应当包括成熟产业、成长产业和新兴产业,分层次、分梯度循环发展,注重挖掘潜在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坚持效用最大化原则

首先,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无论区域产业结构如何调整,都应首先考虑环境保护,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对于梯度转移的产业也应有选择的吸收,不接收那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其次,要有利于就业。优先发展吸纳就业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辐射带动性强的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支撑;再次,有利于增加税收。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都是“吃饭财政”,公共设施建设、居民社会福利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福利的改善,需要地方财政的巨大投入,需要财政收入保持一定水平的持续增长,因此,发展新兴产业要考虑到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效用最大化并不是一个产业是否能在短期内拉动GDP增长多少,而是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范畴,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释放和加强。

(四)优化政府行为,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改变传统行为方式,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避免各种不合理硬性摊派,积极营造“软”环境;二是提高办公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行政服务;三是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和交流,避免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布局上过于类似,从而产生恶性竞争。同时,建立合作发展的机制,相互提供配套支持,分工合作,共同发展;四是做好产业园区规模,统筹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化”发展,为新产业的入驻提供有效载体;五是完善就业技术培训机制。

(五)疏通资金流转制约瓶颈,构建更加便利的融资体系

一是进一步增加金融体系供给主体,重点扶持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型金融组织,引入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二是加快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让符合條件的农村信用社尽快向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银行过渡;三是大力发展担保业,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不断提升担保能力,为更多中小企业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四是加大各类融资产品的应用,发展融资租赁、信托、委托、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五是建立区域性风险投资基金,为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

参考文献:

[1]杨秀云,袁晓燕.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洞化问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张胜荣.欠发达经济理论主要流派的比较和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09).

[3]张平.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4]刘现准.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探析[J].当代论坛,2014(0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汤阴县支行)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
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