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在石漠化干热河谷地区造林
2015-10-21王昌敏
□ 王昌敏 贺 永 文/图
昆明市东川区在石漠化干热河谷地区造林
□ 王昌敏 贺 永 文/图
昆明市东川区由于数千年的铜矿开采和上世纪中期的伐薪炼铜、过度垦殖,加之干热河谷气候及复杂多样的地质结构,造成植被破损,满目疮痍,成为全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东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2013年提出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为目标推进荒山造林,一年接一年,一届接一届地真抓实干,为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不懈地奋斗。
东川区造林工程主要集中在境内的金沙江、小江流域海拔1600米以下区域,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和石漠化区域。区域内干旱少雨,土壤瘠薄、地质破碎、石漠化沙化严重,大多地块地形陡峻,自然植被稀少,立地条件很差。在这样极端困难的地区造林,是东川区林业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东川区林业部门一直在进行干热河谷加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的试验探索。经过几代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先后进行了新银合欢、印楝、麻椰树、香须树、山毛豆、赤桉、膏桐等树种的栽植试验;进行过鱼鳞坑、穴状、撩壕等整地方式的尝试,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为提高造林成效,提高东川区森林覆盖率取得了一定成绩。
1.种植技术措施
(1)树种选择。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选择新银合欢,台湾相思、苦楝、无患子、坡柳、苦刺等。
(2)整地方式。选择“漏斗底鱼鳞坑”和“穴状”整地技术,整地时间为头年秋冬季节。
(3)配置模式。乔木纯林、乔乔混交、乔灌混交等。种植点配置方式主要为品字形配置,针对不规则地形采用不规则配置。
(4)造林密度。东川营造林用途一般为生态林(水土保持林),考虑到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水土流失程度、土壤侵蚀度等因素。密度一般为74株/亩~222株/ 亩,株行距(3 米 ×3米)~(1 米×2米)。
林家渡2011年10月造林前
林家渡2014年8月林木长势
(5)苗木准备。由施工单位报检,经种苗部门检验检疫合格后的苗木才能上山进行栽植。干热河谷区选择的新银合欢种植采取苗木防穿袋处理技术,有显著的抗干旱能力。
(6)栽植。东川营造林栽植时间一般为雨季,但在具备浇水条件的地块,在3月-4月进行造林可延长植苗栽植当年的生长期,促进苗木生长。栽植时,将苗木置于塘穴正中,栽植深度为塘深的2/3,预留1/3容水,栽后将土踩紧踏实,最好能够浇足定根水。次年3-4月春旱时需浇水保苗。
达朵2012年8月造林后4个月
达朵2014年8月树木生长状况
2.注重过程监督,确保造林质量
(1)规划先行,监督为主。东川区荒山造林突出一个“早”字,“早规划、早安排、早落实”已经成为东川区荒山造林的核心宗旨。例如,2015年实施的造林项目,区林业局于2014年就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招投标等一系列工作。每年林业局抽调林业技术人员对种苗、整地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要求抢抓雨季造林黄金时间,于每年的7月10日前完成苗木栽植,促使施工企业树立“质”为先的思想,各个工序都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确保造林质量。
(2)实行公开招投标。造林任务以区政府文件下达到各镇、街道,以各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组织公开招标造林,区林业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选择专业造林施工队作为造林实施主体,签订施工合同,细化各项造林任务的建设期限、检查验收办法、资金兑现方式等。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实现了由行政指挥组织群众造林向专业造林施工队造林的转变。参与投标的企业须有自建苗圃、有相应资质并且有同类造林项目经验、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3)实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按照常规造林,植树和验收都是在同一年度完成,栽植完毕就进行年度检查验收,经过次年的冬春干旱季节,往往造林保存率不高。为提高造林成效,区林业局将区级荒山造林成效检查由原来9-10月验收变更为次年3-4月验收,并在年底成效验收中增加了对苗木长势的要求。通过改进造林检查验收的方式方法,用结果倒逼过程,促进施工企业切实保证造林成效。验收实行“一统一,五禁止,一督查”的工作纪律,即检查验收人员的生活补助费、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统一由区林业局解决,不增加基层和造林企业负担;在检查验收工作中,禁止验收人员搞人情验收,禁止不到山头地块进行实地核实,禁止接受礼品礼金及宴请,禁止参加一切高消费活动,禁止弄虚作假;区林业局成立验收督查组,对验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 实行“0433”付款方式。即实行4年付款方式,第一年不付款,次年3-4月对验收合格的部分按照合同支付40%款项,以后两年各支付30%。实行“0433”模式是用结果倒逼过程,促进造林单位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
3.经验总结
(1)一是以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基层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区级林业主管部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造林成效的提高。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造林,加大区级财政经费投入,整合项目经费,增加了单位面积造林投入,对造林成效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3)以两个专利技术为支撑的新技术为造林成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4)由专业施工队进行造林,为造林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5)验收时间和付款方式的改变,杜绝了弄虚作假现象,“一统一,五禁止”保证了对造林成效客观公正的评价。
但是,技术措施的增加,验收要求的提高,对造林经费的投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仅依靠单个项目的现行投入标准难于保证成效,目前东川干热河谷区域造林投入已达1000-1300元/亩。同时,造林技术的转变、质量要求的提高也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保障和工程项目经费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