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秋节的民俗事象

2015-10-20江玉祥

幸福家庭 2015年9期
关键词:兔儿爷食者大者

江玉祥

明、清以来,中秋节已大概定型,其内容有这样几项。

庆丰收,迎神赛会

中秋节对农民而言是个重大的日子,眼看一年的辛劳有了收获,总得对土地神和暗中保护他们的祖先表示一番谢意,再加上八月十五日又是土地神的生日,因此这天庆丰收又会加上迎神赛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一带,各家从中午就开始祭祀祖先和土地神了,但其他地方(像台湾),大都在傍晚,以三牲(牛猪羊)、年饼(菜馅饼,又称“润饼”)和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来祭谢土地神,这是承袭古代“秋报”的谢神仪式。

祭月、拜月、走月亮

祭月、拜月是从玩月、赏月发展而来的民间信仰仪式,都是在晚饭后月亮升上天空后进行,而且是以妇女为主。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拜的对象是月神——也称太阴星主、月姑,或月宫姑娘。南方的大部分地区祭月时,只是遥空拜月,南方也有地方祭拜一位凤冠霞帔的木雕女神像;北方大多数地方则张挂木刻版印的“月光神祃”(也叫“月光纸”)。

在月亮未升起时,祭月的人家先朝月出的方向把月光神祃贴好,设下供案,把一些应时瓜果(北方大多是梨、苹果、鲜枣、葡萄、藕、带枝毛豆、鸡冠花、西瓜等等,南方则是柚子、芋头、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等)陈列好,再加上清茶、素油、月饼、糖果等物。摆好祭品,等月亮升起,便燃烧斗香(以线香编成斗形,中纳香屑,称为“斗香”)恭祀“太阴星主月光菩萨”来享用。妇女儿童先拜,男子后拜(有些地方,男人是不拜月的)。拜完后,把月光神祃烧毁,撤供,把祭品分给家人享用。不在家的也要替他留下一份。

吃月饼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饼”记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按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花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遗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以上所云与今强半相同。供月之说,其来旧矣。”

玩兔儿爷

泥塑的兔儿爷摊子,是中秋节的一景。既然月亮里的兔子没法捉来把玩,人们便自己用泥巴做些兔儿爷来哄小孩子玩玩。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了做材料,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材料乾了倒出来,再把前后两片黏在一起,配上耳朵,而后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

兔儿爷摊子从八月初摆出来,一直卖到中秋节的夜晚,过了中秋节,就没有人再玩它了。

听香

昔日台湾中秋夜,有从无意间听到的声音来预测未来吉凶的习俗,俗称“听香”。听香的方法是由妇女在家中所供奉的神像前,点香祷告,表明所欲卜测的事情(或问财运、或问子息、或探丈夫归期……),在请示过出门后前行的方向之后(亦有静立院中听香的),便拈香出门了。凡在路上听到的谈话歌唱,都可以借此卜测所问之事,就地用杯珓问神是否即此答案;不是的话,继续前行,直到得到所示可的答案为止。

其实“听香”可能是“听响”的讹音,在北宋就有“听响卜”的习俗,见北宋人曾敏行《独醒志》卷九,它也叫“听口彩”。在台湾,未婚少女还有在中秋偷别人菜园中所种蔬菜的习俗。偷得别人菜园中的蔬菜或葱,表示她即将遇到如意郎君。因此,流传着“偷着葱,嫁好尫;偷着菜,嫁好婿”的谚语。

猜你喜欢

兔儿爷食者大者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闪亮科技人
有没有以抹香鲸为食的掠食者?
有没有以抹香鲸为食的掠食者?
心系“国之大者”
常怀国之大者
秦簡“月食者”新證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可爱的兔儿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