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晴空
2015-10-20何迪甘霖李配双
何迪 甘霖 李配双
在秦巴山脉崇山峻岭间,在清澈晶莹的溪流之上,镶嵌着一颗古老的明珠,它便是“武陵”仙境——竹溪。
金秋时节,记者前往采访。竹溪县城一排排推窗亮格的楼房,一条条宽阔整齐的街道,倚山傍水,从西到东贯穿一条竹溪河,其形状犹如“金线吊葫芦”,美不胜收。
群众都说,过去,县城小,房子矮,街道窄,交通不便,市容市貌差,群众称之为“弯弯曲曲一条街,破破烂烂一座城”。如今的变化,主要还是得益于全县整县推进精准扶贫的举措。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在竹溪召开的全省贯彻贵州会议精神精准扶贫现场会上,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铿锵有力地说。如何实现“不落一人”?关键靠基层党组织。
全县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4.5万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全县人均收入6800余元,为万千贫困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紧贴实际“出点子”
在全县117个贫困村中,重点扶贫村73个,散布在全县15个乡镇、1个长峡管理局、8个林场。每个村有每个村的不同,每一户有每一户的差异。
怎么扶?新洲镇潭口河村党支部因户因人制订脱贫计划的举动,让村民们感到温暖而实在。
村民韩从文因早年外出务工时,遭遇施工隧道塌方,压坏了胸腔,下不得重力,无法再出门挣钱,在家又无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相当紧巴。村党支部书记韩从明从他的特殊情况出发,结合村里库区水域面积大的实际,给他出了个网箱养鱼的“点子”,并积极与镇上和信用社取得联系,帮他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韩书记真诚和务实的举动,点燃了他的脱贫梦想。如今,他已发展网箱8个,投放鱼苗20多万尾。
潭口河村的做法,在竹溪县并不是特例。今年以来,竹溪县通过开展“金融扶贫到户、创新奖补政策到户、扶贫搬迁到户”帮扶举措,为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为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在扶贫助困中的引领功能,该县大力整合省、市、县的11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集中整顿转化31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深入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多种措施,努力实现为贫困村“一村选派一名‘第一书记,一村派驻一支村帮扶工作队,一户确定一名包保帮扶干部”的目标。
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基层堡垒的夯实,各村级党组织的扶贫“点子”也日渐受到贫困群众的青睐。
中峰镇松树沟村村民刘仁和,常年在外打工,收入水平一直不高。今年,村支部书记兰顺明鼓励他种植观赏莲藕,发展旅游观光农业。8月以来,他的十几亩荷塘,每天吸引着大量城里的来客,光卖莲米一项,就已有近万元收入。
沐浴着精准扶贫的阳光,一个个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好“点子”,逐步被贫困群众着上“金色”。据初步统计,该县仅在重点贫困村,由村党支部贡献的脱贫致富“点子”就有1825个,惠及贫困群众达9000余人。
带头创业“闯路子”
俗话说,积重难返。当精准扶贫的烈火拂过千村万户的时候,一些村干部发现,既便“点子”给了、方向明了,但仍有部分人内心疑虑重重,迟迟不见有动静。
时间不等人!竹溪县“三年基本脱贫”的号角,如战鼓,声声入耳,给每一个村党支部、每一名村干部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闯出一条新路”,成为该县广大村干部发出的最强音!
丰溪镇丰溪村土质经专业检测,非常适合发展烤烟项目。然而,这里的贫困群众,世代以种粮为生,对种烟就能致富不以为然。为转变贫困村民的观念,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定龙带领几名村干部,从群众手里租赁200亩土地,带头种起烤烟叶,每亩纯利润达3000元以上。跟着他的步伐,丰溪村贫困群众逐渐减少,不但顺利摘掉了“穷帽子”,还一跃成为了全镇首富村。
而在鄂坪水库库首的鄂坪乡西湾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波为让村民尝到农家乐的甜头,多方筹资70万元,带头开办农家乐,并指导3户村民,做起了家庭式农家乐生意。受此拉动,村里的鸡蛋、土豆、南瓜、玉米以及山野菜等,不用进城就能卖出好价钱,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
如何顺应村干部需求,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增强村干部创业致富的底气,加快精准扶贫推进步伐?竹溪县提出,全面实施村干部创业支持计划,即从今年起,每年支持100名左右的村干部创业,连续3年共支持300名以上的村干部,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农家乐,发展种植基地、林木基地、特色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经营实体300家(个)以上,让村干部就近就地自主创业,辐射带动10000名困难群众致富。
受益于这一计划,新洲镇潭口河村文书陈诗华牵头成立了玉意畜牧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李文静、李家航等8个贫困户,养牛150多条、羊100多头,发展茶园养鸡2000多只,每年可使每个贫困户增收4-5万元。目前,竹溪县共为78名村干部发放创业贴息贷款近800万元,扶持村干部主导的专业合作社25家,带动贫困家庭345户,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
捆绑帮扶“结对子”
十个指头有长短,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更是千差万别。为落实好“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竹溪县各村级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了“捆绑帮扶、结对助贫”的办法。
这种办法的核心,就是以创业致富能力较强的村干部为依托,引导他们与村内无法独立脱贫的一到两户困难户结成对子,通过“捆绑帮扶”方式,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中峰镇同庆沟村村民刘义民,儿女尚小又患肝病,每年光治病费用就需两三万元,生活极为艰难。为帮他渡过难关,村支部书记徐业林与他结成帮扶“对子”,考虑到他妻子身体好,就一面请她负责村上的环卫工作,一面又联系一些小工头给她找些包工或散工做,每年为她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为寻求长远脱贫之计,徐业林还计划成立两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结对包保的贫困户提供固定的就业增收渠道。
距中峰几百里地的南山桃源乡杨寺庙村,村民刘帮才因是哑巴又住在高山上,长期靠低保救助度日。精准扶贫推进中,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谭胜勇决定与其“捆绑”发展,结合其住地山大林密的实际,免费为其提供蜂箱,并在蜂蜜采收时上门予以收购。今年来,谭胜勇帮他将蜂箱扩大到110多个,预计年底可增收5万元以上。
面对村级党组织的帮扶创举,竹溪县委顺势推进“民事小灵通·干部在线”建设,通过落实“有困难找支部,需办事找干部”,积极为广大贫困户提供方便。同时,大力深化拓展“联支部、帮创建,联农村、帮发展,联党员、帮提高,联农户、帮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帮”活动,努力让帮扶形式从“输血”向“造血”“活血”转变。针对少数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口”脱贫难题,该县决定采取低保兜底的方式促成全部脱贫。
截至目前,全县73个重点村中先后有284户无自主致富能力的贫困家庭与村干部结成了帮扶对子,117个贫困村的3万余户贫困户与帮扶干部结对拟定了帮扶计划。
乘着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之东风,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在竹溪的千里绿野上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