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安全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2015-10-20王世文
【摘 要】随着我国“十二五”计划的稳步推进,以及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逐年增多,同时给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带来的危险因素也逐渐增加,处置灭火救援等灾害事故的复杂性、多样性、突发性、残酷性特点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中的问题,掌握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伤亡原因,探讨有效的安全应对策略。
【关键词】消防部队 灭火救援 安全现状 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任务日益繁重,灭火救援现场日趋多样性和复杂性,其难度、危险性日益增加,近些年来,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灭火救援安全工作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在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中,需要充分了解影响安全的具体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证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的安全性。消防部队作为政府领导的重要应急救援处理队伍,随着近年来职能的不断拓展,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处置难度也日益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威胁消防官兵生命安全的风险因素,保证消防官兵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生命安全,降低伤亡事故的出现率是现阶段考量的主要方向。
1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现状分析
1.1 2005年-2014年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伤亡情况分析
在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我国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八十余起,死亡97人,受伤178人。其中2005年死亡7人、受伤21人;2006年死亡7人、受伤18人;2007年死亡8人、受伤13人;2008年死亡15人、受伤50人;2009年死亡5人、受伤19人;2010年死亡10人、受伤3人;2011年死亡8人、受伤5人;2012年死亡8人、受伤13人;2013年死亡17人、受伤21人;2014年死亡12人、受伤15人。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平均每年伤亡人数在30人左右,虽然每年伤亡人数基本稳定,但仍然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这种情况充分表明我国消防官兵伤亡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就10年间我国消防官兵死亡情况及其军龄来看,见表1所示。
从上表1我们可以发现,在灭火救援中牺牲的消防官兵,军龄在四年及以下的牺牲人数占总人数的65%比例最高,这充分说明随着军龄增长和实战经验的增加,消防官兵的自我消防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进而能够更好的保护自我,更有效地应对灭火救援工作中的各类风险。
1.2 消防官兵伤亡事故主要类型
就目前情况来看,造成消防官兵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有六大类:(1)建筑及房屋构件倒塌造成的伤亡,例如在扑救上海市某公司车间火灾扑救过程中,建筑发生倒塌,困在其中的3名消防官兵牺牲;(2)烟雾窒息或者是高温火焰被困,例如在扑救湖南某县市烟花爆竹销售摊位火灾中,火灾引燃了附近的宾馆与公司,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有3名消防官兵因高温火焰被困牺牲;(3)爆炸伤亡,例如在扑救湖南某烟花爆竹厂事故中,有3名消防官兵因爆炸事故导致牺牲,1名消防官兵因爆炸事故受重伤;(4)爆燃灼伤,例如在扑救江苏某次灭火救援过程中,当事人女儿没有注意到燃气灶是否关闭便打火导致现场发生剧烈爆炸,现场有17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爆燃灼伤,虽未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但是其中有1名消防官兵重伤、5名消防官兵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5)中毒伤亡,例如在扑救广东某化工原料门市部灭火救援过程中,有9名消防官兵中毒、1名消防官兵因中毒时间过长牺牲;(6)触电伤亡,例如在扑救浙江某家具厂灭火救援过程中,有1名消防官兵被脱落的电线击中后因抢救无效牺牲。
2 消防员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
2.1 消防业务训练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现行的消防员实行现役制,将消防员划分为指挥员和战斗员。消防指挥员的组成,主要包括部队生长干部、入警大学生和消防院校毕业生。而战斗员的补充,主要通过每年应征入伍的士兵来实现。就目前情况来看,消防部队在基础训练方面较为扎实,虽然每年都开展专业性的技战术训练,但是专业化训练程度普遍不高,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防员灭火救援中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部分基层消防官兵而言,由于灭火救援任务的不定时性,使其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因素影响,其训练时间与训练质量也无法得到切实保证。消防业务训练专业化程度不足的影响下,消防官兵战斗经验的不足、相关技术能力的缺乏使其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以致消防官兵伤亡事故频发。
2.2 训练与实战严重脱节
在消防部队的日常训练方面,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单一,竞技性特点比较明显,对动作和耐力的要求比较高。基于这一要求,消防员在日常训练中,更多地关注速度和力量,而在程序和动作的规范方面缺乏重视,这种训练方式,无法与实战要求充分适应。消防部队在实战中所积累的操作经验和技战术方法,通过全国性的推广,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受主观因素影响,并没有成为统一的行为标准,难以在实战中发挥作用。此外,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其实战意义,对细节不够重视。如消防员在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佩戴问题上,在日常训练中经常出现佩戴的安全防护装备不够全面,存在忘戴或不戴防护手套、面罩等情况,这种训练中的不重视,很容易使其成为习惯,导致在实战中出现同样的问题,进而造成人员伤亡。虽然消防官兵在日常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均能发挥良好,但是实战与训练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灭火救援实战现场的情形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消防官兵的个人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对于灭火救援行动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将日常训练与实战相结合,让消防官兵能够充分地把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融合一体。
2.3 风险评估判断能力不足
指挥员成长的时间相对比较短,缺少专业的理论、技术培训机制,对建筑结构、化学物质性质、防排烟设施等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操作使用、供水、车辆装备性能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够;对安全防护知识、作战训练安全要则、抢险救援勤务规程、执勤战斗条令等内容认识不够透彻。指挥员自身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其在现场指挥中,无法对相应的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战斗员主要选自高中、中专毕业生,大专或大学文化的战斗员比较少,虽然近年来通过直招的方式有一些在校大学生入警,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战斗员在入伍之前,对专业的消防理论知识缺少系统的学习,而在入伍之后也没有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相应机制,因此,这些战斗员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灭火救援现场的风险判断,主要以指挥员的命令和自身的经验积累为依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2]。战斗员对轰燃、爆炸、坍塌等风险先兆缺少相应的判断能力,也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在灭火救援现场,突发性事故的出现,使消防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逐渐淡化。战斗员在灭火救援现场中的伤亡,大多源于突发性的灾害事故。如耐火时间为一个半小时的某种建筑楼板,在部分火灾现场,这种建筑楼板实际的耐火时间远远超过一个半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战斗员对这类风险的防范意识,最终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如在扑救2010年湖南省溆浦县劳保大楼的火灾中,该建筑四楼的住房由于临时改建,在着火燃烧超过两个小时的情况下,突然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而这次灭火救援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战斗员对房屋坍塌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在缺少有效跟进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贸然行动[3]。
2.4 地方大学生干部普遍增多,作战指挥经验不足
随着现阶段地方大学生入警干部的逐渐增加,执勤中队干部队伍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大学生干部的不主动参与和中队长助理的全权代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干部作战指挥经验的不足、不会组织指挥灭火救援、不会管理、不会训练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消防官兵灭火救援行动中的伤亡风险。随着这种问题的存在无疑也是造成消防官兵灭火救援中安全风险的问题。除此之外,地方大学生干部属于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指挥人员,没有经历过艰苦的训练,缺少顽强的战斗作风,缺乏足够的军人血性。这种情况潜移默化之下,在火场上就表现为:不能一线指挥,不敢下决策,队伍士气消极、处置消极。
3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应对策略
3.1 加强专业化、实战化训练
灭火救援任务的完成,对消防员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个人防护装备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消防员的专业训练和实战经验积累。有针对性地建立战斗员的岗前训练制度,将战斗员的上岗训练时间安排为五个月。在这五个月的训练中,加强各种灾害事故的模拟演练和技战术训练[4]。创新对抗训练模式,完善基地化模拟训练设施,开展缺氧、有毒、黑暗、浓烟、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心理训练,提升消防员在灭火救援现场的心理承受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灭火救援实战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升消防员的实践战斗能力。在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后,应对实际战斗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现场作战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作战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比较典型的灭火救援案例,应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专题研究,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积累作战经验,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消防员需要在上岗前强化相应的专业理论教育,加强上岗后的专业技能培训,区分教育指挥员与战斗员,保证专业理论教育的课时和效果,合理选择两者教育的侧重点。消防员需要认识和掌握相关的火灾常识,了解掌握事故变化的基本规律,尤其是核生化等灾害性事故。了解、掌握处理各种灾害事故有效的防护措施与安全规程,提高作战的科学性,正确判断事故现场的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行动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进一步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安全性。在实战化训练上,要将“训为战”的思想贯穿于谋训、管训、施训、验训的全过程,实现训练与实战、平时与战时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要定期联合单位内部消防组织开展初战疏散、灭火技战术训练,与应急联动单位建立联席、联动、联训、联勤、联战的“五联模式”工作机制,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纳入执勤训练范畴,为构建灭火救援作战力量圈奠定坚实基础。
3.2 合理运用灭火战术
首先,消防官兵需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在进入火场之前需要佩戴好相应的消防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例如消防头盔、防护服、呼吸器、安全绳等,如果情况较为特殊则需要提高携带相应等级的消防安全防护装备。其次,对不同的现场实施灭火救援过程中,需要做好现场侦察工作,了解火灾类型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方案以及应急预案,按照需要做好扑灭火势、拯救火场人员等相关工作。最后,需要做现场警戒工作,做好围观群众的疏散工作,避免其对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也避免因火势蔓延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是伤亡情况的出现。
3.3 成立紧急营救小组
由于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因此需要成立紧急营救小组,一旦火场中消防官兵出现了被困的情况,便需要立即启动紧急营救小组深入灭火救援现场开展紧急救援活动。一般来说营救消防员与营救普通人不同,消防员被困的情况往往意味着更为恶劣的环境,这对营救小组人员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紧急营救小组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应对灭火救援中出现的不可控风险情况。
4 结语
在灭火救援工作中,要提高现场的安全性,需要不断加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消防员在日常训练中的实战意识。通过提高消防员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程晓红,商靠定,夏登友,辛晶.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综合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03):242-246.
[2] 马青江.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风,2014(12):247.
[3] 高建广.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266.
[4] 李玉峥.新形势下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的发展与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3):167-168.
作者简介:王世文(1980—),男,黑龙江密山人,大专,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十一级),研究方向:灭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