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2015-10-20郭治宇

新中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艾灸肠梗阻灌肠

郭治宇

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郭治宇

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及总胃肠减压量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炎性肠梗阻;腹部术后;艾灸;中药灌肠

炎性肠梗阻主要为腹腔内炎症及手术创伤等原因所引发疾病,发病率在0.6%~20%之间,其中以腹部外科手术后最常出现,为腹部手术早期术后并发症之一,多于术后2周左右出现[1~2]。在炎症及手术创伤影响下,机体发生肠壁渗出及水肿,进而形成动力性与机械性并存肠梗阻。该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但疗程长短不一,不仅胃肠减压、禁食等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同时处理不当还可能诱发重症感染、肠瘘等问题,增加治疗难度[3]。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及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近期有过手术史;②腹部平片或CT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多个液气平面或肠壁水肿粘连增厚;③手术完成并恢复饮食后发生排气、排便停止、腹痛腹胀等问题。

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肠壁血肿、吻合口狭窄、肠扭转、腹内疝、肠麻痹等原因所导致肠梗 阻情况;②术后距本次发病时间超过1月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小于18岁或超过80岁病患;⑤意识障碍及依从性差者。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共108例。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号作为观察组,偶数号作为对照组,分为2组各54例。观察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33~76岁,平均(55.5±6.1)岁;发病距上次手术间隔时间在10~18天,平均(15.3±3.2)天;手术类型:结肠癌根治术1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术10例,单纯胆囊切除术9例,胃肠穿孔修补8例,胃癌根治术7例,阑尾切除术5例,脾切除术2例。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32~74岁,平均(55.3±6.0)岁;发病距上次手术间隔时间在11~18天,平均(15.1±3.1)天;手术类型:结肠癌根治术1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术11例,单纯胆囊切除术8例,胃肠穿孔修补术8例,胃癌根治术7例,阑尾切除术5例,脾切除术2例,肠破裂修补术1例。2组性别、年龄、发病距上次手术间隔时间、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保守治疗:包括胃肠外营养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持续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给予广谱抗生素及替硝唑或甲硝唑对抗厌氧菌、防治毒血症。无肠坏死、无病情加重者则观察2周;若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腹痛腹胀进行性加剧、体温持续上升等情况时及时行手术治疗。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艾灸疗法:穴位:足三里、双内关、中脘,每穴艾灸10m in。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后医者手执艾条由上至下在距离穴位2~3 cm处垂直熏灸,以无烧灼感为标准。艾灸取补法、温和灸,不灭其火,让其徐徐自燃,灸完一个穴位后用手指按压使热气聚而不散。灌肠疗法:药物组成:败酱草、紫花地丁各30 g,赤芍、枳壳、川楝子、柴胡、大黄(后下)各15 g,桃仁、茯苓、炒白术、牡丹皮各12 g,甘草9 g。每天1剂,水煎取汁200m L,每次100m L,于早、晚各进行1次保留灌肠。治疗时间为2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总胃肠减压量及临床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SPSS18.0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描述,行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描述,行组间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排气、排便正常,腹部X线片检查结果无异常,未出现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症状;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得到大幅缓解、排气、排便基本正常,腹部X线片检查梗阻征象减轻;无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未恢复正常,腹部X线片检查显示梗阻加重或出现肠绞窄、腹膜炎情况,为无效。

4.2 2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比较 见表1。观察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及总胃肠减压量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比较±s)

表1 2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4 54腹胀缓解时间(d)6.6±1.9①8.8±2.1肛门排气时间(d)4.6±1.7①6.4±2.2治疗时间(d)10.8±2.3①13.4±2.7总胃肠减压量(mL)565.2±85.3①866.4±92.5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以肛门排气、排便障碍及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为广泛性炎性反应,较少出现绞窄情况,手术往往无法完全分离粘连情况且存在肠瘘风险,因此临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4]。

中医学认为,腹部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脾胃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无法正常排泄肠腔内分泌物,导致肠道停滞,引发炎症反应,病因虚实夹杂,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为原则[5]。中药灌肠方中含有败酱草、紫花地丁、赤芍、枳壳、川楝子、柴胡、生大黄、桃仁、茯苓、炒白术、牡丹皮、甘草等中药,方中败酱草祛瘀排脓、清热解毒;紫花地丁消痈散结、清热解毒;川楝子、枳壳消除痞满、行气散结;大黄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赤芍、牡丹皮散瘀消痈、清热凉血;茯苓、白术利湿健脾、补益气血、兼以扶正;桃仁活血化瘀、兼能润肠通便;柴胡行气退热;甘草则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炎解毒之效,可促进患者腹腔内毒素的排出并消退炎症,缓解腹胀等临床症状。艾灸为中医有效治疗手段,本身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消炎效果,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系统,进而发挥抗炎作用,更快消除炎症反应[6]。足三里、内关、中脘为治疗胃肠疾患公认穴位,利用艾灸刺激以上穴位可升高患者幽门括约肌收缩频率,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胃肠压力,进而缓解腹胀症状[7]。此外,刺激中脘、足三里穴位具有保护胃黏膜、减少胃液分泌效果,最终实现促进肛门排气作用[8]。

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患者恢复情况更佳,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治疗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均得以缩短,同时总胃肠减压量更低。提示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可调节机体肠系膜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腹胀腹痛等症状缓解,提高保守治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1]陈颖娟.艾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454.

[2]沈海勇.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2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2927-2928.

[3]李忠礼.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46-1747.

[4]孙永显.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38-239.

[5]孙丽.综合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65-65.

[6]连建中.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5):2227-2228.

[7]陈颖娟.艾灸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454-2455.

[8]薛积良,李建明.针刺配合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48-49.

(责任编辑:冯天保)

R574.2

A

0256-7415(2015)06-0244-02

10.13457/j.cnki.jncm.2015.06.116

2014-11-13

郭治宇(1981-),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通外科。

猜你喜欢

艾灸肠梗阻灌肠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