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普外科手术后中药药熨对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

2015-10-20齐长磊

新中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普外科排气腹部

齐长磊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腹部普外科手术后中药药熨对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

齐长磊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目的:探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中药药熨对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普外科手术的153例患者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为2组,B组予以常规干预疗法,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药熨方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术后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6.3%,B组为7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对行腹部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联合中药药熨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术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腹部普外科手术;中药药熨;肠道功能;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肌肤具有呼吸、吐纳功能,药熨疗法则利用其能力,通过药物加热并将其在特定穴位来回慢移滚烫等方法,促进毛细血管受热、扩张而加速血液流动,以达到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祛瘀消肿之疗效[1],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腹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易出现肠功能紊乱表现,若不对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将大幅提升,以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症状,对其预后不利。笔者探讨腹部普外科手术后中药药熨对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符合《胃肠外科临床诊治》[2]中拟定的相关腹部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符合腹部普外科手术适应证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排除标准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相关手术禁忌证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耐受力及治疗依从性不足者;中途退出治疗或临床资料不全者;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非寒证、阴证,属里热者。

1.3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4月—2014年2月本院行腹部普外科手术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为中药药熨组(A组,n=80)和常规干预组(B组,n=73)。A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19~62岁,平均(47.9±4.3)岁;疾病类型:胃穿孔25例,直肠癌10例,急性阑尾炎37例,结肠癌8例。B组男41例,女32例;年龄20~66岁,平均(49.2±4.0)岁;疾病类型:胃穿孔19例,直肠癌8例,急性阑尾炎37例,结肠癌9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B组 予以抗感染、按时换药、饮食干预、补液营养支持、体位变换指导、排泄指导等常规术后干预指导,持续治疗直至肠功能恢复为止。

2.2 A组 在B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药熨疗法。处方:枳实、青皮、厚朴、木香、小茴香各30 g,莱菔子50 g,粗盐500 g,充分混合后置入铁锅中大火翻炒至药味发散时装袋(特制布袋),于患者腹部普外科手术后2 h内,待药物温度降低至60℃时置于神阙、中脘及天枢等处。每天药熨2次,每次20~30m in,持续治疗直至肠功能恢复为止。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其术后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3]及文献[4]中拟定的相关疗效评价标准。显效:12 h内有肛门排气,患者主诉无腹胀,感觉舒适;有效:24 h内有少量肛门排气,患者主诉有轻微腹胀,但切口无胀痛感;无效:24 h内无肛门排气,患者腹部膨隆,烦躁不安,主诉腹胀腹痛未减轻或加重。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为96.3%,B组为7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肠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

表2 2组肠功能指标比较±s) h

表2 2组肠功能指标比较±s) h

组别A组B组t值P n 80 73肠鸣音恢复时间10.4±5.3 18.9±6.4 8.98<0.05肛门排气时间17.4±6.9 25.8±7.2 7.37<0.05排便恢复时间40.2±17.3 50.4±18.3 3.54<0.05

5 讨论

腹部普外科手术患者常因术中麻醉、腹膜刺激、手术创伤、水电解质失衡、胃肠激素调节紊乱等因素致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或蠕动减弱、消失,对其预后影响较大。因此,腹部手术后的临床干预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关键。中医学认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主要同气滞、血瘀、热结、寒凝等有关[5],一旦胃肠气机不利则易导致腑气不通、气滞于中[6],阻碍术后正常排气及排便。因此,中医学多以理气通腑、通气消滞之法为其治则,以求促进术后胃肠蠕动、缩短其功能恢复时间。本研究中药熨方剂配伍使用枳实、青皮、厚朴、木香、小茴香、莱菔子等辛温行气药物,并在加热后来回推熨于神阙穴、中脘穴及天枢穴等穴位处,可使药力由毛孔渗透腹腔,在热力作用下加速药力渗透,以获得温经通脉、理气通气的效果,促进肠道积气尽快排出,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改善腹胀症状。另外,脐部为腹部表面角质层最薄处,且周围毛细血管密布,药力可轻松通过热力及毛细血管传导至全身。本研究为探讨常规术后干预联合中药药熨疗法对腹部普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提示予以中医联合干预方案的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6.3%,优于B组,可见常规术后干预联合中药药熨疗法,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对其预后质量的提升等意义重大。综上所述,对行腹部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联合中药药熨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其肠道功能术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1]唐·王冰,宋·高保衡.《素问》中华传世医书(医经类)[M].林亿,校正.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167.

[2]邹小明.胃肠外科临床诊治[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振理,袁红霞.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林鸿国,陈志强,黄学阳,等.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C]//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08:143-146.

[5]刘友章,李荣华.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C]//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409-411.

[6]王鹏,王垂杰.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357-360.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656

A

0256-7415(2015)06-0075-02

10.13457/j.cnki.jncm.2015.06.036

2015-02-01

齐长磊(1979-),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外科。

猜你喜欢

普外科排气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