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2015-10-20朱小妹
朱小妹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钟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通 226007
糖尿病指的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因患者长时间存在高血糖,很容易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1]。除了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给予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对稳定以及降低患者的血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该社区负责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该社区负责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为男性,2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51.7±5.5)岁;病程 3~17年,平均病程(11.1±3.7)年。观察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为男性,22例患者为女性;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52.3±5.2)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10.8±3.8)年。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生活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完善,全面了解社区里糖尿病患者的姓名、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病情、运动情况、生活习惯、并发症以及心理状态等并进行记录[3]。
1.2.2 心理干预 由于病程时间长以及药物的影响,患者通常会出现害怕、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因素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4]。社区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坚持长期治疗的必要性和意义,尽可能的消除或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1.2.3 生活干预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措施中,饮食治疗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5]。社区护理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含热量较高的食品进行控制,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必要营养成分,让患者多食用荞麦、燕麦和蔬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并养成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6]。除了饮食治疗外,要对患者详细介绍运动的重要性,让患者进行快走、散步、骑自行车等合理的运动能够对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有效改善,使患者体内多余脂肪进行消耗。
1.2.4 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详细讲解胰岛素笔的安装及注射的动作要领及注射技巧,让患者能够自行注射;让患者坚持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定时进行血糖监测。
1.3 疗效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的遵医服药、定量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培训以及规律生活等遵医行为进行统计并比较。②对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进行记录并比较。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对该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
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服药、定量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培训以及规律生活等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的变化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的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的变化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尿蛋白(mg/24h)血肌酐(umol/L)对照组(n=50)观察组(n=5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15.4±2.4(11.1±1.4)a 15.3±2.3(5.5±0.8)ab 711.1±100.1(455.5±144.4)a 704.9±103.1(235.5±122.2)ab 87.5±16.2(71.2±15.8)a 87.2±16.4(55.5±15.5)ab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累及全身多脏器并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治疗依从性、心理、治疗方案等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对患者给予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干预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之中,其中既包括了常规护理措施,还添加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等。通过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让患者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水平来达到降低并稳定血糖的效果。
在该次研究中,将该社区负责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服药、定量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培训以及规律生活等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对稳定患者的血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1]陈妙珊,李春红,黄惠珍.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14):118-119.
[2]陈翠桃.社区糖尿病患者群体联合个体管理的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1(35):4811-4812.
[3]胡明,李富娟,任洁娜,等.双轨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2.[4]赵超,芦雅琳,姚春,等.社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干预路径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24):5468-5469.
[5]刘莉,莫文钰,陈雯静.探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价值[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8):21-22.
[6]郑玲玉,董园园,王佳薇.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3,85(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