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辽上京的时光迁移
2015-10-20北寒
北寒
8月22日-29日,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主办,中共巴林左旗委宣传部承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城市摄影联盟协办的巴林左旗国际摄影季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摄影家齐聚于此开始了首季的采风活动。《旅游世界》杂志等媒体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协办媒体,全程跟踪采访报道。
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北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林矿结合的地方。这里曾是契丹(大辽)王朝上京临潢府的所在地。当年,辽朝在此曾有京、府、州、县四级行政建置,其中临潢府便位于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故城上。
耶律阿保机和他的辽上京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草原诸邦,称天皇帝,定国号为“契丹”。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建国两百余年间,这个王朝的国号曾在“契丹”和“辽”之间,反复更迭。1125年,辽内乱衰败为金国所灭。
随着时光的更迭和变迁,转眼千年逝去,辽上京早已不复存在,当年的众多建筑也已灰飞烟灭。如今留给世人的只有坟墓、遗迹和幸存的南北塔。
在左旗城区东南方向三公里处有一大片荒地,这便是辽上京临潢府的遗址。据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神册三年)开始兴筑,初名皇都,926年(天显元年)扩建,938年(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为辽代五京之首……时间可以让一切辉煌成为历史。随着大辽王朝的覆灭,这里也在战火中成为废墟,被泥土掩埋成为历史。身处阔大的遗址中,会见到很多碎砖和瓦片,这些遗物在告诉后人,它曾经的辉煌。然而,这里似乎并不孤单,如今它的另一个功用是农民的放牧场。每日都会有成群的牛羊与逝去的灵魂作伴,也不算是孤单。
南塔位于辽上京遗址南约2.5公里的龙头山北侧,与北塔遥相呼应,塔高25米,八角七檐,檐头系风铃;塔身嵌有浮雕,刀法细致,其风格类似辽西京大同华寺内的辽代壁画。可以想象,当时辽上京南北山上,佛塔高耸,风铃飘鸣,诵经声声,一派佛国盛世景象。可惜,南塔也遭到了破坏,塔墙上的很多佛像、飞天像、菩萨像等,不知于何时被何人抠除,更不知流落到何方。而北塔,则是在原址上重建的近代作品,因处城区内现已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地方。
在巴林左旗林东镇,有一处古木参天、清幽静谧的山林里。大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就坐落于此。这里有个特点是石屋存疑,陵墓难找。因为在进入深山寻找陵寝前,人们都会被山前的一座石屋吸引。
这座石屋是用巨大的花岗石板搭建而成,屋内有一方巨大的石床。石屋高3.5米,宽6.7米,进深4.8米,只用了7块大石板,目测每块石板都有数十吨之重。这种结构的石室,为中国古代建筑物中所少见,也是辽代建造石室中仅存的一座。据说这座石屋是辽朝皇族死后进入皇陵时,暂时用来停尸的。传说这里曾停放过耶律阿保机的灵柩。通俗的说,这应是皇族的临时停尸房。
从石屋往南沿着小道走上一段宽阔的泥土道后,沿着此路往山里走,大约40分钟,就可抵达辽太祖的最后归宿。
“草原小五台”与亿年活化石
召庙,蒙古族喇嘛教的寺庙,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南20公里的群山之中。召庙的三面分别是圣水山、别楞山和桃石山,在三山形成的箕形山谷里,桃石山从谷地骤然拔起。经过地质考古专家考证研究,认为桃石山所在地区是典型的第四季冰川发育区,这里有堪称世界奇观的七锅山冰臼群。峭壁之下,有辽代开凿的“真寂之寺”石窟,它是研究辽代佛教思想、美术史、造像艺术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真寂寺是一组石窟群,开凿年代虽无定论,但它是辽朝200余年重要的佛寺之一,后人包括大多专家学者认之为辽代真寂寺。千百年来,古老而神秘的真寂寺和后召庙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草原小五台”。不仅一年一度的庙会延续至今,平时各地的信众、游客也是络绎不绝。不过,这里的喇嘛并不太喜欢摄影师对着他们拍照,并一再提醒访者除了他们,可以拍摄庙内各种景色。
同在召庙景区,七锅山自然保护区就位于真寂寺的旁边。七锅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地貌以低山山地为主,海拔高度700-900米,多数地段以花岗岩裸岩为主,植被稀疏。这里留有很多冰川时代的遗迹。
据介绍,七锅山天然锅穴有100余个,总的特点是口小、肚大、底平,锅穴最大的口径8-10米,深约2米,最小的口径只有10厘米,但深度达40-50厘米。这里的天然锅穴绝大部分分布于山脊、山峰的花岗岩上,个别锅穴发育于呈孤立状的巨大岩柱之上,形成罕见的“孤峰”地貌或呈基座相连的“连座峰林”地貌。让人称奇的是,在一些储水的锅穴里竟然生存有三亿年历史的活化石——三眼恐龙虾。
挺进乌兰坝,等风来,等云开,等光彩
来巴林左旗就不能不去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位于巴林左旗北部的乌兰坝林场和石棚沟林场境内,这里有草原、林场、还有连绵的山岳,是大自然美景的集结地。
出左旗城区,一路北行,摄影师们被路上的优美风光所吸引,纷纷举着相机从玻璃窗拍摄优美的草原风光。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柏油路的结尾,大巴车最终停在了去往乌兰坝的半路上,而我们距离目的地还有20多公里。就在我们感到绝望之时,当地调来了一台推土机,在草原泥路上为大巴车开起了道。
经过艰难的跋涉,我们最终抵达了草原腹地并吃到了地道的手抓羊肉。在草原的蒙古包内,一大帮人不由分说地大快朵颐起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过的味道最鲜嫩、最味美的羊肉。不幸的是,我在为同席者分肉时,不小心切破了无名指……蒙古小刀真的很锋利。说话间,帐篷外面急雨袭来。
进入乌兰坝国家自然保护区太平屯林场,便可以看到大自然在山顶上塑造的十八罗汉像和农田的颜色拼图。我不喜欢扎堆,更不欢模仿别人同样的景色。摄影需要独特的视角,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不论拍到什么样的风景都不要去遗憾。于是,在进入林场时我选择了道边上的一处山坡。这里可以俯瞰脚下的农田,同时还可远眺群山,这给了我很好的创作空间。登上山顶,云还没散开,于是我需要等风来,等云开,等光彩……没过多久,云层撕开了一些裂口,阳光投射下来,农田里的葵花田,玉米地,黍子地以及林场的颜色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同是在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爷洞沟也是拍摄山岳风光的好去处。老爷洞沟是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达坝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它是一个由大兴安岭余脉构成的狭长袋状山谷,因为峡谷中的一个天然山洞中供奉着忠义之神——关云长,因此,整个山谷被人们称之为老爷洞沟。
进入河谷,我发现这里别有洞天。成片的麦田已经成熟,大片的葵花田开的正艳。偶尔有松鼠从高大的榆树下到地面,看到我们后又立刻逃入花田。不远处,有几位农夫正在河谷里打草,工作辛苦,但场面美丽。拍摄中,不时有装载着草垛的拖拉机从河谷深处“突突突”地走出来。这样的景色,不论是我,还是别人,都不会错过……
进入乌兰坝的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麻烦,但美景总是藏在不易抵达的地方。不然,信手拈来的总是感觉不够动情和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