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5-10-19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等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体会实验教学

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等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使临床、社会、历史、生命科学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学科。可为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学生通过这门桥梁学科能更进一步接近临床及社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到学生,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丰富了教学经验。本文以“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为出发,浅谈了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

【Abstract】Medical 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basic medicine,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social, history and life sciences closely linked to medical microbiology. It can lay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and clinical courses, and students through this subject closer to clinical and social.As a young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nvest in the students, he also learned a lot and foun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Medic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Experience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可为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作为青年教师在这几年工作中总结出的几点体会如下:

1 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启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对任何人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内驱动作用。使没有思考变为有思考,使无效变有效,使低效变高效。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内容繁杂,枯燥,但接近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临床症状为例,通过利用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向学生介绍破伤风梭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投入课程内容,我们可以用最风趣的方法和通俗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平时生活中我们容易受伤,每次受伤会从周围人口中听到“打破伤风的针”,但上课时简单的解释这一病例,不但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不能对学生充分灌输“打破伤风的针”实质。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那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破伤风的针?‘破伤风又是什么?‘不打此针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等学生生活中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带进课堂,将内容延伸到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条件、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及疾病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及发挥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及主动学习能力。

虽然人类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离消灭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不断出现[1],如2002年全球SARS流行、2009 年全球H1N1型流感流行、2011年欧洲国家出现的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感染涉及到这些新现病原体的有关知识。据我上课时所感受到的体会,学生对这类例子非常感兴趣,而且求知欲望也很高。同时这些新进展具有很高的探索性,因此授课时举例这些新进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只求科学,探索世界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2]

2 优化授课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时,教材的每一章节要讲到,内容分配充满,虽然这种讲课模式能保证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但是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重点授课”方法,在课堂上重点介绍,反复强调,反复解释每一章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这种效果比前者好很多。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精讲多练,学生能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印象深刻。课堂教学内容少而精,有关罕见的病原体内容学生以自学为主,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侧重点不一样,根据以上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及重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具有理论性、实验性、交叉性等三大特点为一体的分支学科。这门学科信息量大,内容多,教学设计难度大,要想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有效完成教学内容,要让学生接受更高的知识点,需要老师精心去组织及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章节前后编排、实验室或教室教授的内容安排、何种方法(案例式或提问式)、何种手段(实验示教或多媒体)等方法,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使典型的病例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此过程能强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必须着重相关课程的先后衔接。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几乎无不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联,相关课程的衔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进入后续课程。因此课堂内容应做到内容的先后衔接、重点明确、特色鲜明,才能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 改革实验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操作及分析能力,实验室是学生踏入工作之前的重要的实习基地。经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环境素养等基本素质[3]。

目前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但是对于实验课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这是教学方法上的缺陷,因为部分实验老师上实验课时,首先通过注入式的串讲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所有的操作步骤,这导致学生对实验的消极态度,影响他们对实验进行观察的理念。结果老师讲的内容被学生从头模仿到尾。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应该给学生准备一个自由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先预习有关实验内容,然后分组让学生自己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最后抽出时间,点评每个组实验完成情况,给他们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最终总结性和示范性的给学生操作一遍,也就是说平时的教学环境中的角色交换,给学生一个自由观察,自由发挥的平台。

总而言之,青年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充分准备医学微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理论及实验内容和方法,而且需要找出适合提高学生兴趣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也要注重前面内容所说的优化授课内容、教学设计、改革实验教学等。这样既能培养出优秀医学人才,又能可以成为适合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朱红,李雪璐,陈建林.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部医学,2012(24).

[2]杨敬,雷迎峰,徐志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融入新进展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6).

[3]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德力夏提·依米提,陈锋.维吾尔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3(166).

[责任编辑:侯天宇]

猜你喜欢

医学微生物学体会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