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业类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创新研究

2015-10-19王昱燚丁广明孙峰平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高职院校

王昱燚 丁广明 孙峰平

【摘 要】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关注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本文针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从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机制入手,致力于创建“就业创业全程教育模式”,以“就业畅”解决学生切身问题,以实效促进学生思想转变,服务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农业类;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创新研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公布再次将“三农问题”摆上最重要的位置。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并将他们输送到农业发展的大业中去是每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1 “就业创业全程教育模式”创建的背景分析

针对农业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招生形势严峻以及学生管理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我们从社会舆论导向、学生自身特点、学校教育引导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服务三农意识淡薄,学生就业创业定位不准

多数学生选择农业院校,看中的是“公办”招牌和远低于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真正立志献身农业、服务三农者屈指可数。同时,多数学校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素质和企业文化教育,学生没有真正考虑过立足基层一线,也不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从而导致学生就业离职率高,频繁跳槽。

1.2 缺少优质校内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农业类高职院校均缺乏优质校内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作为支撑,一些就业创业基地也仅仅挂了个牌子而已,并未真正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来帮助大学生在初创业过程中规避创业风险,从而导致学生创业成活率普遍较低,也很难产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效应。

1.3 缺乏系统职业教育,校内指导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多数农业类高职院校均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但从未将此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教育体系来看待,导致各课程间并不能充分衔接,知识层次上有着较明显的脱节,从而导致了多数大学生初次就业不理想、创业成功率不高。

针对以上现状的调研分析,我们探索出“就业创业全程教育模式”。该模式共分三阶段,即第一阶段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阶段校企合作、校企文化渗透教育;第三阶段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及创业实训教育。

2 “就业创业全程教育模式”的具体做法

从新生入学开始,我们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教育——通过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服务三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一是,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引导他们逐步完成由“轻农”到“知农”再到“爱农”的思想转变,提升他们对农业行业的认同感。

二是,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理论教学、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职业规划讲座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分析内外部环境,结合个人优势及爱好制定合理的分阶段目标,降低就业的盲从性。

2)第二阶段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企融合文化,让学生提前接受职场文化的熏陶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从文化内涵的四个层面着手,丰富校企融合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化在育人中的潜移默化功能。

一是,建设校企融合的精神文化。学院通过顶岗实习、企业文化讲座以及演讲、征文、设计大赛等形式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等渗透到学院精神的核心理念中,在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体现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

二是,建设校企融合的物质文化。学院运用校园建筑、教学设施、宣传橱窗、人文景观等物质载体,融入企业元素,彰显职场氛围。实训实习场所创设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建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宣传橱窗、文化走廊悬挂就业心路、创业历程、人生感悟等内容凸显行业企业特色。

三是,建设校企融合的制度文化。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制度,通过平台自身章程中的工作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实训实习制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学校管理企业化,实践教学职场化”。

四是,建设校企融合的课程文化。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了解行业和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力求课程目标与社会需求一致,课程内容与岗位设置一致。学校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开设以企业命名的定单式培养班使课程文化成为校企文化合作育人的重要形式。

3 第三阶段教育——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和创业实训教育

一是,加强就业创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求职心态。学生择业或创业时时常产生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盲目从众、相互攀比、过度自负、过度依赖等就业心理问题,故在学生求职前,组织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开展就业创业心理讲座、团队及一对一的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创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和创业观念、缓解就业创业心理压力,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和创业做好铺垫。

二是,传授就业创业技能,提高学生择业创业技巧。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对求职过程和方法知之甚少,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和经营管理更是一无所知。首先要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指导,让毕业生了解国家和地区关于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政策以及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开办创业实训培训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指导,从求职程序、求职材料准备、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讲解及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

三是,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特征和就业观,对职业指导理解是迥异的,开展集中式职业指导显然不适应需求,个性化职业指导已成为高校未来职业指导的主流方向。个性化职业指导要求职业指导师“坐诊”,与前来咨询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谈,针对来访者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症状”,通过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拿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并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推荐合适个体的“处方”。

[责任编辑:侯天宇]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高职院校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