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下法治疗急性阑尾炎42例疗效分析
2015-10-19孙陟中
孙陟中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浙江 杭州310018
通下法治疗急性阑尾炎42例疗效分析
孙陟中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浙江 杭州310018
目的:探讨通下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毒通腹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48%,对照组为64.2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体温、中医症状积分、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抗感染结合中医通下法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急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通下法;解毒通腹汤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一般好发于青壮年。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肠痈病范畴,主要分为瘀滞期、蕴热期、成脓期。本病早期为瘀滞期阶段,多数由于寒温失调、饮食不节、情志失常等因素造成了肠道气化传导不利,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湿热阻遏,血肉腐败成为痈脓[1]。六腑“以通为用”,因此在治疗上要坚持理气通腑、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综合治疗原则[2]。笔者在西医常规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通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3]中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腹痛,呈现阵发性或者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起病急骤,伴有恶心、呕吐,右下腹麦氏点出现固定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腰大肌试验或者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升高。中医诊断参照《现代中医治疗学》[4]中关于肠痈的诊断标准,并符合气滞瘀阻证:患者腹痛,呈现阵发性或者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白或者黄,脉弦或数。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③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要求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原发疾病患者;③有先天性疾病患者;④严重认知、智力障碍患者;⑤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
1.4 一般资料84例患者均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按照系统随机法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5.17±4.23)岁;发病时间2 h~3天,平均(1.15±0.34)天。对照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23~61岁,平均(45.41±4.19)岁;发病时间3 h~3天,平均(1.08±0.31)天。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头孢曲松钠0.25~0.50 g,每隔6 h静脉滴注1次;甲硝唑首次按15 mg/kg,之后为7.5 mg/kg,每隔6 h静脉滴注1次;配合补充维生素和能量合剂。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通下法治疗。解毒通腹汤:大黄(后下)、莱菔子各9 g,厚朴、牡丹皮、延胡索、连翘各12 g,蒲公英30 g,赤芍、郁金各15 g,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400 mL,每隔6 h服用100 mL。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记录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评价2组临床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超声提示阑尾炎肿胀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好转,局部仍有压痛,白细胞计数基本恢复正常,超声提示阑尾炎肿胀消退;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局部压痛,超声提示阑尾炎肿胀减退;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或者加重,白细胞计数升高,超声提示阑尾炎肿胀未消退。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48%,对照组为64.2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患者体温、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体温、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体温、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
表2 2组患者体温、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s)
表2 2组患者体温、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体温(℃) 中医症状积分(分)42 42治疗前37.68±0.31 37.71±0.29治疗后36.54±0.04①②37.01±0.15①治疗前9.21±1.05 9.44±0.98治疗后1.12±0.18①②2.87±0.46①
4.4 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TNF-α变化比较 见表3。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白细胞计数、TNF-α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
表3 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TNF-α变化比较±s)
表3 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TNF-α变化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白细胞计数(×109/L)TNF-α(pg/mL)42 42治疗前11.45±1.58 11.67±1.62治疗后7.81±0.34①②9.11±0.97①治疗前131.73±18.76 128.89±19.03治疗后71.71±7.48①②100.34±13.05①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阑尾炎属于肠痈范畴,其多由于进食膏粱厚味、嗜食生冷或者暴饮暴食造成脾胃受损,胃肠传导功能失常,气机壅滞,或者由于暴饮暴食后行走匆忙导致肠腑血脉受损伤,瘀血阻滞,肠道化热,最终血败肉腐形成痈脓[5]。
中医学理论认为,本病病位在肠腑,中医学主张六腑以通为用,因此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所在。本科室拟用解毒通腹汤治疗,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通下攻积的作用,且能够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生用借助大黄泻下之力使热毒外泄;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莱菔子消食除胀满,降气化痰;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凉血清心;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风清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甘草补益脾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理气通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抗感染作用;厚朴的提取液具有广谱的抗炎、镇痛效果;莱菔子则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牡丹皮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延胡索能够解痉镇痛;郁金的水浸液可以对皮肤真菌、麻风杆菌起到抑制效果;赤芍则可以解痉、镇痛、抗炎抑菌;连翘、蒲公英和甘草均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效果[6]。
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患者体温、中医症状积分、白细胞计数、TNF-α水平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联用解毒通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阑尾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显著。
[1]姚宏伟.阑尾炎汤联合西药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3):212-213.
[2]姜雨含,姜超.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30例[J].吉林医学,2011,32(7):1354-1355.
[3]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1.
[4]郭子光.现代中医治疗学[M].2版.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597.
[5]陈小群.单纯性阑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458-459.
[6]田止学.肠痈汤内服联合大蒜三黄糊剂麦氏点外敷治疗急、慢性阑尾炎230例[J].中医研究,2013,26(9):30-32.
(责任编辑:冯天保)
R574.61
A
0256-7415(2015)02-0115-02
10.13457/j.cnki.jncm.2015.02.055
2014-09-16
孙陟中(1976-),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