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8例临床观察
2015-10-19王淑芬刘素敏
王淑芬,刘素敏
温州市鹿城区莲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浙江 温州32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8例临床观察
王淑芬,刘素敏
温州市鹿城区莲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浙江 温州325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的血压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值、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法;血压;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
原发性高血压好发于中老年人,病因主要为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1]。其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进展缓慢,所以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测血压后发现[2]。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增高,心、脑、肾及眼底等靶器官损害,同时还可能伴随神经症样症状。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依靠西药,但大量研究发现中医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脂,及增强对高血压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无症状或具有轻度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且无明确病因;②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平均收缩压≥140mm 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 mm Hg,诊断为1~2级高血压病;③实验室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严重靶器官(心脏、大脑、肾脏及眼底)损伤;④属肝火亢盛型、气血方虚型、瘀血阻窍型、风阳上扰型患者,且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①危重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对药物有禁忌,不配合用药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中心就诊的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8例。对照组男50例,女48例;年龄40~75岁,平均(56.7±10.4)岁;病程5~30年,平均(10.5±4.5)年;高血压分级:1级52例,2级46例。治疗组男49例,女49例;年龄42~78岁,平均(58.3±9.7)岁;病程6~35年,平均(15.2±5.8)年;高血压分级:1级50例,2级4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在给予合理饮食、作息指导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别采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或利尿剂等1种或2种西药联合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型结合中药治疗。如肝火亢盛型,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血亏虚型,采用归脾汤加减;瘀血阻窍型,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风阳上扰型,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组疗程均为8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2组的血压变化、降压效果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根据症状轻重程度分为轻(0~2分)、中(3~5分)、重(6~8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显效:高血压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明显消失,收缩压降至140 mm Hg以下或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20 mm Hg,或舒张压降至90 mm Hg以下或下降幅度超过10 mm Hg;有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明显改善,且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20mm Hg,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10mm Hg;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且收缩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4.2 2组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比较 见表1。治疗前,2组的平均血压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比较±s)mmHg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比较±s)mmHg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163.7±10.4 164.5±11.7舒张压108.3±9.2 110.2±7.5收缩压130.6±8.5①120.4±8.1①②舒张压85.5±5.7①78.6±6.1①②
4.3 2组降压效果比较 见表2。经过8周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显效率为49.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显效率为65.3%,2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2组降压效果比较 例(%)
4.4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6.21±1.89 6.68±2.21治疗后4.48±1.12①2.34±0.55①②
4.5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4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5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的持续升高,因其起病隐匿且病程缓慢,所以一旦发病往往导致靶器官损害,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等解释,实证主要归因于肝阳上亢和痰湿壅盛;虚证则主要归因于肝肾阴虚。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依靠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或利尿剂等1种或2种西药联合使用,具有疗效快速确切、减少靶器官损伤等优点[5],但由于西药也存在以下问题: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不一,药物副作用较大等。而中医药主要针对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辨证使用,给予患者服用相应的汤剂,如肝火亢盛型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血亏虚型给予归脾汤加减,瘀血阻窍型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风阳上扰型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不仅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而且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减少副反应[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1]陈思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35例[J].中医学报,2012,27(11):1477,1513.
[2]唐义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36-37.
[3]白瑞娜.高血压中医辨证诊疗方案临床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4]付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802-2803.
[5]郭爱莲.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35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9):117.
[6]陈志兵.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治疗现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3):81-83.
(责任编辑:刘淑婷,吴凌)
R544.1
A
0256-7415(2015)02-0024-02
10.13457/j.cnki.jncm.2015.02.012
2014-10-03
王淑芬(1965-),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社区医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