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阴道分娩法镇痛初产妇产程曲线分析

2015-10-19吴颖元陈丽萍彭伶刘爱香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初产妇硬膜外

吴颖元 陈丽萍 彭伶 刘爱香

无痛阴道分娩法镇痛初产妇产程曲线分析

吴颖元陈丽萍彭伶刘爱香

目的 观察分娩镇痛无痛阴道分娩法用于初产妇分娩的临床使用效果、对产妇及产妇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分娩初产妇17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7.1±1.8)h短于对照组(9.3±2.9)h,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潜伏期和活跃期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9.1±2.8)h短于对照组(11.3±3.7)h(平均减少时间约2.5h);两组产后出血量及转手术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阴道分娩法能够缩短初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加速宫颈扩张,减轻第一产程期间疼痛。对初产妇身体健康无影响,未增加初产妇分娩风险,对新生儿亦无影响,是一种较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的临床分娩法。

分娩镇痛 连续硬膜外镇痛技术 分娩

传统的阴道分娩法,即自然分娩法,经常给女性带来巨大的疼痛[1]。为降低初产妇分娩过程的疼痛感,无痛分娩法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亦有较多无痛阴道分娩的研究[2]。本资料采用大样本数据分析无痛阴道分娩在临床上对初产妇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718例,分为观察组860例,对照组858例。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法,对照组正常分娩,除不采用无痛分娩法,其它分娩处理方式与观察组保持一致。两组患者年龄均22~31岁,孕周38~42周。

1.2产程观察项目 分别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疼痛程度、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分娩并发症等。疼痛学有客观评定标准,疼痛程度采用临床上详细观察以及询问产妇的方法进行,询问过程尽量排除主观判断(疼痛的客观判断标准),客观询问详细记录。

1.3方法 (1)无痛阴道分娩法:麻醉药物及麻醉配制情况:0.15%罗哌卡因150ml+芬太尼0.1mg,首次静脉推注9ml,剩余配泵(患者自控镇痛)。麻醉开始选取时间点确认[3,4]:产妇反映宫缩疼痛剧烈,表现为10min内宫缩次数≥3次,每次宫缩持续时间≥30s,宫口开≥3cm,可开始麻醉。麻醉及给药方法:产妇左侧卧位,在L3~L4椎间隙选取适当点进针穿刺,穿刺完成后,向头侧置硬膜外导管3cm,在上一次宫缩结束后,缓慢推注入镇痛液(麻醉剂)约2.5ml,认真详细观察产妇对药物反应情况,无异常后,于25min后继续注镇痛液约7.5ml,可形成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麻醉后,产妇继续取侧卧位,给予吸氧,观察记录产妇血压、呼吸、宫缩等一般情况。整个麻醉及产程过程中,须严格持续给予胎心监护,观察胎心变化情况。本资料镇痛剂(麻醉剂)实际结果:一次给药持续麻醉时间约45min,故距离给药40min,应着重观察询问产妇疼痛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重复给药。(2)对照组自然分娩法:除了不对产妇进行麻醉镇痛处理,整个产程与观察组基本一致,给予非药物安慰法自然待产分娩。

1.4判断标准 镇痛效果主要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估法(线性VSA法),设立VSA疼痛标准,进行判断与记录:0~3分视为镇痛明显减轻;3~5分视为镇痛效果良好,但仍有一定的疼痛;>5分视为镇痛效果差。

1.5产程图绘制 由专人全程陪护,将每次肛检或阴道检查所得的宫颈扩张及先露情况记录于产程图上,产程图标注有警戒线、处理线和产程曲线,其中产程曲线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比较产程各阶段时限、宫口扩张曲线、活跃期起始角度等。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宫缩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宫缩时间(33.05±5.24)s,对照组平均宫缩时间(34.31±5.25)s,两组宫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阴道分娩法宫缩阶段无异常情况发生。

2.2两组产妇产程曲线分析 观察组宫口扩张曲线曲率大于对照组,活跃期起始角度观察组为(53.4±16.1)°,对照组为(48.8±16.6)°。两组各平均产程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平均产程时间比较(x±s)

2.3两组产妇镇痛效果 (1)第一产程:观察组潜伏期和活跃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第二产程:观察组疼痛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有所降低,但无第一产程降低的程度明显,此与第二产程中宫口及阴道口开大程度大,产妇疼痛剧烈有关。(3)总产程:观察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4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初产妇产后出血量均在115.0ml左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无痛阴道分娩对胎儿的影响 无痛分娩法并未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概率,亦未增加胎儿窒息的概率,表明无痛阴道分娩法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3 讨论

分娩疼痛会给初产妇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为减轻产妇的痛苦和降低其恐惧感,近年来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无痛分娩。由于分娩镇痛的特殊性,既要效果理想又要确保母婴安全,目前对无痛分娩的研究力度在不断加大[5]。本资料对860例初产妇采用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镇痛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不影响初产妇身体健康和胎儿情况。该镇痛剂用于无痛阴道分娩的机制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剂可缓解子宫下段宫颈的神经传导,降低软产道阻力,促进胎儿头部下降,但是此过程并不阻碍子宫体部的神经传导,联合子宫平滑肌的自律活动,维持正常的宫缩力。同时,在无痛待产过程中,产妇可以正常休息、进食,因此储备了更多的体力、精神和精力用于第二产程。

本资料结果显示,无痛分娩法的镇痛效果明确,对产妇整个产程产生了影响:(1)第一产程时间缩短,主要表现在潜伏期和活跃期明显缩短,活跃期起始角度增大,整体产程时间缩短,这与使用无痛镇痛法,明显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和焦虑感、疲劳感有关,进而提高产妇的体力,有助于胎儿头部顺利下降。(2)相对自然分娩法产程,无痛分娩法优化了产程,而未提升产妇产程的异常率。

1 谢绮.无痛分娩300例临床分析.江苏医药,2011,37(16):1962.

2 张广兰,冯艳.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218~1220,1223.

3 谢尧,江露,王琳,等.硬膜外阻滞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428例的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12,41(29):3056~3058.

4 岳红丽,谭红,李彦平,等.潜伏期和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3):278~281.

5 谢绮.无痛分娩300例临床分析.江苏医药,2011,37(16):1962.

511430 广州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番禺院区妇产科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初产妇硬膜外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