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A与RA-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2015-10-19唐开奖蒋茵宋星慧覃玉花韦阳妙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类风湿病程关节炎

唐开奖 蒋茵 宋星慧 覃玉花 韦阳妙

RA与RA-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唐开奖蒋茵宋星慧覃玉花韦阳妙

目的 比较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RA组63例与RA-ILD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血清CCP抗体、RF、ESR、CP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晨僵时间、IgG、IgA、IgM水平及AK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ILD患者易发于年龄大、病程长、病情处于活动期且血抗CCP抗体、RF含量高的RA患者,加强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临床实验室特征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具有慢性、对称性特点,除关节病变外,还有一半患者出现关节外表现,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丧失关节功能,甚至残废。肺间质病变(ILD)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起病较隐匿,可发生于关节炎之前,也可发生于关节炎后,预后效果极差,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1,2]。为了探讨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作者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排除肺结核者、支气管炎者、肺气肿、结节病及慢性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有无肺间质病变分为RA组(63例)及RA-ILD组(33例)。RA组中男11例,女52例;年龄21~71岁,平均(46±25)岁。病程1.5~2年,平均(1.75±0.25)年。RA-ILD组中男9例,女24例,年龄55~69岁,平均(62±7)岁。病程5.3~7.2年,平均(6.25±0.95)年。

1.2检验方法 实验室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CP抗体及AKA抗体;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F;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PR)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1.3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晨僵时间。实验室指标:血清抗环瓜氨酸(CCP)抗体、RF、AKA抗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P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及晨僵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清CCP抗体、RF、ESR、CPR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CCP抗体、RF、ESR、CPR水平比较(x±s)

2.3两组患者IgG、IgA、IgM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gG、IgA、IgM水平比较(x±s)

2.4两组患者血清AKA抗体情况 RA组中血清AKA抗体阳性23例,占36.51%,RA-ILD组血清AKA抗体阳性12例,占36.36%,两组患者血清AKA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常伴随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其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中常受累的器官之一为肺脏,由于肺脏有着丰富的结缔组织及血液供应。据相关文献[3]报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4%左右的患者伴有肺间质病变。RA-ILD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故极易导致误诊甚至漏诊。伴随着病情的发展,在中后期可出现气短、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且双侧中下肺野可闻爆裂音[4]。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治疗时机,避免使用对肺部有副作用的药物治疗。

临床中RA-ILD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5]:(1)基因表达的改变。(2)受到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及前列腺素因子的多种作用。(3)可能受到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作用。(4)也有可能与免疫复合物相关。本资料中,通过RA-ILD患者与单纯RA患者相比,RA-ILD患者的病程较长,年龄大,且CCP抗体、RF、ESR、CPR水平均较高。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老年患者身体各个机能正逐渐走向退化,其免疫抵抗能力较差,相对于中青年患者而言,更易患肺间质病变。但也有研究表明与年龄无关系,这可能与所选病例数有关。(2)类风湿性因子(RF)的滴度越高时,激活补体的能力越强,所形成的坏死性血管炎也越严重,进而对肺脏的损害也越大;也可能由于补体激活能够产生过敏毒素,对中性粒细胞起到吸引作用,进而促使其向免疫复合物转移,最终吞噬免疫复合物,或者中性粒细胞粘附在免疫复合物上,同时分泌较高水平的中性粒细胞弹性酶,而这些弹性酶又能够分解结缔组织基质,增加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6]。因此加强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1 王燕,冯欣,高薇,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白介素33及其受体人基质裂解素2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52~2256.

2 赵兰艳,赵书山,王健,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浙江实用医学,2010,15(6):429~430,439.

3 罗改莹,赵小珍.血清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43~1345.

4 Kim EJ,Elicker BM,Maldonado F et al.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0,35(6):1322~1328.

5 Malik,S.,Saravanan,V.,Kelly,C. et al.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 updat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heumatology,2012,7(3):297~308.

6 王丽,邱敏.抗角蛋白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比较.浙江临床医学,2013,(2):175~176.

545005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工人医院

猜你喜欢

类风湿病程关节炎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