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5-10-19谷海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肩部偏瘫上肢

谷海燕

新型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谷海燕

目的 探讨新型综合康复治疗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轻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6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两组各评定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肩峰与肱骨头之间间隙评定、肩关节疼痛评估及FMA(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减少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综合康复治疗 肩部诱导法 早期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脑卒中早期,多可因肩袖肌肉松弛,肩关节囊松弛以及受重力等因素而引发[1]。有统计表明,其发生率约40.9%~70.0%[2],而大部分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同时并存肩关节疼痛及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3],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早期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对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提出新型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肩部诱导法治疗,有效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59.1岁。脑梗死33例、脑出血27例。病程14~67d。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手、上肢Brunnstrom分期均为Ⅰ期软瘫期,入院时X线提示均无肩关节半脱。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临床病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接受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1)上肢良肢位摆放:在患者脑中风早期时予仰卧位姿势,偏瘫侧肩胛骨下放置高度约3cm的枕头,适当垫高肩部。床边坐位时,在患者胸前放置软枕,把患手垫于胸前,患者双上肢以Bobath手法放置前方,以便进行上肢的活动[6]。(2)运动与作业疗法:①肩胛骨被动运动。②肩关节主被动运动:Bobath手法上举上肢动作,健手带动患手推动滚筒训练。③挤压肩关节:患者取坐位,患侧上肢支撑床面,手指分开,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后,健手控制肘关节伸直状态,自身重力下向患侧上肢倾倒挤压肩关节。④肩关节控制训练:患者仰卧位,Bobath手法健手带动患手肩关节前屈、左右摆动训练,以上所有运动尽量在无痛或较小疼痛范围内进行。⑤三角巾悬吊或肩托悬吊上肢。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7]。⑦针刺+电针治疗,电针取穴位主要肩贞、肩俞、肩髎、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穴位,刺激量为2Hz,时间为30min/次,1次/d,20d为1个疗程[8]。新型综合康复治疗: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肩部诱导法相结合的方法。肩部诱导法的操作:(1)肩部扣击运动:掌心与肩峰重叠相对,每组叩击100次,3组/d,节律适宜,手法力度适度,强度为患者不引起剧烈疼痛而能耐受为度。(2)患肩主被动耸肩运动: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0°,肩关节0°,采用健手托患侧肘关节的情况下进行主被动耸肩康复训练,每组50次,3组/d,在患者能耐受运动量情况下进行,以不产生疼痛及疲劳为度。

1.3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测量坐位患肩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评定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情况;采用目测类比量表(VAS)评价肩痛程度[9];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疼痛VAS评分及FMA评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触诊肩峰与肱骨头间凹陷之间间距评定比较 见表1。

表1 6周后两组患者触诊肩峰与肱骨头间凹陷评定比较(n)

2.2两组患者VAS评分及FM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患者疼痛VAS评分及FMA评分比较(x±s)

3 讨论

脑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容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主要由肩关节周围肌群尤其是肩上部肌群的瘫痪和无力、关节囊松弛,上肢重力下垂或家属护理不当牵拉所致,并通过X线片证实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10],而半脱位的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患侧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11]。以运动的神经发育疗法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原则,对偏瘫患者进行肩部诱导法训练,提高肩部肌肉肌群,改善上肢功能。在结合通过作业训练可以明显降低肩带肌的痉挛,改善或防止肩关节半脱位,肩胛骨回缩,避免肩关节囊和韧带的继发性损伤,改善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由此可见,提高肩部周围肌群的运动能力对肩关节及整个上肢恢复至关重要[12]。重视脑中风偏瘫早期的肩关节护理及治疗,明显减少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同时减轻患者疼痛。尽可能的恢复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能力。

本资料显示,脑卒中早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综合康复治疗,能缓解肩关节肌肉的松弛,增加了肌肉的张力,使肩关节保持正常的功能位,减少肩关节囊和周围韧带的损伤,能够有效的预防或减轻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13]。肩部诱导法采用患者主动与被动耸肩活动及肩部叩击运动,有效刺激患者肩关节周围肌群的肌肉收缩能力,诱发肩关节周围肌群的肌肉收缩,促进肩上提相关肌肉紧张力和肌力的恢复,缓解肩部疼痛,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4]。且通过主动与被动活动促进了上肢静脉的回流[15],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新型综合康复治疗有效刺激肩关节周围肌群的主动肌肉收缩能力,加强肩袖的稳定性[1],有效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同时减轻了脑中风患者肩痛的程度。值得在康复治疗中推荐运用。

1 王亮,王予彬,王惠芳.肩袖损伤疼痛机制及治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 30(4):379~382.

2 蔡成欢.冯尚武.谢镇良.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24(11):1041~1042.

3 张淑云,张通.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27~29.

4 何可,李丹丹.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74~7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

6 应德霞. 邵秀芹.尹秀玲.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废用及误用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效果观察.医学信息,2013,(27):291~292.

7 钱开林.王彤.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康复杂志,2003,25(1):37~38.

8 陆瑾.张丽霞.刘孔江.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10,30(1):31~34.

9 马菁华.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6): 534.

10 黄耀华.肩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11): 1106~1107.

11 李景珍,韩艳菊.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9):41~42,44.

12 房钢,张一诺,王猛.早期干预肩关节半脱位降低肩手综合征发病率的临床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22~5623.

13 石翠霞,谢瑞娟,唐文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及副作用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1):38~39.

14 唐文慧,何峥艳,吴旗,等.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2):30~32.

15 练涛,吕慧颐,薛燕萍.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0):1262~1265.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康复医院

猜你喜欢

肩部偏瘫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