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19郑海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综合症下颌电针

郑海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疗效观察

郑海燕

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TM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电针联合红外线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药物联合局部封闭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紊乱指数、疼痛程度、总有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配合红外线灯保守治疗TMD,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更加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颞下颌关节 功能紊乱 电针 红外线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TMD)是多发于人群中的口腔疾病,已经被WHO视为影响人类健康第四位的口腔流行病[1]。TMD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致病因素为局部的急慢性创伤,包括硬物咀嚼性创伤、夜间磨牙等慢性创伤以及张口幅度过大、外物撞击等急性创伤[2,3]。颞下颌关节周围的炎症出现扩散、冷热刺激作用于局部组织导致的翼外肌痉挛、咬合关节功能性障碍以及精神状态均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作者采用电针配合红外线治疗TMD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本院口腔与理疗科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9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颞下颌运动异常,伴有疼痛和关节杂音、弹响等,采用X线平片、关节镜检查及红外热像检查,排除为结构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来院就诊前未经其他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发展、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观察组:电针联合红外线治疗。选取的主要穴位为听会、听宫、耳门、下关、阿是穴以及颊车,而配合穴位则为外关穴与合谷穴。治疗时协助患者取卧位,在进行常规的消毒后选择主穴位进行3~5次的针灸,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给予配穴1~2次的电针治疗,对电针的规格选择为0.25×40毫针针刺,实施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体后将电针留置并接通电针仪,电压控制在8~12伏,采用疏密波的形式,根据病情发展选择适宜的电流强度,逐渐由弱到强,以患者可接受的强度为宜,且将通电时间限制在20~30min左右。配合电磁波治疗仪对局部病损部位进行照射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需要停止治疗4~5d,再开始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2)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局部封闭的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在患者的耳前区实施常规的消毒处理后,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行局部麻醉,利用生理盐水对颞下颌关节腔进行反复的抽吸冲洗处理,向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溶液2ml,1次/周,同时给予消炎止痛类的口服药物,治疗3周后对患者实施评估。

1.3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下颌运动正常,开闭口自然,开口型不偏斜,下颌下降自然而协调,关节运动时无弹响。有效:患者主客观症状基本消失,下颌运动正常,患者能自然开闭口,开口型不偏斜,下颌下降时轻度不自然和不协调,关节及周围肌肉疼痛减轻,压痛不明显,运动时弹响明显减弱。无效:患者主客观症状与治疗前无改变或加重,症状未见好转,压痛仍明显或症状虽有改善,但在治疗后1个月内重新出现或加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的紊乱指数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的紊乱指数比较情况(x±s)

2.2两组患者治疗关节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的比较情况(x±s)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TMD是症状体征自身限制性疾病。目前,我国对TMD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一些简单的对症处理方法来减少发病的痛苦以及改善病情发展[5]。同时,TMD又是几大类多种相关疾病的总称,但每一种的临床症状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避免因盲目治疗或采取不当的治疗方式,以此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6,7]。我国对于TMD的治疗原则主要以可逆性的保守治疗为主,当可逆性的综合保守治疗方法失去了首选价值时,则需要考虑不可逆的非保守治疗方式[8]。治疗方法包括综合治疗、心理治疗、基因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9]。其中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超声治疗、离子导入、肌松弛仪、电刺激、针灸及冷激光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非激素类消炎镇痛药、皮质类固醇类药物、透明质酸钠、抗焦虑药物、肌肉松弛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及局麻药、中药等[10,11]。

本资料用电针配合红外线灯治疗TMD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疼痛作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局部组织缺血,肌肉活动所需的氧和营养成分受到影响,代谢作用出现障碍性[12,13]。当人体的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局部组织就会因炎症而出现疼痛、痉挛的症状,不及时治疗这种功能性的疾病易发展为器质性疾病,后期的治疗会加大难度[14~17]。而电针疗法可以使痉挛的咀嚼肌张力及周围神经兴奋降低,使咀嚼肌尤其是下颌肌功能亢进所致的肌痉挛得到缓解,减轻病人的痛苦。综上所述,电针配合红外线保守治疗TMD,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更加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马晔.中西医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的近况.陕西中医,2011,32(3):372~373.

2 景元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8 0例.中医正骨,2011,23(4):69,71.

3 阿力木江·苏甫尔,比力克孜·玉素甫,阿不都吉力力·买买提,等.透明质酸钠与激素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系统评价.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0):1509~1014.

4 王琰琼,吴艳丹.针灸配合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中国康复,2014,29(1):37.

5 陈若菲,冯兴中.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1):60,62.

6 范琳,于少平.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50例.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83,184.

7 徐凯,陈秀玲,黄云声.电针围刺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303-304.

8 ndndez-de-Las-Pefias C,Galrn-Del-Rio F,Alonso.Blanco C,et al.Referred pain from muscle trigger points in the masticatory and neckshoulder musculature in women with temporomandibular disoders.J Pain,2010,1l(12):1295~1304.

9 王琛霓.温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的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213.

10 张殿全,余细明.电针为主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14,36(3):399~400.

11 罗芳.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联合康复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50例.实用临床医学,2014,15(3):74,75.

12 张继红.浮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13,35(6):886~887.

13 刘学俊,万玉萍.伤药膏外敷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30例.中医外治杂志,2013,22(5):26.

14 孙小英.浮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23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3):230~231.

15 傅开元,边景檀,马绪臣,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关节液P物质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口腔学杂志,1996,31(1):6~8.

16 马绪臣,张震康.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命名和诊断分类.中华口腔学杂志,1998,33(4):238~239.

17 范新东,杨肥,王平仲,等.CT在颗下领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上海口腔学杂志,1999,8(4):223~225.

浙江省温州市科技项目编号(2014S0010)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综合症下颌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梦游综合症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