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新常态”下北京市企业运行格局的几个特点

2015-10-19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

凌++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延续,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由于企业运行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企业运行格局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就北京市辖区企业而言,“新常态”下,企业总体上显现一些新的运行态势,特别是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或规模的企业表现尤其各有特点。认识这些新特点,对掌握“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脉络,探索转型的途径、机制和目标都是重要的。

关键词:体制改革;企业经济;市场经济;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8-0009-02

一、“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新环境与旧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并赋予九个方面的内容。这个“新常态”的核心描述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但是从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的转型现实看,要解决各方面问题还需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支撑。所以,这次会议提出的2015年的5项经济任务中,“保持稳定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位于前两位。可见,解决“增长”的问题,是“新常态”下,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

1.“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新环境。进入2014年,“新常态”下,随着延续多年的增长模式逐步完结,经济运行进入“去旧迎新”的“换挡期”,呈现一些“新常态”特征。基本标志是经济增长由“两位数”降为“个位数”;经济管理部门放弃“保八”,接受“七”甚至更低的增长速度。在新的宏观环境下,北京地方经济、辖区企业的运行环境也随之变化。事实上,自2010年以后,北京地方GDP就已经告别“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企业运行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在工业增加值、利润等指标相继进入“个位数”增长时期。2014年,北京GDP增长7.3%。GDP延续“个位数”增长,意味投资、消费和出口等经济活动的放缓。这些经济活动的放缓直接导致企业运行环境收缩。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5%。这是自2010年20.5%增长回落后,“个位数”增长的延续。目前,工业增加值增长初步启稳于6%-7%之间。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3%。这是2010年该指标开始下降后,首度前三个季度增长都重回“两位数”增长区间。同期,工业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指标分别同比下降0.9%、0.7%。这两个指标自2012年中期以后一直是负增长,目前跌幅有收窄迹象。总之,“新常态”下,反映企业运行环境的GDP、增加值、工业利润、PPI等指标也呈现新动向,显示企业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看,以“新常态”为代表的企业新运行环境将较长时期延续下去。

2.“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旧格局。在“新常态”下,由于企业目前的运行方式是过去十余年的增长模式下形成的,其运行仍然是旧格局的特点。以下以北京辖区上市企业为样本,对这个格局进行考察。辖区上市企业涵盖金融、房地产、高科技、制造、商服等多个行业,其中即有大型央企、地方国企、也有小型民企。他们是所在领域的精英,在行业、地方乃至全国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企业收入及盈利结构方面,2014年前三季度,辖区上市企业219家,全部收入6.5万亿元、利润0.8万亿元。收入构成上,排前7的分别是采掘业1.8万亿元、银行业1.3万亿元、房地产1.3万亿元、制造业0.4万亿元、电热力0.1万亿元、商业0.1万亿元、信息技术业254.9亿元。利润构成上,排前7的分别是银行业0.6万亿元、采掘业0.1万亿元、房地产357.3亿元、电热力136.4亿元、制造业134.1亿元、信息技术24.9亿元、商业17.7亿元。综合可见,银行、采掘、地产三个行业收入、利润排前三位,占全部企业的80%以上。在收入及盈利的变化方面,从201 1年以来这些企业运行数据可以看到:在收入方面,辖区上市企业收入增速在经历一段增长后开始下滑,2014年又呈现逐步回升。但是从中位数看到,这种回升主要个别大型企业拉升的结果,一半企业的收入增长仍然下滑或在低位徘徊。在利润方面,2014年辖区企业盈利增速并没有随收入回升而上升,整体增速仍在小幅下滑。目前相当多企业处于微利状态,运行仍然艰难。在盈利能力方面,企业毛利率初步启稳,并有小幅回升预示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似乎主要与原材料价格回落因素有关,在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这种改善能持续多久尚难有定论。此外,其他一些企业指标,如存货、应收账款、财务费用等也都在高位,给企业运行带来很大压力。

二、企业布局及运行旧格局的几个特点

1.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区资源禀赋造就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在北京市辖区上市企业中,周期性产业、高科技产业是两个主要群体。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企业显现不同运行轨迹和效果。在以房地产业、银行为代表的周期性企业方面,我国经济自2010年进入“个位数”增长后,辖区上市周期性企业的运行态势也发生相应变化。最突出的现象是,随着经济增速回落,以前难得一见的企业收入下降、盈利下滑的现象不断暴露。在一些周期性行业,企业亏损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先有煤炭行业企业、后是钢铁行业企业,再后来有水泥建材企业等。2014年以来,以前享受增长红利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房地产、银行业企业也开始感到凉意。鉴于这两个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极高权重,这种态势的延续是值得警惕的。在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非周期性企业方面,2014年以来,如果说周期性行业企业的运行轨迹较为一致和清晰,那么大量作为未来转型之星的非周期行业企业的运行轨迹则非常复杂。数据显示,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盈利变化最为剧烈且持续,从2011年100%的增长到2014年下降50%,目前这一态势仍在延续。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个行业的许多企业的服务对象或盈利来源以政府、大型国企或城市、基本建设为主,盈利方式也多以传统技术的传统发展模式为主,所以这些企业的盈利状况与现实经济运行状况有很高的相关度。

2.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现有体制造就两个经营主体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造就两个活动领域一国企主导的领域和国企与民企混合经营的领域。从北京辖区上市企业运行格局看,国企主导的领域是国企集中分布的银行、采掘、房地产、商业等行业;国企与民企混合经营的领域是信息技术业、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医药、设备制造等行业。可见,国企与民企的分布泾渭分明。国企集中分布的行业有高周期、高垄断、高盈利的特点;民企与国企混合经营的领域则有竞争程度高、利润平均化高的特点。从我国体制及市场特色看,影响企业运行轨迹和效果,除了周期性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背景(所有制)。在外部经济波动或转弱情况下,这一因素的作用尤其重要。在国企主导领域,诸行业的企业的运行轨迹和绩效对国家政策、投资活动乃至改革走向高度依赖。随着大规模投资活动退出,企业盈利增速下滑,相关行业增长出现相应下滑。这些行业盈利增长下滑,反过来进一步收缩企业盈利空间。在国企与民企混合竞争领域,“新常态”下,这些行业内民企、国企的运行有什么不同很令人关注。在信息服务业,2011-2014年期间,行业整体盈利增速呈下滑态势。2013年之前,民企和国企增速变化方向一致,民企略好于国企。随着外部经济疲弱加剧,民企率先反应,盈利增长下滑更明显和更持续。比较而言,国企的反应则相对迟缓。2013年下半年以后,民企、国企盈利增速趋于一致,出现盈利同步下滑且逐步加快的态势。在制造业,2011-2014年期间,全行业盈利增速多数时间在负值区间波动。2014年以来行业盈利增长逐步回升至正增长区间。该行业内,民企与国企的运行轨迹有较大不同。2011年以后,民企从之前较高的盈利增长区间逐步下滑,进入负增长区间并短暂停留,2014年盈利重新返回正增长区间。2011年之后,国企盈利增长较长时间保持低迷状态,一度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14年局面有所改观,只是这种态势的持续性尚待观察。由此可见,在上述行业内,民企、国企的运行轨迹不同。

三、旧格局如何适应“新常态”

1.围绕建设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推进各项改革。显然,“转型”本质上要求增长从依靠“投资”拉动转变为依靠“效率”提升。由于效率别无来源,只能来自市场,也就是说,它只能在一个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所以建设一个健全的市场就成为实现这种“转型”或“换档”前提条件。改革的实际进程表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是一项相当艰巨工程,从浅水区到深水区步步艰难,但是国内外形势又都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改革已经没有等待、迂回或后退的余地,另一方面是改革也已经没有各利益相关方讨价还价的时间和空间。那种试图“鱼和熊掌”兼得,既想要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又不愿放弃不健全市场格局的既得利益;既想要效率、创新,又不愿放弃垄断、开展充分竞争的想法、做法已经没有可能。

2.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为营造“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贯穿始终,其中并处于核心位置。在GDP挂帅的高增长时期,这种改革的重心偏向于强化国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那些高增长、高回报的领域往往成为国企大举进军的目标,一度出现“与民争利”、“国进民退”的态势。这种情况下,国企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特殊板块或利益群体。目前,这种格局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国企施以根本性改革已经无法回避。因此,尽管国企改革是曲折复杂的,但是从建设一个健全市场的需要出发,国企的未来出路无非是三个:一个是改造为市场平等竞争主体的一员,参与市场的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另一个是退出竞争性、高盈利性领域,专注于为重大国计民生提供服务;最后是完成历史使命,推出历史舞台。在改革国企的同时,也需要为民企的发展改善、完善环境。这并不是说要为民企发展制定什么特殊政策,实践证明这是不会有多大成效的。本质上,这些改革举措还是应该围绕建设市场展开,比如发展民营银行、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有效的市场法制体系等。

猜你喜欢

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