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临床观察
2015-10-18邓智武黄健虹
邓智武,黄健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360
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临床观察
邓智武,黄健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分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36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各49例。B组予以常规西药疗法,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1.6%,显著高于B组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各指标值均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4.3%,B组为1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予以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性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疗法;郁瘀阻脉型;痰气阻脉型;益气活血化痰汤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体质较差的老年人为高发群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糖尿病性冠心病死亡的老年患者人数已超过普通冠心病死亡人数的3~4倍[1],现已引起社会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冠心病属消渴、胸痹范畴,以气阴两虚、消渴日久为病机[2],致气机不畅、脾失健运、心脉瘀阻,引起冠心病发生。本次研究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选取98例患者为受试对象,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筛查和诊断》中冠心病及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者;②符合《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中医诊疗标准》[3]中相关诊断及辨证标准。郁瘀阻脉型:脉象细数,舌质暗红或嫩红裂、少苔,以心痛、心悸、气短、胸闷、疲乏、大便干燥为临床表现;痰气阻脉型:脉象沉细而滑,舌质淡暗且苔白厚腻,以心痛、心悸、气短、疲乏、脘腹痞胀、二便不爽为临床表现;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通过药敏检测并符合相关治疗适应证者;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排除标准 ①患糖尿病前已患冠心病者;②合并其他严重脑血管疾病,肝、肾、肺、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③中途退出治疗、转变治疗方案或随访期失联者;④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者。
1.3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本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A、B组各49例。A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41~73岁,平均(63.3±2.5)岁;平均病程(5.4±2.4)年;平均体质指数19.3±1.3;临床表现:痰浊36例,情绪烦躁22例,心胸满闷36例,舌下脉络青紫31例,舌质暗红40例;中医辨证分型:郁瘀阻脉型26例,痰气阻脉型23例。B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40~72岁,平均(63.5±2.2)岁;平均病程(5.5±2.3)年;平均体质指数19.1±1.4;临床表现:痰浊35例,情绪烦躁23例,心胸满闷35例,舌下脉络青紫32例,舌质暗红40例;中医辨证分型:郁瘀阻脉型25例,痰气阻脉型24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B组 在饮食指导、作息指导、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下予以常规西药疗法。格列美脲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2m g,口服,每天3次,遵循医嘱调整剂量;硝酸甘油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每次0.5 m g,口服,每天3次;阿司匹林片(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0 g,口服,每天3次。持续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
2.2 A组 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痰汤。配伍:
生黄芪60 g,党参、丹参、赤芍、地龙、葛根各30 g,茯苓15 g,川芎、桃仁、当归、石菖蒲、胆南星各10 g,水蛭粉6 g(冲服)。辨证加减:郁瘀阻脉者加三七6 g,白芍10 g;痰气阻脉者加法半夏、厚朴各6 g。每天1剂,加入400m L清水文火慢煎至250m L,滤渣后分早晚2次口服。持续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②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评估内容:舌质暗红且苔薄黄,舌下脉络青紫且细涩,情绪烦闷或精神不振,痰浊,呼吸不畅或心胸满闷5项,均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以0分为无症状,2分为严重,总分共计10分;③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中医诊疗标准》[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各临床症状消失或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心电图检测结果正常;有效: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测结果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持续恶化。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A组总有效率为81.6%,显著高于B组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治疗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各指标值均低于B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时间治疗前n治疗后组别A组B组A组B组49 49 49 49中医证候积分(分)7.8±1.1 7.6±1.2 2.0±0.5①②4.7±1.0①空腹血糖(mmol/L)10.4±2.9 10.4±2.8 5.0±0.5①②5.9±0.4①餐后2h血糖(mmol/L)14.7±2.9 14.6±3.0 6.3±0.6①②7.7±0.9①
4.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4.3%,B组为1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5 讨论
中医学将糖尿病性冠心病归入消渴、心痛范畴,认为其发病是消渴久治不愈、寒湿外侵、气阴两虚所致,所谓久病必瘀,长此以往必造成心脉淤塞之症,损害脾胃,滋生痰湿。中医学主张“虚则补之、损则益之”,试图通过补气益气、活血化瘀之法改善患者气机不畅、脾失健运、心脉瘀阻之症,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为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常规西药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选取98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发现在予以中西医结合疗法的A组中,大部分患者用药后心电图检测结果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西药方案的B组,同徐伟等[5]报道的内容基本一致。糖尿病性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表现为气阴两虚,标实则以痰浊、气滞、血脉淤塞者居多。益气活血化痰汤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丹参、当归、桃仁、水蛭粉及赤芍为君药,辅以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的党参,清热定惊的地龙,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川芎,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的葛根及化湿开胃、开窍豁痰的石菖蒲,以达到活血化痰、养血益气、消痰祛湿的功效,全面缓解患者的情绪烦闷、精神不振、痰浊等症状,有助于预后。在上述方剂上辅以补气固表的生黄芪及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茯苓,可获得补益脾胃、培本固元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丹参、当归、桃仁、赤芍等中药均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微循环的功效[6],能有效提升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血流灌注量,全面改善缺血、缺氧症状,提升疗效,促进病情转归。除上述结论外,笔者还就2种疗法的用药安全性展开讨论,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以口服西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低血糖等为主,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性较理想,患者可放心服用。这一结论也得到张立欣等[7]研究者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予以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常规西药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1]隋振宇,李佐静,常立娟,等.典型相关分析在500例
冠心病患者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综合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2(4):401-403.
[2]李立凤,冯利民.106例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证候调查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92-193.
[3]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合并心脏病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5):455-460.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2.
[5]徐伟,王俊栋,邬俊峰,等.冠心病与炎症反应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41-744.
[6]阮新民.冠心病中西医诊疗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00-302.
[7]张立欣,高海明,嵇诚,等.中西医联合治疗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219.
(责任编辑:吴凌)
R587.2
A
0256-7415(2015)12-0099-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043
2015-07-16
邓智武(1975-),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