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2015-10-18周军怀
周军怀
三亚市中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
消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周军怀
三亚市中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
目的:观察消糜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片和枸橼酸铋钾片治疗;若Hp阳性,则加服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疗程2周,2周结束后以枸橼酸铋钾片再维持治疗2周,共4周。观察组采用消糜汤内服,共4周。治疗前后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糜汤与西医抗酸、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方案疗效相当,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脾胃湿热证;消糜汤;中医证候积分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是临床常见病,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胆汁反流、胃内容物潴留等多种原因相关。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根除Hp、抑酸或抗酸、增强胃黏膜防御、促进胃动力等治疗手段,短期有效,但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CNAG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多靶点、多层次、整体调节的优势,不仅可以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而且总体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复发。本研究观察了自拟验方消糜汤治疗CNAG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1]CNAG的诊断标准;Hp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2012,井冈山)》[2]。并经内镜确诊[3]。
1.2 辨证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4]中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主症:胃脘痞胀或疼痛;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次症:胃脘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黏滞;脉滑数或濡数。胃镜检查:黏液黏稠混浊;胃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和糜烂。
1.3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和胃镜检查确诊,且胃镜下表现为糜烂者;②符合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者;③年龄18~70岁;④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者;②近1月已经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者;③长期服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
1.5 一般资料 本组纳入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3 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5~68岁,平均(48.7±10.8)岁;病程2~6年,平均(2.9±2.2)年;Hp阳性41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2~65岁,平均(49.3±11.6)岁;病程3~7年,平均(3.1±2.4)年;Hp阳性3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兰索拉唑片(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每次30 m g,每天1次;枸橼酸铋钾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每次1片,每天4次;若Hp阳性,则加服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疗程2周,2周结束后以枸橼酸铋钾片再维持治疗2周,共4周。
2.2 观察组 采用消糜汤内服治疗,基本药物组成:牡蛎、滑石各30 g,藿香、海螵蛸、枳实各15 g,黄芩、厚朴、苍术、佩兰、木香各10 g,黄连6 g,珍珠粉0.4 g(冲)。每天1剂,常规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主症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
别赋予0、2、4、6分,次症为0、1、2、3分。②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包括大体分级及积分包括红斑、糜烂、出血和胆汁反流,总分为0~36分;部位分级及积分包括胃体、胃窦、胃角3个部位,分别观察水肿、渗出、红斑、糜烂、出血、脆性等,根据有或无,分别记0或2分。以上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主要症状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胃镜所见均无好转者。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5 8,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比较见表2。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比较(±s,n=50)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比较(±s,n=50)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对照组观察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30.52±6.42 10.15±3.74①31.61±5.88 8.44±2.15①②大体分级积分25.78±4.19 9.65±2.70①26.03±4.25 10.41±2.81①部位分级积分27.18±4.95 10.61±2.89①27.65±4.76 11.45±2.84①
5 讨论
CNAG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近心窝处隐痛、胀痛或灼痛,以及有胀满感、闷堵感、上顶感,伴嗳气、早饱、嘈杂反酸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由长期饮食不洁或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引起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所致,其病位在胃,与脾、肝的关系尤为密切。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郁热、湿阻、血瘀,早期多实,后期多虚实夹杂[6]。CNAG胃镜下可表现出隆起糜烂、出血、粗大黏膜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证候研究显示,湿热、气滞等常贯穿于CNA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7]。而湿热并重时,机体免疫应答最为强烈,体现了人体正气盛实,机体奋起抗邪,邪正交争的剧烈,即机体邪正交争的亢奋状态[8]。
兰索拉唑片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分泌;枸橼酸铋钾片是胃黏膜保护剂,两者的联合使用是我国专家治疗CNAG的共识,本研究以两者的联合使用作为阳性对照。
中医学认为,针对本病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表浅炎症,主要采用清热祛湿、祛腐生肌、止血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消糜汤中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枳实、木香行气消滞,佩兰、苍术化湿健胃,滑石清热除湿,珍珠粉解毒敛疮,牡蛎收敛固涩除酸,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全方共奏清热化湿、消滞护胃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相近,提示了消糜汤与西医抗酸、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方案疗效相当,可能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使用。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中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2012年,井冈山)[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2,17(6):358-363.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 (2):77-78.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6]王欢,李成光,李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8):1390-1393.
[7]徐大志,王艳,张维,等.慢性胃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文献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 (7):54-56.
[8]梁嘉恺,胡玲,郑晓凤,等.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3):322-324.
(责任编辑:吴凌)
R573.3
A
0256-7415(2015)12-0049-02
10.13457/j.cnki.jncm.2015.12.022
2015-07-15
周军怀(1965-),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