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5-10-18吴燕丹王聪颖

体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服务

吴燕丹,王聪颖

1 引言

资源配置理论很早就运用在经济学领域中,它是指在资源相对稀缺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寻找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残疾人体育是所有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在为残疾人提供体育资源时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是如何找到更多的资源支持残疾人体育;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如何做到不隔离也不排斥任何一个残疾人[15]。我国现有超过8502万的残疾人,这样庞大的一个数字背后还关乎13亿家庭人口的幸福程度和生存发展,更关乎社会的文明状况。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5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的重要讲话,号召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21]。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上,20国(地区)首脑共同签署《关于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联合倡议》,提出建设包容性社会环境,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4],无不体现了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民生活质量和权益保障。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是残疾人依法享有的权利,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使残疾人康复健身、融入社会,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该群体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课题。

从国际现状看,CRPD(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都指出,不健全的政策和标准、消极态度、服务提供的缺乏和不完善是导致残疾人在体育及其他方面的障碍。国内学者刘永风[13]、周芳[32]、戴昕[2]、王占坤[20]、尹军[23]等人的调查同样显示,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的认识、关注度不高;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少,适合残疾人运动的场地设施少,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残疾人体育专业指导人才缺乏;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等方面。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情况尤为严重。基于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支持体系起步晚但发展迫切的特点,本研究将联合多省(区、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对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并以“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正在建设的100家残疾人“福乐健身站”为切入点,从合理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推动我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实施,进而对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与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以“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关键词进行文献交叉检索,查阅近10年国内、外关于残疾人群众体育、体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期刊,会议论文和硕、博士论文。重点阅读相关政策法规和著作,结合本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

2.2.2 调查访问

本研究的访谈重点是4类人群,访谈历时半年,设计4种访谈提纲。首先,2014年4月,带领课题组深入福建省莆田、泉州、漳州、厦门、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平潭等地、市,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福建省6个首批被评为国家级和7个省级示范点的残疾人福乐健身站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健身站点的管理、人员配备、器材、经费、服务方式等情况,对福乐健身站点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第二,通过电话访谈、座谈及走访、重点访谈等形式,对全国部分省、市不同类型残疾人进行健身需求和满意度的调查;第三,通过2014年8月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的“亚洲适应体育与运动论坛”以及2014年11月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的“第8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访谈国内、外残疾人体育及残疾人社会保障专家学者30余人,了解亚洲地区和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第四,对部分国家级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学员及福建省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学员进行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了解群众体育开展现状及目前存在的困难。所有访谈经过受访对象允许,全程录音,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对目前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概貌了解,为本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和原始素材。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设计了两份问卷,分别为针对健身站管理人员的《福建省“福乐健身站”建设现状与发展调查》和针对残疾人群众的《福建省“福乐健身站”运行现状与满意度调查》。问卷经过两轮试填并在残疾人体育研究领域部分专家提出补充修改意见之后,确定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在13个健身站点发放,并当场回收。其中,管理人员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问卷54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回收率为81.7%;残疾人群众问卷共发放380份,回收问卷363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91.8%。

主要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对所记录的访谈资料进行分类和整合分析,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视角反思残疾人群众体育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为残疾人平等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对策参考。

对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的内容、目的任务进行分类,并根据体育统计学的原理与基本要求,采用 Microsoft Excel和SPSS 19.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资源配置理论在残疾人群众体育中的应用

资源配置指在资源相对稀缺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即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进行适当、合理地分配,以达到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11]。在新古典经济学派中,资源稀缺性是分析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即在面对稀缺的资源时,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物质、文化的需求。而残疾人体育因其服务对象特殊性、服务内容多样性以及服务人才专业性等特点,本身就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所以,资源配置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残疾人体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中需要考虑4个方面问题:1)以效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对象,尤其在目前体育公共资源不足的现实状况下,资源共享与资源最优化利用应放在首要位置;2)根据服务需求,合理配置不同的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要素,在人力资源、场地器材资源、经费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得到基本均衡发展;3)立足实用性、功效性、灵活性原则,对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进行区域化差异配置;4)在配置机制上采用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残疾人群众体育资源匹配[5]。

3.2 “十二五”期间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的总体特征

自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提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我国全民健身规范化、法制化、组织化进程大大加快[12]。全民健身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在格局、结构、场地设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残疾人群众体育作为全民健身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进程与全民健身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近几年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情况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3.2.1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但配套法规政策刚性不足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10]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与领导。”[8]为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同年,国家开始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同时,又出台了《自强健身示范点命名资助办法》,实施了“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各大部委也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残疾人体育,如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制定《“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7],共青团中央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启动《关于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的通知》[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22]。这些法规、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无疑为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这些相关政策法规,仅仅是在条文中提及残疾人体育的重要性,缺乏具有实施力度、可操作性强的、与条例和计划相衔接的配套法规政策。我国目前没有单独的残疾人体育法,目前的法规条文柔情有余而刚性不足,缺乏监督问责机制。各地在残疾人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建设方面存在重视不够、地方立法滞后、行政审批项目混乱、体育行政执法缺失等问题。

3.2.2 残疾人群众体育取得实质性成果,但部门协同尚未形成合力

在2013年第3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期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残疾人体育健身培训、比赛及体育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6000多场次。全国累计培养审批了524名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命名资助了90个自强健身示范点[25]。以福建省为例,从2011年开始,省残疾人联合会配合“自强健身工程”扶持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残疾人“福乐健身站”,目前已建设国家级示范点6个,省级示范点54个,辐射城市社区、乡镇和农村,正在建设中的省级“福乐健身站”有40家。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还组织高校专家组共同设计,为不同类型“福乐健身站”量身订造地方特色健身方案,特别还关注到重度残疾人健身服务进家庭,培训近200名残疾人健身指导员,为各地、市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提供支持。

对照《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其中的数据和观点应引发我们的思考。“十二五”期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应达到32%以上,全国80%以上城市街道、60%以上农村乡镇、50%以上农村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而且,在其中第十五条特别提出“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与领导”[8]。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残疾人群众体育与健全人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二者之间基本各行其道,虽然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残疾人体育,但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中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等等计划,但并没有明确残疾人体育的建设要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中也没有明确残疾人体育健身场地的规划。

从总体看,各部门间协同机制尚未完善,运行较为松散,部门联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难点问题的作用发挥不够,而另一方面,在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这个高级智囊团的构成中,却也一直没有体育的一席之地,使得残疾人体育研究与残疾人其他领域研究长期脱节。学者研究报告同样证实,目前,国内开展残疾人群众体育普遍存在资源匮乏问题,无论制度、人力、经费、信息等方面资源都与健全人体育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残疾人无障碍参与体育活动[1,3,6]。在研究者对福建省9地、市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中,得出的存在问题与全国基本一致(图1)。

残疾人体育是一项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社会事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共青团中央等相关部委应该发挥部门协同机制共同介入,且应由体育部门牵头协调。

图1 本研究福建省9地、市部分残疾人对福乐健身站服务评价示意图Figure 1.Some Disabled People’s Evaluation for FuLe Fitness Station from Nine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3.2.3 残疾人获得服务与参加活动比例有所提升,但仍不容乐观

笔者比较了从2007—2013年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2007年数据显示,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仅达24.8%,至2013年度上升为43.1%,虽然参与率呈递增态势,但仍有半数以上残疾人还不能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而2007年仅有14.3%的残疾人接受过社区(村)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但接受服务的残疾人对服务感到满意的比率为84.8%,到了2013年,接受服务的比例上升至44.3%,满意度高达92.4%。在2012和2013年接受服务比例有较大幅度上升,应该是得益于2010年“两个体系建设”和2011年“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的颁布实施。残疾人对于社区提供的服务,都持有很高的满意度,但能够得到服务的残疾人,还是未足半数[26-28](表1、图2)。

表1 本研究调查全国残疾人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情况一览表Table 1 Situation about Disabled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in China (%)

图2 我国残疾人接受社区服务及服务满意度示意图Figure 2.Propor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Disabled People’s Community Service in China

3.2.4 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模式多样化,但内容形式单一

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区、市)及福建省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包括建设规模、残疾人健身器材配置、无障碍设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覆盖率等,按照依托关系,将现有的健身服务模式归纳为社会福利企业模式、特教学校模式、社区模式、托养模式和农村模式。多样化的健身服务模式为残疾人体育健身创造了条件。但目前的健身站点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形式单一,仅仅配置一些健身器械,有1~2名非专职的健身指导员,分时段开放健身站,在一些特定日子如国际残疾人日、助残日、特奥日等节点开展小型健身活动,多数健身站点面积狭小,配置的健身器材不符合残疾人需求,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服务制度和流程,缺乏经费和人员支持,与周边居民的互动比较缺乏。

3.2.5 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人才培养逐渐规范化,但缺乏宏观设计与管理

《残疾人体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培养3万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建设1200个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29]。经过3年多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的雏形。全国绝大多数的省级培训班都参照国家级培训班的模式组织各地的培训班,按进度完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规定给各省的任务数。从宏观上看,绝大部分省级残疾人联合会联没有把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工作纳入各省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整体进行考虑,没有把培训工作和同时期开展的残疾人体育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合并起来,统一策划、组织和运作。因此,对于培训班的设计、课程的选择、学员的输送、学员今后的工作开展等缺乏全面而精准的定位和考量。但坦率地说,目前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只是纯粹为了完成指标任务。而且,残疾人健身指导员的认证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证制度没有接轨,造成人才培养的极大浪费。

表2 本研究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模式分析一览表Table 2 Analysis of Disabled People’s Mass Sports Service Pattern

表3 本研究调查国家和省级培训班的培训时间、实践内容和考核方式一览表Table 3 Training Time,Practice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Disabled Sports Instructor Training Courses

3.3 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国内残疾人体育研究学者的访谈及对国内部分省(区、市)残联的实地调研、考察发现,在残疾人群众体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质上都围绕资源配置的失当或不合理。

3.3.1 资源配置机制缺乏横向合作,经费资源相对不足

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站是由各级残联统一管理,与其他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本应由各级体育局为主牵头规划,其他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在器材配置、健身路径设计等方面合理布局,这样才不会造成资源重复浪费。健身站获批之后,在建设初期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或省残疾人联合会统一拨款作为启动资金,如福建省的省级示范“福乐健身站”就是由省残疾人联合会一次性下拨5万元经费,这对各地、市健身站购置一些简易的、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健身器械是合理的,也为开展残疾人群众体育奠定了基础,但在后续的发展中,政府的资金如何投入,投入多少、怎么管理却没有明文规定。目前,大部分健身站的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政府、残疾人联合会财政拨款,很少通过其他途径募集资金,这使得健身站在开展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人员配备、器材购买、无障碍设施改造、日常费用支出等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这是现阶段制约健身站发展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此外,很多站点在建设之初缺乏精确布局和合理开支,例如,购买一些不适宜残疾人使用又价格昂贵的健身器材,无形中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资金的紧缺。

3.3.2 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程度偏低

残疾人由于其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健全人体育相比其专业性更强。健身指导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残疾人健身的科学化程度,不适宜的健身指导不仅起不到健身娱乐的效果,而且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配合各地健身站开展工作,福建省进行了3期省级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工作,各地、市也分别开展了地市级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目前,各地、市参加过省级培训或国家级培训的有资质的健身指导员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各健身站对残疾人健身指导员的需求,很多站点甚至没有专业健身指导员,严重影响了站点开展必要的体育健身活动。从残疾人对健身站服务存在问题的反馈中,专业健身指导的缺乏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此外,很多健身指导员虽然参加过培训,但是,回到基层后仍然无法独立开展工作,理论学习和基层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

志愿者对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活动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绝大部分的健身站与社会志愿者组织、各相关单位联系、协调较少,没能很好地发挥周边高校、中学的志愿服务力量,以至于出现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等残疾人体育重大活动时志愿者蜂拥而至,平时常态化助残活动却门庭冷清的局面。

3.3.3 信息资源缺位,宣传服务意识淡薄

健身站在建设初期,要考虑地理位置、残疾人密集度、志愿服务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在建设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健身站的宣传,让更多的残疾人了解健身站点及其作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健身站点的活动中来。同时,也要让更多的健全人和社会各类组织了解残疾人健身站点,关心、支持残疾人健身站点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残疾人健身站点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宣传工作主题策划偏少,宣传手段偏旧,深度和广度挖掘不够。现在宣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街道、社区联络员对残疾人进行通知、宣传册的发放;在推广残疾人体育健身知识、健身方法方面效果也不理想,残疾人的健身意识依然很差。调查发现,各健身站点前来健身的人数较少,未能起到示范和引导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媒体介入及针对普通大众、志愿者组织、学生的宣传却很少,以至于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本地区有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健身站点,导致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范围小、资金募集困难以及志愿者的服务比较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3.3.4 物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残疾人由于自身某些部位的残疾或功能限制,对健身器械的要求也不一样,很多情况下需要对一些器械进行调整和改造,有时还需要购买一些专门为残疾人健身特别设计的器材。在调研中发现,残疾人普遍喜欢下棋、飞镖、桌上足球、乒乓球等健身娱乐项目,对健身器械的使用不积极。究其原因:1)没有人教如何使用健身器械;2)健身器械不适合残疾人使用。很多健身站在建设过程中,千篇一律全部配备康复电动跑步机、多功能训练器、功率自行车等健身器械,并没有考虑服务的残疾人的类型、性别、年龄、爱好等因素,器材闲置情况较为普遍,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福乐健身站在申请建站时,省残疾人联合会下发过器材配置的建议清单,但是,并没有针对这些器械使用进行专门培训,管理者和服务人员对于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锻炼功效不甚明了,无法给使用者有效指导。此外,无障碍设施的不健全,导致重度残疾人无法走出家门。

3.3.5 制度资源缺乏保障和问责机制,政策落实不到位

制度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和竞争力,它具有规制、指引、评价及预测的作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自强健身示范点命名资助暂行办法》通知第三条第1点中明确规定:“申报‘示范点’的服务设施应当已经建成,具备基本的无障碍通行条件”,也明确了残疾人健身示范点“配备至少2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或社会体育指导员”,第4点要求健身点要“坚持长期开放,每周为残疾人开放5天以上,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 h”[31]。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已经被命名为国家级自强健身示范点的健身站,要么还没有投入使用,要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做法不符合国家对自强健身示范点的要求。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度到基层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和缺失。显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大大弱化了国家设立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的初衷,站点命名已成为一种形式。

4 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的优化路径

4.1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调控供给和资源支持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残疾人群众体育领域中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肯定政府在残疾人群众体育运行中的作用;二是对政府作用的发挥提出更高的要求[4]。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领域存在政府—残联—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下的服务供给不足、服务效率低下及民间参与度低等消极影响,导致学界和民间的广泛批评[14]。政府应充分发挥调控作用,调整残疾人体育发展规模,调整供给方式,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针对残疾人体育法规制度缺失的现状,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应加强制度建设,按照法定条件和措施,对现有法律法规予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在制定残疾人体育相关政策法规时,不仅要体现规则公平,更要体现机会和结果公平。应提倡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体育服务资源向残疾人群体倾斜。地方体育行政机关应认真梳理本单位执法依据,规范执法程序,增强法律法规执行力。

残疾人联合会作为连接国家和社会的中介,肩负着利益代表、管理部门和服务组织等多种角色,行使着实际的公共管理权力。首先,应根据政策走向和市场需求,制定具体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实施办法和条例;其次,要联合体育等相关部门,根据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弹性配置各类残疾人体育资源;第三,响应《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开拓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社会化的新思路,尝试从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先行试点,由残疾人联合会选择试点项目,与条件成熟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签订服务合同,促进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第四,应加强监督管理,对基层残疾人联合会及民间组织应有一套非常细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定期报告制度、资金使用监管制度、效果评估反馈制度等,另外,还应规定如若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应承担什么责任。

残疾人民间组织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尤其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支撑,发挥院校、机构的优势和潜优势,与残疾人联合会形成共赢性互惠关系,是今后残疾人体育服务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已有7所大学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成立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以决策咨询、承担课题、培训师资等多种形式,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同时也为高校赢得社会影响力。体育院校也应加强与残疾人联合会的深度合作,如北京体育大学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办学模式,上海体育学院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志愿服务协议模式,等等。其中,福建师范大学与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成立福建省残疾人体育研究中心的运行模式值得推荐,作为省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智囊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合作课题、组建助残志愿服务团队、签订赛事服务协议等方式发挥高校作用,201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残工委评为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4.2 从优化配置到共享资源,提高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效益

2013年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大群体观”这个新概念被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它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工作理念和方法、工作措施和布局等一系列方向的调整和方式转型[12]。这一格局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和全社会参与作为核心三要素,在这样一个大群体格局下的残疾人群众体育,更应该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作为发展的先决条件。专家学者的访谈和笔者的实地调研都指向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是残疾人体育资源的极度匮乏,无论是场地器材还是专业服务人员,都存在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却同时存在资源闲置浪费,与残疾人健身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解决途径:第一,作为资源供给方,应做好充分的需求调查,不能将自己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强加给他们,一厢情愿认为他们应该做什么或喜欢做什么。无论经费还是器材,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残疾人健身需求区别对待,至少应该有不同的几套方案供地方选择。第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合理布局残疾人健身站点。例如,国家体育总局也在各地、市规划布点全民健身路径,其中很多设施稍加改良,就能满足残疾人的健身需求,与其另设站点,再购置一套器材设备,不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整,使残疾人和健全人都能共享健身服务设施。第三,残疾人体育追求的目标本就应该是“残健融合”,提倡社区化管理,将残疾人体育服务的责权下放给条件较成熟的社区,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让残疾人能在家门口得到健身服务。还可以与学校、专业健身俱乐部签订服务协议,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健身俱乐部的专业器材和教练资源为残疾人服务。第四,转变观念,大力开发、设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健身器械和健身服务内容,最大化、集约化利用资源,既要满足健身站点的残疾人服务需求,也要考虑到重度残疾人健身服务进家庭的需求。第五,健身站点的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如体育局、体育社团组织、协会、志愿者组织、学校、社区等应加强沟通,比如无障碍设施建设,就需要交通、城市规划、建设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志愿者服务组织的长效机制的建立等也需要残疾人健身站点负责人与志愿者组织的良好沟通。

4.3 推广多元化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运行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特色明显,南北差异较大,尤其是服务残疾人这样的特殊群体,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仅从福建省调研情况看,就可归纳出5种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模式。无论何种服务模式,都应该以残疾人使用的合理便利和社会融合为优先考量,使他们能够无障碍或最少限制参与体育活动。基于这个理念,社区模式应是今后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着重培育的模式之一。依托成熟社区条件建立服务站点辐射周边,与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民间组织、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政策和经费保障,残疾人民间组织负责技术支持,学校提供服务人才培训和志愿者输送,形成立体、联动的支持体系。除此之外,依托残疾人福利企业或托养机构的模式也是现阶段比较具操作性的一种群众体育服务模式。残疾人联合会作为政府代理处于主导地位,提供制度资源,托养机构或福利企业可以依据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计划与残疾人联合会展开合作,对于残疾人相对集中的机构或特教学校,这种模式不失为现阶段的首选模式。另外,对于乡镇这种残疾人相对分散、留守老人居多的特点,依托乡镇老人协会将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众体育活动一起归口管理,体育健身服务内容也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民俗体育设计,更能吸引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兴趣,而不能千篇一律购置跑步机、功率自行车等常规器械。

4.4 拓宽人才资源培养渠道,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实现残疾人体育服务专业化是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无论从质或量上都无法满足转型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参与的需求,应立足中国现有国情,并与国际接轨,建立多层次的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体系。

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人才体系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图3),顶层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导向把握和政策制定,对人才规格和标准提出具体要求;第二层是残疾人体育专家团队和科研机构,负责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培养目标,并负责培养高端残疾人体育研究型人才;第三层是骨干型专业服务人才,包括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高校特殊体育专业大学生、特殊教育或体育教育专业辅修残疾人体育平台课程的大学生,这一层次人才,是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的中坚力量,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还能够承担二级培训;第四层是基础型专业服务人才,包括各省、市培养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特教学校和残疾人机构的教师以及残疾人社区联络员等。这部分人才基本都在一线服务,最了解残疾人的需求,经过短期培训,能够比较快胜任基础的残疾人健身服务指导工作;最底层是金字塔的根基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奠基才能稳固。至少应包含残疾人的亲友、邻居、志愿者、其他愿意付出爱心的社会人士等。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共享,除了家庭支持,更需要社会各阶层都行动起来,而且,光有爱心还不够,应该学习一些基础的健身服务技巧,才能提高服务质量。鉴于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缺口巨大且层次较低的现实状况,应加大加快在各层次的培养力度,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头抓,形成人才梯队,逐渐打造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队伍。

图3 本研究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人才培养体系金字塔示意图Figure 3.Personnel Training“Pyramid”System of Disabled People Mass Sports Service

4.5 推行公民教育,拓宽宣传途径

态度决定行动。一个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将决定社会中的公民在行动中表现的行为,全社会有不歧视残疾人的公民义务,也赋有为残疾人能合理便利参与体育活动而建设无障碍环境的社会责任[16]。正如在第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上发起的《武汉倡议》中提到的:“广大的青年学子,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勇于担当,促进公正,成为助残扶残的主力军、先锋队,通过广泛深入的志愿行动引领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30]。如果在普通学校能够实施融合体育教育,不要给残疾学生贴上标签使之游离于体育运动场域之外;如果残疾人能够无障碍出入社区健身场所,而社区居民能够以平等包容的心态接纳他们;如果器材制造厂家能够在设计上多一点人文关怀,在细节上多一些考量方便残疾人使用,那么,残疾人与健全人实现体育运动共享,将不再停留在理想层面,而目前较为紧张的体育资源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为了这个目标,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从幼儿园阶段到成年人,都应该推行各种形式的公民教育,普及残障教育,学习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学会关心身边的残疾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残疾人共享体育运动阳光。要认识到帮助残疾人获得健康,享受高品质休闲生活,是全社会无可推卸的责任。

宣传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扩大社会影响的有力平台,各地都应加大对残疾人体育宣传的重视程度,不能满足于表面化宣传。残疾人群众体育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主动引导舆论,在用好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同时,应更好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应尝试与媒体和相关社团联合开展群体活动,通过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扩大宣传。同时,也应鼓励相关部门与建设文明城区相结合,加大对开展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和举措的宣传教育与投入力度,拓宽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宣传的涉及面。

5 结语

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和谐发展水平。残疾人体育事业不应该仅仅是政府责任,也不能单单依靠慈善、爱心来支撑残疾人的体育参与,它需要全体公民、各级组织、部门的共同支持,尤其在目前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合理配置,最优化、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残、健融合与体育运动共享。残疾人群众体育服务应走“政府主导、社会动员、资源共享、社区依托”的道路,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残疾人。政府应发挥统领作用,积极协调、推进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联动机制,鼓励更多的公民和社团投入到残疾人事业之中。

[1]戴剑松,孙飙,吴立,等.南京市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97-100.

[2]戴昕.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C]//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2011:14-15.

[3]戴昕.北京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8):22-28.

[4]杜飞进.略论政府的力量[J],南京社会科学,2014,(8):1-8.

[5]冯大奎.中原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4):26-30.

[6]黄灵芝,董晓虹.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45-48.

[7]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Z].2012.

[8]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843577/1843747.html,2011-04-01.

[9]共青团中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的通知[Z].中青联发,2014.

[10]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Z].国发,2011.

[11]黄恒学,牛洪艳.资源管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21-260.

[12]刘国永,杨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27.

[13]刘永风.残疾人体育权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25-32.

[14]秦琴,曾德进.政府、残联和残疾人民间组织的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2014,(4):90-98.

[15]吴燕丹,黄汉升.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10):9-15.

[16]吴燕丹,李春晓,林立.民生视域下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2014,34(3):47-53.

[17]吴燕丹,王秀丽.融合视野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3):219-227.

[18]王军,朱杰,闫洪涛.论我国社区体育中残疾人健身模式的构建依据和途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16-18.

[19]王小娟,郁俊,罗华敏,等.新农村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形式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2):69-80.

[20]王占坤.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39-41.

[21]新华网.习近平: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16/c _ 1110731631.htm,2014-05-16.

[22]新华网.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 意 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0/20/c_1112891908.htm,2014-10-20.

[23]尹军.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72-1474,1478.

[2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联合倡议 [EB/OL].http://www.cdpf.org.cn/special/apeccjr/attach/2014-11/11/content_30461737.htm,2014-11-11.

[2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残联发,2014.

[2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主要数据报告》和《2007年度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的通知[EB/OL].http://www.cdpf.org.cn/2007special/zkjc/content/2008-03/17/content_30010229.htm,2008-03-17.

[2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的通知[EB/OL].http://www.cdpf.org.cn/2007special/zkjc/content/2011-07/20/content_30347148.htm,2011-07-20.

[2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2013年度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 测 报 告》的 通 知 [EB/OL].http://www.cdpf.org.cn/sjzx/jcbg/201408/t20140812_411000.shtml,2014-08-12.

[2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配套实施方案之十七:残疾人体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EB/OL].http://www.cdpf.org.cn/ghjh/syfzgh/sew/201203/t20120306_78014.shtml,2012-03-06.

[30]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研讨会暨第8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EB/OL].http://www.cdpf.org.cn/special/CDRS/content/2014-10/31/content_30461370.htm,2014-10-31.

[31]中国残疾人体育.关于印发《自强健身示范点命名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cpc2008.org.cn/content/2012-11/27/content_30425151.htm,2012-11-27.

[32]周芳.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18-21.

猜你喜欢

残疾人体育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我们的“体育梦”
我骄傲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