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保护 云南有新意

2015-10-17文王睿

创造 2015年7期
关键词:古村落村落云南

文王睿

传统村落保护 云南有新意

文王睿

云岭广大农村未来是美好的

有了人的传统村落才有韵味,才能有记得住的乡愁。

千百年来,生活在云南大地的人们,秉持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在仰望中寻找生命与心灵的家园。在这里生活的26个民族,携手相依相伴,在不同的山系、不同海拔、不同的大河边居住着,他们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与自然相谐的生活方式,共存共融,绵延不绝。

当中国许多“发达”地区正以损毁传统根基的巨大代价,建造了成批千篇一律的建筑时,云南依然保留了大量风格迥异,堪称传统经典的村落杰作。这些传统村落正属于普通百姓,充满生命活力,人们在这里生活、劳作,一代一代地繁衍。在这里,仿佛置身于早已消失的历史境界,让你沉醉在那古朴厚道、乐于生活的民风之中,但它又能让你看得见、摸得着,这种魅力是许多地方也找不到的。

但是,传统村落保护较好的地区,往往是“老少边穷”地区。或者我们可以说,经济发展和村落消失是正相关的。长期以来,传统村落的价值没有得到原住民认可。从根本上看,传统村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它的根基是小农经济和相应的儒家文化、宗族观念等等。而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快速瓦解着这一根基,年轻人追求城市生活方式不愿回来,村子里最后只剩下老人和看家护院的狗,很多村落就像这样“自然死亡”。

村庄和谐 内外兼修聚民心

云南腾冲,步步是景,村村入画。目前,腾冲有57个村落入选传统村落,占了保山市传统村落的60%。

腾冲的新岐村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中国古西南丝绸之路腾冲境的最后一站,其民俗文化保存完好,有厚重的生态文化、丝路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

骡马,曾是新岐村主要的交通工具,最多时每家都有2匹以上的骡马,耕地耙田、驮运重物全靠它。民国时期,新岐人还靠它“走夷方”,维持生计。

早些年提起新岐还有这样的顺口溜:“新岐小地方,八月十五下大霜,吃的是荞果饭,泡的是苤菜汤”;“小伙子,打光棍,夜里搂着枕头睡;女儿嫁,嫁远方,嫁鸡嫁狗嫁他乡,不恋新岐苦地方”。曾经,新岐村住山种坝,人均耕地不到1亩,群众收成微薄。逃离新岐村,曾是该村不少年轻人无奈的选择。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需要政府、民间和村民自身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近年来,该村编制了《新岐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规划方案》,确定了“古村落”整治和保护内容,对古寨、古建筑、古牌坊和名木古树等进行重点保护,从而起到了惠及千家万户的作用。

在新岐“古村落、新风貌”保护建设中,尤其是中和镇沙灯湾至新岐村油路建设中,涉及52户100.5亩征地,由于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很快就建成。现在从县城到新岐只要半小时。所以“古村落”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是普通群众。

有了能惠及山里群众的“古村落”保护政策,有了柏油马路,新岐群众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曾在中和镇担任过党委书记的段胜辉表示,由于中和打好“山字牌”,发展特色种植,现有泡核桃基地2个,红花油茶基地两个,林场一个,板栗基地一个。有用材林6500亩,特色经济林2600多亩,山里群众基本上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青砖大瓦房。

如今的新岐村,正以打造“保山市生态观光第一村”为目标,做好古村落的规划、建设、整治、管理四项工程,并已投入建设资金9158万元,建成通村级油路13公里,修筑特色经济林产业道路42公里,修筑人工湖坝塘1个,近500户家庭实施了家居环境改造和治理。为挖掘凸显山区生态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内涵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如今,新岐村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商业蓬勃发展,新岐村由偏僻的山村变成了“小区域中心”,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和谐村、富裕村。

行走在新岐村,现代城市文明的生活设施随处可见,家家户户装上了太阳能,建盖了洗澡间,厨房里用上了节能灶,客厅里有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村里修建了停车场,还有文化活动场所供村民茶余饭后跳舞打歌。

在民居建设方面,新岐村充分考虑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统一,红砖、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在村庄建设中被淘汰,多年来,近700户农户家居通过改造面貌全新,青砖黛瓦的整体民居建筑风貌基本成形。

同时,新岐村修复了魁星阁、冒盔仙山、土主大庙、段氏宗祠等名胜古迹,建设了村、林场、卫生所办公区等,新岐村的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有力推动了新岐社会事业的发展。

新岐辖12个社区村民小组,去年末共1177户452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961元。去年,这里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从此,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子走入更多人的视野,村民们也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加憧憬。

除了5天一街的赶街日外,新岐村大大小小固定的商铺也有100多家,摩托车、太阳能、手机等各类商品齐全,吸引着周边的村民来采购,逐渐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镇,成为“小区域中心”。

村民闫旭芳说,“村庄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多种多样的,路好走了,来的人多了,带动了商业的发展,自己不但挣到了钱,在村里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

闫旭芳坦言,想不到村庄发展这么快,以往真不敢相信,祖祖辈辈在田地里刨食的新岐人,也迈开了发展的步伐,大踏步向前进。

新岐村的道路越走越宽,新岐村群众的心越来越齐,新岐村也越来越和谐。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村落是2013年才提出来的概念,传统村落的价值可以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等方面来评价。云南有520个传统村落进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名列全国第一。特别是云南传统村落的民族特色非常浓郁,2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的特点,可谓丰富多彩,如沧源翁丁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佤族寨子,保护得也非常好,很有味道,本地人在村子里悠闲生活,外地人来了也会流连忘返。另一方面,云南传统村落在建筑形态上非常丰富,比如在迪庆,江边的藏民房屋风格就和高原上的不一样,这些特点其他省区市是没有的。

现在,国家、省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传统村落现在首先是保护。保护背后是生存的问题和发展的问题,没有发展就留不住村民,发展时如果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边保护边发展,边发展边保护。让村民日子好过了,他们自然会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事实上,新岐的经验和做法正是走了让村民参与、带村民致富的路子。

虽然云南的不少传统村落目前经济还不发达,但是只要利用好、保护好、开发好,我们相信,云岭广大农村未来是美好的。

猜你喜欢

古村落村落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