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015-10-17文王连波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创造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城乡

文王连波(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文王连波(楚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构筑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特色集镇、重点村庄四个平台,形成城乡统筹规划体系。

城镇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联系的纽带。《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滇中核心城市群、加大特色小镇建设力度的举措。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现实要求,我们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楚雄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市水利化程度达65.6%,市乡公路硬化率达82.6%、乡镇通达率100%。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5户,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6亿元,同比增长7.1%。建立集镇建设财政投入机制,集镇建成区面积达5.7平方公里。以新农村建设和“彝州乡风文明示范带”工程为抓手,实施完成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农村自来水受益达9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5%、太阳能设施普及率达60%,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

(二)城市带动作用增强。深入实施“工商强市、城镇拉动”战略,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1.7亿元,与2009年相比(下同),年均增长11.7%;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城乡消费持续增长,2013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3.7亿元,年均增长12.2%,带动就业11.5万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州域中心城市作用明显增强,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3.6亿元,年均增长11.8%,城市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4.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7%;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0.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35.95万人,年均增长9.8%。

(三)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重点上线率达78.3%;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公园、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明显提高,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达95%;城市自来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农村学校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及大病补充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1万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2%、99%。

(四)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137元,年均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4721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08元,年均增长15.2%;农村居民居住品质逐步提升,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汽车、摩托车已进入农村群众日常生活,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摩托车78辆,汽车14辆。

二、楚雄市城乡发展对比分析

(一)城乡基础投入差距。楚雄市投资主要集中于市政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2010年以来,农村投资逐年提高,城乡投资比例均保持在13:1左右,2013年工业投资增长56%,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42%,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较大,村庄道路硬化率仅为34%。城乡投资的差距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城乡产业发展差距。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1.7%;工商税收达18.7亿元(不含烟厂),占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的83%;而农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9.8%,烟叶税收仅占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而53%的乡镇财税收入的一半以上主要来源于烟叶税。农村与城市的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差别的核心在于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三)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知识、技能不足,收入增长缓慢,2013年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到11055元。此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农村居民55%的消费以食品为主,而生活品质和保健支出占45%,低于城市28个百分点。

(四)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全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2013年,全市农村学前教育中每千名学生拥有的专任教师比城市少35人,专任教师中农村比城市少2%,同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尽早外出打工成为农村青年的普遍选择,农村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

(五)城乡卫生服务差距。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难以提高,2013年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仅占全市的16%,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全市的8%,城市医疗机构数量、床位、每千人拥有医生和诊疗人数分别是农村的1.5倍、12.7倍、17倍和3.1倍,农村医疗保健消费仅为城市的23%,农民仍然面临巨大的疾病风险和经济负担,看病贵或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存在。

(六)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城市已基本建立以五大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农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2013年,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领取的养老金标准持平,但城市人均低保金是农村的2倍,住院综合报销比例农村低于城市7.6个百分点,大病险人均赔付农村比城市少7259元。

城乡差别的核心在于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三、楚雄市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一是统筹规划。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纳入城乡一体发展的总体布局进行统筹谋划,并与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市情现状、资源禀赋等因素有机融合,构筑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特色集镇、重点村庄四个平台,形成以城市规划为基础、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为节点、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强化各类规划的衔接与协调。二是因地制宜。以现有城区和建制镇为基础,突出文化底蕴和特色,明确15个乡镇发展定位,实施重点镇、特色镇、中心村带动,集中投入,逐年推进,形成分工合理的城镇梯次发展结构。三是优化布局。科学合理规划未来需保留及撤并的村庄、村镇和城乡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生态涵养区等空间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组团式、片区式开发,实现城镇建设发展在空间上的统筹和资源上的整合。

(二)多元投入,扩大城镇投资规模。一是增加政府投入。抓住国家和省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和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加大向上争资工作力度,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在市级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每年重点支持2个至3个重点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逐年增加。乡镇建设用地出让金,除按政策规定必须保证的支出外,其他部分优先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以公有民营、公私合营(PPP)、股份制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行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三是扩大利用外资。立足基础和优势,锁定重点区域招商,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技术转移,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参与招商引资,推动政府招商向市场招商转变。

(三)产业支撑,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发展粮烟生产,加快推进畜牧、核桃、魔芋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山区低热河谷地带农业综合开发进程,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家庭农场、特色农庄、专业大户发展,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激励扶持机制,大力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示范镇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二是加快发展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努力将楚雄工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培强园区经济。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壮大产业集群,推动产城融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三是发展商贸流通。对现有小散乱商业进行规范提升,加快城市新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等商业中心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城市商业品质。加快滇中区域性综合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步伐,规范整合家居专业市场,发展汽车及配件配饰经营和维修市场,建设水果、蔬菜批发等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建设五金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物流产业园区,逐步把楚雄市建设成为带动全州、辐射滇西、面向川南的滇中区域性重要人流、物流集散地。加大文化旅游项目谋划、包装和招商力度,加快推进紫溪山旅游带深度开发,形成颇具彝族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旅游产品。

(四)突出特色,完善城镇配套功能。一是打造城镇特色。考虑城镇重要节点建筑、标志、绿化的设计风格和建设,塑造现代气息与地域文化相交融的城市形象,打造彝族风情浓郁的城市功能组团。二是突出典型示范。根据各乡镇“个性”,科学定位,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逐年打造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小城镇。鹿城镇、东瓜镇可依托地处中心城市规划区优势,发展商贸流通、农产品输送、休闲农业等业态,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安置小区建设,实现就地城镇化;子午镇、东华镇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型小城镇;吕合镇可立足地理区位条件,发展交通枢纽型小城镇,增强对一市两县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功能;紫溪镇可以彝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开发型小城镇;苍岭镇可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打造工业主导型小城镇。通过示范小城镇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和资金放大效应,逐步提高小城镇建设发展水平。三是完善城镇功能。统筹考虑行政、经济、社会事业、休闲娱乐等城市主体功能在空间上的布局以及调整和优化,科学安排城市交通布局,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小集镇建设,合理定位集镇功能、建设规模,支持农民到集镇落户创业生活,做大集镇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五)注重公平,拓展城乡公共服务。一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机制,以“改薄工程”为契机,全面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探索建立农村教师奖补机制,大力实施城乡教师定期交流等制度,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行就近就便入学,保障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待遇。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农村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合理调整乡镇、社区、村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实行城市医疗技术骨干到农村出诊或定期交流制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夯实公共文体服务基础。抓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机遇,配套完善乡镇、社区、村、组文化活动室(站),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体系,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四是健全城乡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劳动年龄内的农村居民纳入各类城镇职工保险统筹考虑,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城居保,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逐步提高保险待遇、医疗报销比例和城乡低保标准及社会救助水平,积极推进门诊费用统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六)创新机制,破除城乡发展障碍。一是加快农村投融资机制创新。用足用活促进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承包土地、宅基地及房屋权属登记,研究制定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二是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固定住所或职业以及稳定生活来源的农民、外来人员进城镇落户,探索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市场配置。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城乡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人口与就业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