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不同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
2015-10-17刘晓峰吕洪萍
刘晓峰 吕洪萍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呼吸科,辽宁丹东 118000
急诊不同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疗效及预后影响分析
刘晓峰 吕洪萍▲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呼吸科,辽宁丹东 118000
目的 探讨急诊不同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确诊治疗时间是否超过2周分为两组,超过2周的为对照组(34例),不足2周的为研究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工作。 结果 经过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减弱,P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发生误诊,在2周内确诊并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肺栓塞;治疗时机;疗效;预后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指肺动脉系统由于被某种内源或外源性栓子所阻塞而造成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等病症或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栓子来源较广,可以来自体内血栓、脂肪、空气或者某种外来物质,但较多患者的栓子是来自下肢静脉血栓。栓子的来源、大小和数量不确定造成患者临床特征多变且缺乏特异性,这就给适当选择急性肺栓塞的治疗时机带来困难,极易造成急性肺栓塞漏诊与误诊,并且病死率较高,有统计显示急性肺栓塞病死率高居临床死亡原因第三位,因此及时介入临床治疗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3]。为了探讨急诊不同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造影、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并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标准[4]。根据确诊及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确诊及治疗时间少于2周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2~63岁,平均(46.7±5.8)岁,合并深静脉血栓17例,合并心肺疾病9例,合并外科术后6例,合并恶性病患2例;确诊及治疗时间超过2周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合并深静脉血栓15例,合并心肺疾病10例,合并外科术后7例,合并恶性病患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急性肺栓塞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血气分析、合理控制血糖与血压、保持大小便通畅等。在排除溶栓禁忌证患者之后立即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采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尿素酶10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后,每隔4h检查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待其恢复正常值的1.5~2倍后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0.4mL,行皮下注射,2次/d,共7d,与此同时需口服华法林3mg,1次/d。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在确诊后采取与研究组患者同样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完全消失;有效: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明显减少;无效: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无明显改善[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水平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减弱,P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水平相比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指标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随访1年,研究组有4例患者失访,对照组有5例患者失访。研究组中有脑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3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患者张有脑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5例,再发2例,猝死2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5.29%。两组患者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31,P<0.05)。
3 讨论
近年来,APE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致病因素栓子的不定性造成其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高,不同的确诊时间造成急诊的不同治疗时间[6]。有资料显示,只有约25%的患者能做到及时确诊并接受治疗[7],临床症状学研究发现大部分的APE患者早期都会发生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同时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技术进行针对性排查检测也有助于及早确诊,这对APE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8]。
APE确诊后早期治疗主要包括溶栓和抗凝,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使患者身体自身纤溶系统发挥作用,预防血栓再次形成,溶解已形成血栓,改善机体心肌功能,来达到降低APE的复发率[9-10]。恰当的治疗时机即确诊时间没有超过2周对早期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使早期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治疗后病情的改善[11-12]。为了探讨急诊不同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确诊及治疗时间不同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经过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减弱,PaO2、PaCO2水平均明显改善,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肺栓塞要及早进行针对性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误诊率,及时确诊并适时进行抗凝及溶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1] 赵凤芹,杨海山.急性肺栓塞的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3):1715-1718.
[2] 李秀珍.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76-477.
[3] 王凤格.肺栓塞 34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7):6181.
[4] 王琼康,黄晓莲,张云强,等. 50例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46-47.
[5] 马成花.溶栓和抗凝方案治疗肺栓塞疗效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0):770-772.
[6] 赵梦华,石建平,张学强.急性肺栓塞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6):179-181.
[7] 吴郁珍,俞祥玫,李诸安,等.急诊急性肺栓塞误诊防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12):1328-1330.
[8] 郑欣馨,荆志成.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新医学,2007,38(2):112.
[9] 王琼康,黄晓莲,张云强,等.50例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46-47.
[10] 刘春丽,张挪富,唐纯丽,等.我院1997-200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7):872-873.
[11] 陆慰萱,张伟华.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防治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9): 652- 655.
[12] 康涛,李晓强,钱爱民,等.急性肺动脉栓塞15例治疗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41-444.
Clinical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different timing of treat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LIU Xiaofeng LV Hongpi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Dando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Dandong 118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different timing of treat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3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4) and the study group(34) according diagnosis treatment time whether or not more than 2 week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thrombolytic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re. Results After thrombolysis combin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the respiratory rate and heart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aO2and PaCO2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94.1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47%)(P<0.05); The incidence of the primary endpoint of the study group (14.7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5.29%)(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has di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s prone to misdiagnosis;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wo weeks will help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significantly improv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iming of treatment; Efficacy; Prognosis
R563.5
A
2095-0616(2014)06-65-03
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