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花骨朵儿”提供更多呵护
——我国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新挑战
2015-10-17施京京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为“花骨朵儿”提供更多呵护
——我国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新挑战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在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9家企业的不合格童车产品被曝光,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儿童用品安全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的儿童用品市场不断壮大,产品质量水平却呈现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危害儿童健康安全的各种隐患。祖国的“花骨朵儿”们在被家长们千般呵护的同时,身边也“埋伏”着危险。童车设计有缺陷、儿童玩具易伤人、婴幼儿服装不合格……关于儿童用品安全问题的新闻屡见报端,这些质量安全事件一经报道,就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既反映出人们对儿童用品质量问题的关切,也对我国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质量亟待提升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之月小朋友正在热烈期盼着又一个“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她的妈妈会送她一个可爱的毛绒动物玩具,装点她自制的“庄园”,目前这个坐落于房间一角的“庄园”里已经琳琅满目,有憨厚有趣的玩具动物、扑闪着眼睛的洋娃娃、小巧灵活的火车模型……它们是伴随她成长的伙伴,也构成了她丰富多彩的童年。
据统计,我国14岁以下儿童数量约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6.6%。“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前进,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儿童消费在家庭消费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儿童用品的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人们对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尤其是涉及安全性、卫生性方面的质量要求,有着极高的期望。”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用品产业快速发展,全国儿童用品年消费达到6000亿元,儿童用品产业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促进儿童用品质量提高,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儿童用品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包括儿童用品在内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以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和审视国内消费品质量水平,特别是对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比人民群众产品质量安全新期待,我国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儿童用品质量总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儿童用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及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何频频出现质量问题?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从产业情况看,我国儿童用品种类繁多,生产涉及的技术和工艺水平难度较低,对资金投入要求不高,生产企业门槛相对较低。除玩具、童车之外,很多产品没有市场准入要求。我国儿童用品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产业聚集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据统计,全国玩具生产企业有8000多家,童装生产企业逾万家。儿童用品大、中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相对稳定,但企业数量较少。行业内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并占产业主体,产品以批发市场销售或承接订单代加工为主,技术和管理力量薄弱,对上游材料和下游销售管控能力不强。”
同时,从市场情况看,受经济走势波动影响,儿童用品市场需求不稳定,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成本压力增大,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为压低价格而压缩成本,降低质量要求,生产低质低价产品,甚至蓄意制售假冒伪劣,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给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从企业状况看,许多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较差,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对产品标准不了解,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检验手段,原材料不经检验就投入生产,产品不经检验就投入市场,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质量问题中,性能问题比较突出,如童装的纤维成分与明示不符、纤维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童车的耐久性试验不合格、闸把尺寸超标,童鞋的耐磨性能、外底硬度等物理指标不达标等。”
“此外,从技术法规看,儿童用品强制性标准覆盖不够,更新较慢。从体制机制看,我国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不够,一方面政府的监管责任不够明确;另一方面,质量诚信机制尚不健全,与企业违法生产销售所获得的收益相比,现有法律法规的制裁处罚力度较弱,对生产失范、制劣制假和诚信缺失的惩罚不足。一些企业无视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一味‘谋求’市场,追求短期利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质监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分析,造成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上头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儿童的生理状况以及行为习惯相较于成人有很大区别,导致遵循普通标准生产的儿童用品,易出现安全隐患。如pH值项,儿童及婴幼儿由于生理发育还不成熟,皮肤相对来说更敏感,对酸碱度的变化有着更直接的反应,极易出现起疹等状况。服装耐唾液色牢度对成人群体来说,也许显得不那么重要,但由于婴幼儿容易吸吮衣物,耐唾液色牢度项不过关的话,染料中的有害分子和重金属离子可能会被婴幼儿吸食。另外尖端、突出物、刚性材料上的圆孔、形状尺寸及强度等,都可能造成对儿童的安全隐患。二是儿童用品生产涉及的技术、工艺水平等相对较低,启动资金要求也不高,使得该行业的进入门槛过低,导致企业良莠不齐。众多生产者的进入也容易引起恶性竞争,为拉低价格而压缩成本,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认为,近30年来,我国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是稳步提升的,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用品的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她提出了四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无标生产或有标准而企业不按标准生产;网络渠道销售产品质量不合格率偏高;政府执法的有效性、彻底性;政府、行业协会、媒体、消费者联动监管机制的缺失。“随着消费者安全消费的理念逐渐加强,加上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少子化的家庭结构已被大家接受,家中儿童在父母、祖辈众多人的呵护下成长,儿童的安全成了家中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玩具、童车等儿童用品的质量因政府重视、消费者关注等原因,相比以前有了长足的提高。举例来讲,目前我国的玩具相关标准基本与国际主流如ISO、EN等同步,要求也基本一致。在玩具CCC认证实施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CCC认证玩具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还仍将长期存在,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地,仍有‘三无’玩具产品或未经CCC认证的玩具产品在销售,市场监管也比较困难。加上电商这一新兴流通渠道的兴起,监管的困难程度也在加大。这也在考验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如何创新监管模式,有效地消除监管薄弱点或空白点。”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补齐标准的“短板”
要保证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须从立“规矩”做起。强制性标准是保障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维护儿童安全首先是要不断完善、梳理各类标准体系、检测手段,补齐标准的“短板”。据国家标准委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委员会持续推进儿童用品标准化工作,把儿童用品相关标准研制作为工作重点,并于2013年成立了儿童用品标准化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儿童用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国内外儿童用品标准化调研情况等。“目前,我国已有儿童用品相关国家标准40余项,其中强制性标准近20项。同时,在一些通用标准中还专门针对儿童进行了特殊规定。儿童用品相关标准从产品安全、技术性能、测试方法、标识说明等多角度对儿童的衣、住、用、行全方位进行了规范,覆盖了童装、童鞋、童车、儿童家具、玩具、儿童伞、学生用品等多类产品,构筑了保护儿童用品安全的坚实基础。”据悉,伴随着前不久《玩具安全》系列标准、《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也将于今年6月份出台。
“儿童用品等重点消费品的强制性标准是需要加强管理的领域,相对于我国消费品工业快速发展、产品日新月异、人们对消费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在局部范围内仍然存在不适应、跟不上的情况。从2014年至2016年间,我国将加快中国标准国际化步伐,重点消费品领域基本实现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首批在儿童用品(玩具、童鞋、童装、童车)等11个国内外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重点消费品领域,选择覆盖这些领域重大安全需求的300项安全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同时,加快推动50项消费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立项、研制和批准发布,包括加快制定《儿童用品基本安全技术条件》等跨领域通用的消费品安全标准。”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表示,将不断完善儿童用品标准体系,加强基础通用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紧密结合产品质量监管情况,建立消费者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形成标准全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良性模式,用标准撑起保护儿童的安全伞。同时,也希望广大消费者更多地了解有关标准知识,依据标准科学合理选购儿童用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保证。全党在调查研究中注重收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据此制定方针、政策和办法,然后征求群众的意见,以便作出进一步修正,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切实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在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看来,随着我国儿童用品产业的发展,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儿童用品具有更新快、质量安全要求高等特点,目前强制性标准制、修订跟不上产品的更新。“一方面,一些新的产品标准缺失或是已有的标准部分技术指标已经不适应产品质量更新的需要,致使企业部分新的产品无标生产或部分技术指标不适应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玩具和婴童用品标准归口分散,涉及玩具的由玩具标委会分管,涉及儿童家具的由家具标委会分管,涉及婴幼儿奶瓶奶嘴的由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委会分管,涉及儿童服装的由服装标委会分管等等,造成玩具和婴童用品标准制定修订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无法保证时效性和统一性。”梁梅认为,要加大儿童用品强制性标准整合监管力度。“国务院2015年3月11日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对我国标准建设提出了6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其中,对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了明确,这是一个改革的方向。儿童用品强制性标准涉及到儿童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制定、统一实施,保证‘一个市场、一个底线、一个标准’。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制修订儿童用品标准参与主导作用。行业协会具有贴近企业、熟悉产品、了解市场的优势,能够动员、利用行业资源,根据企业和市场需要制修订标准,使标准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消费者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梁梅建议,尽快制修订急需的儿童用品强制性标准,尽快制定儿童餐具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无动力类游乐设施 儿童滑梯》(GB/ T27689—2011)、《纸尿裤(片、垫)》(GB/T28004-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技术条件》(GB/ T20051-2006)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家用的童床和折叠小床第一部分:安全要求》(QB2453.1—1999)强制性行业标准修订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婴幼儿服装》(FZ/T 81014—2008)推荐性行业标准修订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互认。“我国制造的玩具和婴童用品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目前出口产品均依据国外标准生产,应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把中国标准和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统一起来,解决产品依据外国标准在中国制造的问题。”
“如何简化优化儿童用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流程,使得标准制修订时效性更高,这应该是今后工作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顾航认为,从玩具、童车产品来讲,现阶段标准能基本覆盖所有相关产品,但因为标准制定、修订从立项到发布的工作流程较长,加之发布前还需向WTO进行通报,因此会出现新制定或修订的标准在发布时已滞后的情况。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消费者对儿童用品的关注度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随着新版GB6675玩具安全标准的实施,在儿童用品尤其是玩具方面会更规范,但总体来说儿童用品强制性标准覆盖面还比较小,希望儿童用品的通用安全要求能尽快出台,覆盖更多儿童用品,一方面是规范市场准入,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
对儿童用品相关标准的呼吁也是国际大环境的要求。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儿童用品安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关注。例如,美国成立的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中有专门针对儿童的CPSIA。此外,欧盟有着相对最为完善的针对儿童用品安全的技术法规,而近一两年来俄罗斯、韩国等国也纷纷出台颁布了专门针对儿童用品安全的技术规程和安全标签。在这种国际发展的动态下,我国非常有必要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儿童用品类安全规范。
切实加强监管
今年年初,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涉及8大类182种产品,其中包括玩具、学生用品、童车、童鞋、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纸尿裤、儿童家具、儿童牙刷等儿童用品。据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副司长孙会川介绍,2014年11月,质检总局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建议。截至2014年12月底,质检总局共收到公众网络投票33.5万票,其中,投票数排名前十的消费品依次为学生用品、玩具、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如蚊香)、皮鞋、单臂操作助行器(如肘拐杖)、餐具洗涤剂、食品用纸包装及容器、童车、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儿童家具。这也集中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在2015年的抽查计划中,质检系统将对儿童牙刷、儿童安全座椅、塑料奶瓶等30种从未开展过或近5年未开展过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组织抽查,占抽查产品种类总数的16.5%。
据了解,质检总局从2012年开始,持续部署全国质检系统开展儿童用品质量提升行动。在开展儿童用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工作方面,2012年至2013年,累计抽查了童装、童鞋、童车、玩具、纸尿裤等5类1252家企业生产的1275批次产品,平均抽查合格率为88.2%。2014年,继续扩大了抽查产品范围,将儿童家具纳入国家监督抽查范围,组织对童装、童车、童鞋、玩具、纸尿裤、儿童家具等6种儿童用品实施国家监督抽查,覆盖了儿童用品主要产业集聚区,对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与此同时,质检总局及时发布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通报了在儿童用品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相应儿童用品时的注意事项,引导家长和孩子提高防范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企业落实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良好局面。据介绍,2015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更侧重于以儿童用品为代表的消费品,将儿童等特殊群体用品作为风险监测的重中之重。“这一方面是质检系统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于消费品质量安全的关切的需要。”孙会川表示。
“目前,对玩具、童车等产品,各级质量监督部门都高度重视,每年都有相关的国抽,在浙江省除省抽外,各地市甚至产业集中的县区级质量监督部门每年也都会有年度抽查。政府抽查能有效促使生产企业重视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手段来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尽量覆盖关乎儿童健康及人身安全的所有儿童用品产品。”顾航建议,对于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在加大抽查力度的同时,也要继续扩大抽查范围。浙江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稽查处处长沈华清指出,目前的儿童用品质量监督抽查种类跟我国的评价体系、实验室体系有关,也受到了相关标准覆盖面的制约,“标准覆盖面有限必然抽查种类有限,这两者相辅相成。”他同时指出,政府部门对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也要形成全民质量意识和社会共治理念,提高违法成本。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对玩具、童车、儿童服饰类产品的抽查力度很大,对规范市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针对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检测水平亟待提高,一些基层机构检测结论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出现,特别是同一批次、同一型号产品,给企业造成了困扰。要进一步规范检测机构的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
在顾航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像家长般万事皆管,也不能撒手不管。市场是一双无形之手,政府可以通过标准的制定、认证制度的建立等来明确市场规则,结合有效、创新的监管方式,通过市场来影响生产企业、流通领域,促使产品生产者、销售者遵守游戏规则,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质量安全隐患,从而保护、维护儿童的安全。梁梅建议,要建立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媒体、消费者五位一体的联动体制和机制。政府部门通过抽查重点产品,支持并接受行业协会、企业、媒体消费者提供的市场调查信息,保证执法的针对性、持续性、有效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相关产品进行质量安全问题调查、风险监控;生产企业要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约束,建立对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检验、包装、运输各环节的内控制度,保证生产、销售达标产品,同时向政府、协会举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销售企业应销售符合标准的产品;媒体宣传报道优秀企业、优质产品,曝光假冒伪劣产品和侵犯实施产权行为;消费者要积极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了解产品选购和使用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对于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购儿童用品质量不合格率偏高、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主要存在着“三难”:一个是追溯难。线下抽查和线上抽查是不一样的。相比线下抽查是“面对面”的开展工作,线上产品质量抽查只能依靠电商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和产品包装标识信息来追溯生产企业。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存在错误、虚假、缺失等问题,导致常常无法追溯到生产企业,进而也无法对问题产品的生产源头进行查处。第二是取证难。电子商务领域取证还存在不少困难。比如,法律法规对电子数据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楚,电子数据的固化、保存还没有成熟的手段和做法,特别是电子数据易于修改,真实可靠性难以确定,监管方式的创新任重道远。第三是追责难。一方面,侵权方难找到。因为网络交易往往跨越几个地域,会出现商家注册地、经营地、服务器所在地、商品发货地不一致的情况,这种现象在移动电子商务业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导致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找到侵权方。另一方面,侵权责任难认定。消费者权益被侵害往往不是某一个环节造成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配合使侵权责任认定难度增加。造成这“三难”的原因,是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网上产品质量信息披露、质量信用等制度还不完善;传统产品质量监管手段与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还不相适应。
据了解,2014年,质检总局针对网络销售的儿童玩具等14种电子商务产品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抽查结果显示,总体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毛绒布制玩具产品不合格率达40%,其产品质量问题集中在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小零件、刚性材料上的圆孔等涉及安全的项目。“我们不能等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进行监管。”据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质检总局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和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专门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支撑,以这两个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并搭建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权威发布监管信息和法规政策,传播质量知识和消费预警,为企业提供标准、3C认证等信息查询服务。
“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摸索通过大数据系统来实现网上抽样,根据系统数据分析结果确定哪家电子商务平台,哪一个店铺、哪一类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倾向,根据这个目标确定抽查哪一家平台上面的哪一类产品。确定抽检目标以后,由‘神秘买家’负责在网上进行购买,而‘神秘买家’实际上就是中心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签有保密协议的受委托开展网上抽样的人员,他们根据质检总局下达的任务以个人的名义上网购买指定商品,收到样品之后,不能拆原包装,而是在外面再加一个包装,邮寄到中心来,统一拆包送检,从传统产品质量监管的线下抽样转到线上买样抽样,出具检验报告,作为产品不合格判定依据,提高了落地查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人员详细解释了工作过程。
而新成立的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也为政府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桥梁,为网销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入了更多助力。该联盟通过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使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及时交流传递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内部质量管理信息,最大程度地挤压不良企业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并通过政企信息共享机制,使政府监管部门及时获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及时跟进监督检查。
“质检系统今年将突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帮助电商平台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提高进货把关能力,以组织机构代码及商品条码为基础,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并以儿童用品等网上热销、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大众消费品为重点,继续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和制假售假典型案例,利用市场机制倒逼电子商务质量提升。”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对包括儿童牙刷、纸尿裤等儿童用品在内的11种产品开展电子商务专项抽查,并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对比抽查,一旦结果确认核实,将及时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