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2015-10-17陈化冰
陈化冰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鹤岗 154211)
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陈化冰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鹤岗154211)
目的 研究并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8.95±4.32)分、(37.18±4.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4±6.23)分、(46.39±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肺心病;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本次研究特选取肺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外加心理护理,其中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50例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肺心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将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5.36±8.75)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5.23±8.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基础护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各项常规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②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肺心病的相关知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③给药护理:按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为患者讲解药物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SAS量表、SDS量表[1]的总分均为0~100分,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GQOL-74生活质量量表[2]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8.95±4.32)分、(37.18±4.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4±6.23)分、(46.39±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分)
表1 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 47.54±6.23 46.39±5.07观察组 38.95±4.32 37.18±4.02*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总分对照组 63.58± 5.53 80.24± 6.71* 67.82± 6.03观察组 76.47± 5.69* 69.72± 5.83 64.23± 6.31 73.81± 6.92 79.14± 6.43* 79.81± 6.65* 84.52± 7.67*
3 讨 论
肺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情迁延不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病情通常较为危重[3]。肺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病情的影响,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较为不利[4]。因此,对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的作用,特选取了肺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评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②正向暗示[5]:为患者讲解肺心病治疗的重要性,引用成功病例,并对表现良好、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予以表扬和鼓励,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③兴趣培养: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④心理疏导: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聆听患者的倾诉,并表示理解和支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说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2±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1] 李金兰.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7-8.
[2] 金顺子,吴松花.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104-105.
[3] 乔红梅.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2):35-36.
[4] 姚 静.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26):303.
[5] 徐建成,黄昌富,刘建勇,等.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4(7):39.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17.182.02